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思无邪”诗学模式的审美缺陷及负面效应
引用本文:王志清.“思无邪”诗学模式的审美缺陷及负面效应[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17(3):47-53.
作者姓名:王志清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南通
摘    要:“思无邪”是孔子诗学的核心,中国诗学一开始就因为儒家政治功利之心的强行介入而染上了道德教化的理性之光,成为政治诗学和哲性诗学的模式,表现出学处于萌芽状态时期学批评的幼稚性。孔子的美学观念和体意识是模糊和游移的,而且他竭力回避“诗言志”的说法,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诗言志”的本体性,把《诗》混同于其它献,以献意识评判《诗》,根本就没有纯然的诗学阐释意识,其批评的样态也必然是泛化的意义,诗学没有获得学的独立地位,这种以其“仁”道观为哲学依据的诗美标准。规范了其诗歌批评的极端的道德功利主义性质。而走离了审美本体的意义,这种诗美观对中国的学批评产生了强劲的负面影响,几乎成为一切艺批评的根本准则,并内化为中国人稳定的美感心态。

关 键 词:“思无邪“  诗学模式  儒家霸权语境  异化  审美标准  诗歌  孔子  诗学理论  诗歌批评  道德功利主义  负面影响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