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的理论意涵、认知结构与当代启示——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的考察
引用本文:赵太平,姜晓静.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的理论意涵、认知结构与当代启示——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的考察[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3(5):7-13.
作者姓名:赵太平  姜晓静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重点项目“新时代审美向度下的思政课教学要素创新研究”(2021szjyxm012);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生产”的科学内涵、发展形态以及社会功能的解读,构成了“精神生产”的理论意涵。从认知结构来看,“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直接前提,“现实的人”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力量,“异化劳动”“精神贫困”是“精神生产”的现实羁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精神生产”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从实现“物质富裕”、培育文化自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缩小文化的“空间差距”等方面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着当代启示。

关 键 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  精神生产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