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许鹏 《现代职业教育》2022,(16):102-105
通过回顾微信公众号的技术演化,结合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WCI指数分析,得出微信公众号作为传播平台具有三方面的话语传播优势,从而进一步探讨微信公众号在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运营现状,发现存在四点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了四方面优化策略.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认为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数据为思政教育有效性评估、实施客观量化提供可能,具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被广泛应用,并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社交平台,在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高校德育的主要方式,思政课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高校只注重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忽略了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思政教育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我们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其中,希望能找到思政教育中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微信的出现打开了即时通讯软件的新篇章,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重要功能板块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一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也顺应潮流,纷纷开通课程公众平台以创新教育方式。本文以影响力较大的"木铎思享"微信公众号作为个案,分析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空间、教学艺术方面的传播特色,并提出了健全管理制度、创新呈现形式、加强特色建设、强化用户反馈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微信公众平台在各大高校的发展十分迅速,高校宣传部、党团组织及各大社团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信息发布途径。一线思政工作在一线辅导员的工作中,由于该平台的开放性,其功能不局限于信息发布,如能合理运用将为思政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5.
曲菲 《学子》2016,(1):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科技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广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作为信息科技领域中的实用性社交软件,微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十分巨大的冲击作用。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具有功能多样和操作实用的优势。本文将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微信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通讯软件之一。高校对于大学生广泛的微信使用群体这一现状,倾力于使用红色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回归理性的价值观念有显著作用。红色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提高对大学生思想引导的即时性,体现思政教育的主动性与时代性。目前高校红色微信思政教育在体系建设、素材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应提高红色微信思政教育,鼓励多属性红色微信平台的发展,健全红色微信保障机制,从多方面保证红色微信在思政教育中的顺利开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夏永林  谢肖 《大学教育》2019,(3):100-103
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着重强调实效性、亲和力及学生的获得感,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互联网+"背景下,在稳抓思政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拓展新的教学途径。课题组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切入,研究微信公众平台搭载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由辅助性、拓展性、延伸性公众号构建起微信公众号群,合力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科学处理课堂教学与微信公众平台教学之间的关系,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比较高,并都关注本校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探讨了微信公众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如何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依托微信的庞大用户群体,各行各业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高校图书馆也将微信公众号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一部分。阐述了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及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应用现状,肯定了优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和提升策略,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信公众平台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以新闻学的专业视角,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内容板块设计、管理维护团队建设三大方面探讨其管理维护机制的建立,进而有助于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领域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过程的形式存在,整个系统以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目标,处于动态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状态,信息传播质量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直接相关。信息生态理论作为提升信息传播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强调用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审视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为系统建构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提供了新视角。以中国青年报评选的西部17个中国大学百强官微为例,运用网络爬虫技术和Python语言识别、提取的微信数据放到信息生态理论分析框架,结果发现,更好地发挥微信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需组建合理完备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管理者生态链,不断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开发深度和共享广度,动态把握微信公众平台目标用户所处环境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政治与德育教育的主要开展渠道,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阵地,在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树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不断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微信平台被引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并开展了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第二课堂”。微信平台的运用,能将传统课堂受限于时空的局面打破,能够帮助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政学习参与性及主动性的提高,同时可使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得到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职官微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应充分利用国家重视、运营成熟、技术便利等有利条件,正视难吸引、难鉴别、难掌控等挑战,增强方向感,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专业感,掌握高职官微的运行规律;增强协作感,发挥团队成员之间、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矩阵效应;增强成就感,多出传播广、影响远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媒体对高等教育起到多种作用,一方面,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改变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模式和理念,有利于整体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网络新媒体也给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带来多种挑战,对学生的价值认知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高校应该合理借助网络新媒体丰富教学资源,重视对学生进行更高层面的思想引导,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5.
郭玉华 《科教导刊》2021,(2):98-100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书育人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高校全员立体化育人的有效途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地方本科高校在价值引领上应体现地方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地方思政特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阶段式、课程群式、联动式"的立体化、全方位模式.通过把课程思政内容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设立示范项目、建立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育人水平等途径,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给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从拓扑心理学的角度对微信教育力进行了阐释。据此提出高校应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坚持以人为本,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关系、教育信息、教育路径;同时还应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教育主体协同机制缺失、教育客体个性引导失位、教育载体陈旧脱离实际等主客观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将建构主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三个方面探究了建构主义创新融合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提出了构建协同式育...  相似文献   

18.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对微博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微博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博新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让微博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有效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和素质教育思想来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具有定向作用、导向作用、动力作用、维持作用、超越作用和潜能发挥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又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是一个带有普遍性意义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客观存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视并力求消解它。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来看,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特征,使得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地位并非对等。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将价值引导作为引领知识传授的根本理念,在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的前提下为其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