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以一个黑人小女孩的悲剧,批判了白人主流审美及价值观对黑人的精神奴役.该文从<最蓝的眼睛>中"眼睛"这一独特意象切入,运用福柯的"凝视"理论,从"被看"和"看"到"遮目"三个层次分析主人公被白人审美价值观同化直到失去自我的悲剧实质,挖掘作品的情节张力和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当读到叶尔德林"生着棕红色头发"的时候,我听到有些同学笑出了声,我觉得这是解读叶尔德林的好机会。1.为什么叶尔德林"生着棕红色头发"?生:染的呗。生:哈哈,外国人本来就长黄头发、红头发。师:嗯,可是为什么不写成"黄头发"?还有肖像描写大多写什么?生:眼睛,鼻子,嘴巴等。师:为什么不描写成"大眼睛""高鼻梁"?大家想想"红色头发"给人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3.
写一件"新鲜事",是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题目.不少小朋友为此而烦恼:生活中哪有这么多"新鲜事"? "新鲜事"与"一般事"相比较,确实不那么多.许多事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新鲜"而言.但是,我们只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开动脑筋勤思考,还是不难发现生活中的不少"新鲜事".有个哲学家不是这样说的吗: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始终将主人公置于"分离"的戏剧场,是《窦娥冤》表现亲情悲剧主题的基本手段,因此,"分离"也构成了窦娥父女亲情悲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只"小猪"嘛,最爱自作聪明,"猪妈妈,的叮嘱,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早上临走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说:"昨天天气预报说下雨,记得要带好伞,一定要穿套鞋!"可我不在意地说:"哼,天气预报每次都不准!"(为什么把自己称作"小猪"?为什么称妈妈是"猪妈妈"?没有交待清楚,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6.
李磊磊 《文教资料》2008,(14):20-21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本文引用了心理学上的术语"洁辟"一词,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了这个经典悲剧,分析了主人公麦克白的心理变化以及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最后用得出的结论反思了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一、鲁迅小说与国外古典小说的差异亚里土多德,这位西方悲剧理论的鼻祖认为悲剧不应该是平凡的事件,必须是"崇高的";而悲剧的主人公不应该是平常的普通人,必须是"高贵的","享有盛名的境遇很好的人",因此欧洲古典悲剧的主人公一般都是英雄式的上层人物,他们是"伟大人物的写照",在他们的身上具有"崇高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作家们,他们英雄悲剧作品的主人公不是大臣将军,便是王子国王,这其中以莎  相似文献   

8.
胡玫导演的历史剧作品中,主人公形象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具有明显的“崇高美”特征,而这种“崇高美”,主要呈现为壮大之美和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9.
"突转"和"发现"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也就是要安排一些情节和行动,使主人公突然由顺境转为逆境或由大喜转为大悲.<推销员之死>中的主人公就是从喜到悲,最终把自己扼杀在亲手缔造的美梦里.  相似文献   

10.
何立伟在小说<白色鸟>中,把"文革"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放在一个孩子的世界,放在一个河滩、芦苇的美景中,在纯洁无瑕的纯粹中,猛然打碎美梦,主人公的、我们的,悲剧的震撼力极强.学生们正是少年,我要带领他们亲自去寻美、寻梦,再看那只无形的手是如何将这美、这梦打碎,共同舔噬悲剧的伤口.  相似文献   

11.
肖赞茗 《文教资料》2008,(24):27-28
"美国的悲剧"无疑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著名小说<美国的悲剧>的中心所在,正如作者所言"它只会发生在美国,而不会是世界上的其它任何国家",美国社会是"美国的悲剧"产生的根源.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对场景的鲜明对比、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对时间与空间的描写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陈晨 《文学教育(上)》2009,(22):151-151
方方作品中直观的对于悲剧主人公的怜悯和同情,是一种特殊的美,是悲剧主人公在人生苦难中挣扎而呈现的美。方方小说中日常生活悲剧大致可分为物质层上匮乏之悲剧和精神层上荒芜之悲剧。悲剧主体痛苦之来源便可从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来探求。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一个让亿万中国人永远难忘的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飞船绕地球14圈,经过20多小时的太空旅行后于2003年10月16日顺利返航,为中国人首次太空飞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个时刻,你想过没有:"神舟"飞船为什么能绕地球运动呢?在绕地球运动时为什么不向地下落呢?  相似文献   

14.
张贤亮在"文革"后对被压抑的人和性做了大胆的突破,在其小说中有大量性描写,同时也积极探索性的悲剧原因和悲剧美,在悲剧的崇高中寻找性放纵的理由,在美的追求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在爱欲与文明中迷失、探索、追寻.  相似文献   

15.
张贤亮在"文革"后对被压抑的人和性做了大胆的突破,在其小说中有大量性描写,同时也积极探索性的悲剧原因和悲剧美,在悲剧的崇高中寻找性放纵的理由,在美的追求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在爱欲与文明中迷失、探索、追寻.  相似文献   

16.
"同课异构"也好,"异课同构"也罢,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两个问题是,何为"课",何为"构"?为什么要进行"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17.
孙勇 《快乐阅读》2011,(27):8-9
是谁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又是谁说过"文学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人"?看到这两句话,不禁让我在沉思过后抬头观望,愕然发现景美人也美。只要你留意身边的一切,就会觉得原来生活是美的,世界是美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  相似文献   

18.
《静静的顿河》充分体现了肖洛霍夫悲剧美的艺术风格,其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更是发人深思,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作为悲剧性人物所体现的悲剧性格,以及她们的悲剧结局和命运,来探讨她们的悲剧美以及她们悲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读完何亚兵老师的文章<"愧杀"、"愧煞"二词读音探寻>(<语文学习>2009年第7-8期),笔者也想就"愧杀"、"愧煞"二词的读音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要搞清楚四个问题. 首先,为什么"隗杀"同"隗煞"?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阿霞》写的是一个悲剧爱情。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彼此一见钟情,但幸福与他们擦身而过,最终以悲剧结尾。本文便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悲剧产生的原因,充分说明了男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