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采用对大学生调查获得的数据,和LISREL 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对原模型和修订后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体育消费认知决策包括了体育活动和体育产品两个层次的心理活动,基于体育产品的模型能更好解释体育消费心理;体育消费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包括需要分析、效果评价和可行性预测,三个认知过程决定了个体的体育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体育消费需要和满意度对消费意愿的影响作用比经济基础的作用要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收入的居民对体育消费结构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各类体育消费都呈现上升趋势,实物型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变慢,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健身型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变快,当居民年收入在10万以上时,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健身型体育消费开始急剧增加。制约体育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体育消费的价格、体育消费结构和居民的可支配时间。  相似文献   

3.
体育消费政策对扩大体育消费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对现阶段影响体育消费发展条件、机制等进行研究,并对体育消费发展面临政策选择展开讨论,认为: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发展整体处在发展动力格局演变、城市化发展持续深入、新技术应用和金融科技发展影响加深、市场化机制深度拓展、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变迁逐步显现、产业发展与金融经济政策支持明显加强等有关外部形势约束之下;在广泛人群需要层次提升、体育消费有效需求转化、体育消费内容空间扩大、潜在体育消费人口发展以及体育消费理性预期改善中,体育消费发展显示出越发清晰而有力的内在逻辑;面对体育消费发展形势与条件的变化及影响,体育消费政策的功能取向应突出缓解体育消费发展制度约束、激发体育消费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体育消费发展稳固性以及保证体育消费发展可持续,并以改善体育相关领域治理、强化市场化机制作用、重视体育消费文化效应以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为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关于南京市农民阶层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对南京市农民阶层进行了化分。此外,运用体育消费理论,对于南京市农民阶层的体育消费现状和他们的消费理念进行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南京市农民阶层的体育消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南京市农民阶层的体育消费主要受到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受教育程度,居民家庭收入因素和个人体育消费的动机、意识。外部因素包括: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体育设施,体育消费市场价格,服务水平和余暇时间。这些因素中,内部因素对于体育消费起到了决定的作用。而且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期,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探析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问题与策略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智能化与高端化、场景化与碎片化、细分化与个性化、社交化与国际化、“体育+她”消费显著上升等特征。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从单一消费主体向社群消费主体转变、从单一消费模式向多元消费模式转变、从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 从保守从众观念向开放精专观念转变等趋势。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市场监管不足、体育信息技术与体育消费融合不强等问题。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有:加快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化发展;加强互联网体育领域立法与监管,保障体育消费市场有序发展;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壮大互联网体育消费用户群体;扩大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场景应用,促进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工人阶层体育消费倾向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阶层理论、体育消费的内涵及其特点、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后,对南京市工人阶层的阶层特点及其体育消费倾向进行分析,认为在实物型体育消费方面,由于各个行业和不同性质单位类型的工人阶层各自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收入水平、闲暇时间相对来说有着较大的不同,对于不同的实物型体育商品的需求不同。在参与型体育消费方面,工人阶层参与型体育消费数量一般,经常性消费人群比例很小,而偶尔消费的人群比例也不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体育彩票消费者的认知偏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偏差是体育彩票消费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的认知偏差不仅危害到博彩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结合金融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研究,系统分析了体育博彩中直觉偏差、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效应、情绪与自我控制以及社会交互作用等认知偏差现象,深入探讨了由此而产生的彩民行为偏差,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纠偏策略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探析互联网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与策略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智能化与创新化、场景化与碎片化、细分化与个性化、社交化与国际化、“体育+她”消费显著上升等特征;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从单一消费主体向社群消费主体转变、从单一消费模式向多元消费模式转变、从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从保守从众观念向开放精专观念转变等趋势;互联网影响下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有加快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化发展;加强互联网体育领域立法与监管,保障体育消费市场有序发展;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壮大互联网体育消费用户群体;扩大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促进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长沙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长沙市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体育消费结构分布不合理;经济条件,消费观念时间和体育设施等是影响长沙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用消费社会学理论,对体育消费进行了文化层面的思考。研究认为消费社会中体育消费的内容和特征发生了改变:体育消费从体育公益性文化符号向盈利性文化符号转型、从体育精英文化符号向大众文化符号转型、从体育本体文化符号向视觉文化符号转型;消费社会中体育消费文化的表征表现为一种身体文化消费和折射出一种身体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策过程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体育社会学、消费行为学、体育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了文献资料、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就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策过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目的在于: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加速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论:体育消费行为决策过程一般可分为注意、认识、决策执行和回顾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现有网格环境中,在线调度策略主要着眼于资源的分配管理,往往以满足用户的各种资源请求为目的,而对于服务方关注不够。为增大服务方的收益,鼓励节点主动提供服务贡献资源,本文提出网格计算市场中基于成本计算的任务调度策略,根据用户提交任务的相关信息,计算接受任务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以决定是否接受任务,使得资源提供者和资源请求者都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促使市场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实验数据表明,该调度策略降低了服务方的成本,提高了服务方的收益,可以更有效的促使节点主动贡献自己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从消费、碎片化、变迁三个关键词入手,提出了未来美国体育与传播研究的十个主题,即消费分层背景下的体育与体育节目、体育赛事之外的主要消费、多视角的体育事件中的身份研究、关注传播效果研究、对媒介"妖魔化"的再思考、保持体育媒介研究身份前提下的多学科研究、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决定什么是新方向、时间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和关注被忽视的领域。报告认为从不同社会阶层的角度分析体育节目的观看行为、体育消费行为和媒介体育的传播效果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体育事件中的性别身份研究、球迷身份研究、种族、民族和国家主义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及新技术、新媒介出现对体育新闻与传播的影响也将继续是美国体育新闻与传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对海口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海口市居民主要体育消费内容为运动服装、鞋帽;主要消费动机为健身、娱乐休闲和良好习惯;限制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为时间与经费.  相似文献   

15.
体育消费行为理论探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为基础对体育消费行为理论进行探索,首先对将"体育消费"纳入"体育消费行为"研究范畴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概念界定及分类,最后尝试建立起体育消费行为系统动态模型。其研究目的是对体育消费行为理论进行探索,为体育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构建理论支撑,改变现有的体育消费研究缺乏理论支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城市发展具有两面性,利用的好会对城市竞争力产生积极作用,利用的不好就会产生消极影响。面对大型体育赛事成本与收益分析的难题,政府应该如何进行决策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成本和收益构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城市对大型体育赛事需求量的决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基于2001年、2007年与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以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为分析工具,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2007年与2014年体育消费结构构成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X2=268.7,P<0.01),体育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迁。在体育消费边际倾向方面,2014年体育消费边际倾向为0.120959, 2007年体育消费边际倾向为0.159686, 2001年为0.074728,体育消费边际倾向略有波动。在收入弹性方面,“体育书报、观看比赛、其他体育消费”等发展型、享受型、多元化的体育消费品的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幅度,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消费热点。在价格弹性方面,各类体育消费品的自价格弹性系数介于-0.358579~-0.715792之间,价格上涨会影响自身需求量。各类体育消费品的交叉弹性系数介于-0.000049~-0.03399之间,其中“租用场地与聘请教练”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最大,其价格变化能够对其他类别体育消费品产生一定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路径,对于促进体育消费增长、优化体育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