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引用本文:赵领章.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科学中国人,2014(8S):212-212.
作者姓名:赵领章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邑县桥头镇中学,河北武邑053400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而觉得自己单纯的只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就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掌握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不错效果。

关 键 词: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  实效性  中学生  主体作用  学习兴趣  自主意识  参与意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