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在地国际化何以重新建立“流动性”?——基于知识的流动和微证书项目的实施
引用本文:徐一渌,饶从满.在地国际化何以重新建立“流动性”?——基于知识的流动和微证书项目的实施[J].江苏高教,2023(4):24-32.
作者姓名:徐一渌  饶从满
作者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纽瓦克学院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30024;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带一路’国家与区域教育体系研究”(19JZD052);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吉林省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研究”(GH22734);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22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质量标准研究”(JJKH20231275SK)。
摘    要: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反全球化运动和逆全球化现象给长期以来以学生流动为特征的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地国际化成为补充传统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新理念和模式。然而,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国际化人才培养功能和“去流动性”的在地国际化无法摆脱高等教育国际化目的国家化的工具理性的危机。因此,在地国际化需要新的流动模式。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学术承认以及质量保障,会导致在地国际化无法纳入民族国家和国际高等教育的生态系统之中,从而影响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因此,在地国际化需要新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在知识视角下,在地国际化本质上是知识生产和传播中心的建设,建立分散性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国际化新模式有助于在地国际化实现新的流动方式;将在地国际化与微证书项目相结合有助于建立学术承认和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在地国际化的后续“流动性”。

关 键 词:在地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  微证书  质量保障  学术承认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