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为什么要“去华”——与李作霖、吴雁驰老师商榷
引用本文:李大愚.为什么要“去华”——与李作霖、吴雁驰老师商榷[J].湖南教育,2006(35).
作者姓名:李大愚
作者单位:衡阳县第五中学
摘    要:有同事拿《湖南教育》9月号的一篇《去华求实,夯实基础》的文章给我看,拜读之下,觉得其中许多观点切中考生(我们称学生)作文要害,平时在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但有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求实”就要“去华”?“华”如果单指“浮华”或“华而不实”,拙文“徒虚语耳”。但请看原文某段,“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议论文靠什么打动读者,打动年龄比自己长了一倍乃至三倍的评阅人?显然不是联想的丰富或语言的华美以及形式结构的新巧,而是理性的力量……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简约……有多少考生是朝这一方向努力的呢?又有多少考生作文能达到这一标准呢”(作者教导师生备考应考作文之苦心,可见一斑),引文中“不是……而是”句的运用,显示了作者并非只反浮华,也反文采;或许作者对议论文界定非常严格,夹叙夹议的散文不算议论文?荀子的《劝学》该是议论文吧?联想多么丰富,语言多么华美!正如文中表述的那样,“在提出观点时,在确保准确外,还要考虑观点是否全面、辩证”“,去华求实”的观点是否全面辩证?文章还有“观点的表述……必须严密、周全,具有分寸……比如有的同学提出的观点就是‘有意气(意志与气概)必然能成功,没有意气必然走向失败’,以这样一个错误命...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