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徐干的哲学典范及其荀学性格
引用本文:刘又铭.徐干的哲学典范及其荀学性格[J].邯郸学院学报,2013,23(1):34-40.
作者姓名:刘又铭
作者单位: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台湾台北11605
摘    要:苟子哲学其实蕴涵着一个在华人文化氛围里仍然具有普遍意义和亲和度的普遍形式;整个苟学哲学史的发展,其实就是逐渐触及、呈现这个普遍形式并且予以丰富地展开的过程。从这样的理解出发,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视野和角度来诠论徐干的哲学。徐干《中论》跟《礼记》、《中庸》篇一样,都是对荀子哲学“中即礼义,中即道”的观点的一个延续和礼赞。全书所谓“中/礼义/道”,便是人事物的中正合宜的表现,或那表现背后的节度分寸,而不是一个所谓的纯精神的形上实体。跟苟子、汉儒不同,徐干已经开始从正面意义来掌握人性,主张人性的美善并不完全但却可以被纯化到仿佛天生般的美好。徐干“大圣学乎神明”以及“圣人相因而学”的观点显示了天、人之间有连续的一面,也有发展、升进的一面。在“中道”的实践上,徐干不讲“复性”一路的工夫,而是强调言说、思辨与权智的重要,强调“尽敬以成礼”以及“积”的工夫,并且初步呈现了“积善成性”的思路。这些观点,都显示了徐干对苟子哲学创造性的诠释与推进。可以说,在荀学哲学史上,徐干是汉代董仲舒、扬雄之后,西晋裴颁之前的一个重要的中继;而《荀子》、《中庸》、《中论》以及隋代王通的《中说》的前后相续与一贯相通,则是前期儒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事件”。

关 键 词:徐干  中论  荀子  荀学  中庸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