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医融合”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医学结合,共同促进全民健康成为一种新的体医结合实践模式,为“运动是良医”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运动元素在中西方古代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早就已经存在了,医学先驱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文章对一些针对常见疾病的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汇总,这些系统性评价和元分析为“运动是良医”提供了科学的循征医学证据。然而,与任何药物或治疗手段一样,当把运动作为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治疗疾病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来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了运动对健康以及不同疾病的益处,但运动促进健康的生物学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同时,在谈到“运动是良医”时,仍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值得讨论和商榷,比如关于运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讨论,关于运动“适用症”和“适用人群”的讨论,关于运动“剂量”和“成分”的讨论等。  相似文献   

2.
“迷信”行为在竞技运动中很普遍,但其概念尚无定论,或许它属于一种比赛仪式行为,区别于程序行为和宗教行为,可从行为主义观、归因 观、动机观来解释“迷信”行为。重点介绍已有研究对“迷信”行为前因后果的探索,影响“迷信”行为的因素有内部因素(性别、超自然信仰、归因风 格、运动认同、文化背景、控制点和心理压力)、外部因素(比赛重要性、比赛不确定性)和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技能水平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 用)。而“迷信”行为的作用有积极的方面(提高任务表现,提高自我效能感、坚持性、目标设定,缓解心理压力,增加控制感)也有消极的方面(心理障 碍、负性预示、归因偏差),这可能要取决于运动员如何看待和运用这类行为,或许“迷信”行为还可以再细分为积极“迷信”行为和消极“迷信”行为。 目前,已有研究多关注其内部影响因素和积极作用,较少关注其外部影响因素和消极作用,而且还存在研究方法单一而简单、缺乏测量工具、第3变 量研究不足等问题。总之,运动员“迷信”行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研究应考虑研究方法、测量工具、消极影响、外部因素和第3变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教育理念认为,国内外运动康复与健康相关专业基于"运动是良医",把运动与健康的科学证据应用于专业实践并付诸行动,成为积极锻炼的人群,获得"运动是良医"专业人员资质认证。  相似文献   

4.
运动的身体隐喻着社会,运动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虽然目前处于新兴阶段,但其以对更广义身体活动的思考、新时代社会现象解释机制的探索等日益彰显出其研究价值。鉴于学界尚且缺乏对其概念、论域以及范式等内容的清晰界定与系统介绍,本文尝试沿着运动社会学何为、何以可为、何以可能的脉络,在厘清其概念与边界的基础上,探讨运动社会学的构成要素、研究谱系及核心论域,并从视角、方法、知识生产三个维度思考其范式革新与中国本土化发展。本文认为:(1)运动社会学是研究运动行为与社会秩序耦合机制的社会学分支学科,秉承社会学的学科之术和经验研究品质精神,探究人类运动行为的内在规律,关注兼具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身体在运动场域空间中的情境化表征,以及运动行为、社会与知识生产间的关系;(2)身体运动基于运动、社会与知识的有机连接,扮演着社会的“发生器”“阅读器”和“转译器”角色,不但制约着主体交往的形式,而且以其具身性体验促进知识生产、以其社会性安置拓展学科想象力;(3)运动社会学潜在巨能的触发需要一场具有反思意识的范式革命,除了走出宏观抽象经验主义误区,还应探究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融通解释机制,同时在知识生产上避免“发明”与...  相似文献   

