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道德习惯及其培养
引用本文:岑国桢.论道德习惯及其培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1986(3).
作者姓名:岑国桢
摘    要:道德发展及道德教育问题今天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人们一直不懈地努力,以求对此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由于当代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把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这类认知问题纳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内,并扩大到社会认知的范围内进行了具体研究和理论探讨,使我们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和与此相关的许多道德教育问题的认知不断有所深入和提高。本文就其中之一的道德习惯及其培养的基本观点作一初步探讨。一、关于道德习惯及其本质特点要探讨道德习惯及其培养问题,我们必须先对“什么是道德习惯”这一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我们认为先较为深入地对道德习惯的本质特点作一阐述,不仅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展开与此有关的道德教育问题的讨论。首先,必须是符合道德规范、准则的习惯,即含有一定的道德内容、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的习惯,才称得上是道德习惯。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的活动中可能有意无意地养成一些使活动变得简易、轻松的习惯。我们不能把这种习惯随便地看作道德习惯,因为它们只是行为动作(或考虑问题、表达感情)的模式的反映,它们强调的是怎么做(或怎么想、怎么表现感情)而已,它们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却未必有一定的道德意义。道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