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久的误读:中国"新感觉派"的日本文学译介考辨
引用本文:王升远.长久的误读:中国"新感觉派"的日本文学译介考辨[J].现代语文,2006(7):36-38.
作者姓名:王升远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摘    要:一、“新感觉派”文学杂志的日本文学译介概观(一)日本新感觉派未搭乘《无轨列车》1928年9月,留日归国的刘呐鸥出资与施蛰存、戴望舒三人于上海合办《无轨列车》①半月刊(第一线书店刊行,同年12月25日该刊即因宣传“赤化”遭禁,前后共出版八期)。刘呐鸥之所以以此命名,意即刊物的方向、内容行无定则,而笔者认为“前卫”、“先锋”和“现代”亦是此名中应有之意。《无轨列车》在外国文学译介上显示出一种先锋倾向,并最终成为法国“新感觉”登陆中国的“诺曼底”。20世纪20年代,保尔·穆杭(1888—1976)的创作传入中日,这个法国二流作家的创作…

关 键 词:日本  “新感觉派”  文学译介  中国  考辨  误读  新感觉主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