5.
王涛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2):4-6,101
运动动机冲突是运动员在运动中产生动作迟缓反应和降低动作目标的矛盾心理现象。文章就运动动机冲突的产生及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解决运动动机冲突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导致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坐位时间的延长以及体力活动的不足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Exercise is Medicine”(运动是良医)理念,本研究在此背景下提出“太极拳是脊柱健康良医”的研究观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太极拳运动健脊机理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在行功走势中进行符合脊柱运动规律的多维运动形式,进而产生维持脊柱中正状态、保持肌肉的柔和、加固关节的稳固、增强肌肉力量、加强呼吸运动的调控能力等的健脊效果,从而维持脊柱的平衡、稳定与健康.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运动员选材,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运动康复及医务监督等方面探讨了运动医学领域的科学技术在促进体育发展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从哲学角度引发对兴奋剂、基因技术等带来的深层次思考,以期从哲学角度辩证地看待科技与体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竞技叠杯运动进行详细研究,介绍该运动在国内和国外的开展状况,详细分析该运动所体现的运动文化,并探讨如何在学校中顺利开展竞技叠杯运动。竞技叠杯运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最大限度提高智力和体力,挖掘其动手动脑的潜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运动文化带来的积极效应。建议:政府支持加大宣传,明确其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竞技叠杯运动的的优势,推动学校体育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组织和开展竞技叠杯运动。  相似文献   

9.
张金瑞 《精武》2012,(10):28-28,30
随着现代排球战术的发展,排球运动不但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全面性,而且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和排球运动中的协调性、灵敏性、球感、传球效果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提高排球技术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生活化的视角审视智力运动,其价值体现在它源于生活而植根于生活,以独特的方式丰富和满足人的精神世界.它通过棋之品行、棋之思想、棋之变化、牌之协作等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在激烈的非肢体“对抗”中使个体得到生存技能的塑造.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民族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当前我国智力运动发展的新变化、新形势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身体活动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健康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规律性的身体活动能促进人体健康,延长寿命。身体活动有助于健康寿命的一种可能性机制是,可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本的目的是,综述身体活动、抗氧化剂与健康寿命有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表明,许多抗氧化剂都与死亡率呈负相关。一次性适宜运动可增加一些抗氧化酶和辅酶的活性,经常规律性的身体活动可增强机体抗氧化系统,而急性剧烈运动则会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这表明,在身体活动对健康寿命的积极影响方面,抗氧化剂起一种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竞技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竞技运动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竞技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有两方面。积极方面有竞技运动的示范效应,竞赛形式对课余体育活动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某些训练原则、原理和规律等对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应当善于利用竞技运动对学校体育的积极影响,同时要限制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运动寿命”的研究已为世人所关注。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一直还局限在个别运动项目运动寿命的延长问题上,缺乏对优秀运动员成长过程的全方位研究和对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本文从影响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各主要因素等角度去分析造成中西方女子运动员运动寿命存有长短差异的原因.最后得出:社会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中西方女子运动员运动寿命存有长短差异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对职业学校开展定向运动进行探讨,认为定向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思考判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意志品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解决职业学校面临的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定向运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射击与射箭运动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岩 《体育与科学》2004,25(4):52-55
本文对我国射击与射箭运动发展中的3个热点问题: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备战奥运会科研工作、“外脑”进行了初步探讨。一些观点可供国家队备战奥运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邢丽莎 《精武》2012,(6):92-92,94
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定向运动正逐步走进大家的生活和工作,也逐步渗透进我们的体育教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问调查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理性的分析了定向运动进入农村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定向运动与农村学校体育相融合,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创新理念,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而且能克服农村学校体育课单一,体育器材缺乏等困难,为“快乐体育”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丽萍  张翔  刘鹏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71-1074
目的介绍运动技术分析诊断中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学测量的实践应用情况。方法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结果和结论表明运动技术分析诊断的测量方法不仅应用于竞技与健身的体育活动中,而且在艺术创造与运动康复中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研究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健康干预教育,探讨维双向的复合性运动处方在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中的实施形式和方法,及其对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维度。结果表明,在课内外体育活动中,应用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技能。  相似文献   

19.
严旭 《体育师友》2017,(2):60-61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中,需要通过各种练习手段来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所选用的练习手段中,有些能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有些则产生消极作用;有些与儿童天性相符合,有些与儿童天性相背离。教师在选择练习手段时,要符合正向迁移规律,同时要与儿童的天性相合。  相似文献   

20.
叶敏 《体育师友》2011,34(4):24-25
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兴趣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