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我国男子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广林  闫之朴 《体育学刊》2005,12(6):115-118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我国部分男子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进行赛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在起跳开始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较低;起跳腿的髋、膝、踝3关节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和高度较低,助跑水平速度未能合理地转化为起跳的垂直速度.起跳的垂直速度是影响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专家访谈法、三维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4 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高水平 背越式男子跳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起跳的速度,重心在起跳阶段缓冲不明显,腾起角度有减小的趋势;在起跳阶段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腿 的缓冲幅度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髋、膝、踝3 个关节的缓冲技术同起跳质量和运动员的伤病有很大联系;上下肢摆动的协调配合可以帮助运动 员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建议教练员重视上下肢摆动比例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生物力学方法、数理统计法和数理分析法分别从助跑速度、摆动效果、蹬伸实效性三个方面对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起跳的过程中垂直速度偏小和摆动腿角度角速度慢是导致我国跳高成绩落后的原因.认为决定跳高成绩关键因素是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如何充分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是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张国伟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托克莱指数明显偏低;助跑速度较快但是起跳的缓冲过长;起跳时支撑腿髋、膝、踝的角度与优秀运动员均有偏差,摆动腿摆动速度偏慢.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倒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在起跳阶段,起跳腿着地时的质心水平速度低,身体质心垂直加速距离较短以及起跳腿缓冲蹬伸时间比例不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等。另外,我国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以及摆动腿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7.
通过三维摄像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最后一步步长及质心水平速度、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起跳腿的缓冲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腾起角较小,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特征 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经历了两次支撑、两次摆动和一次短暂腾空的“两步”中完成的,是两条腿共同参与完成的“双动力”起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起跳的开始和发动部分,是起跳的(原动力)第一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5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20周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三维摄影对实验前后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摆动的角速度、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最大角速度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增加值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一、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的方式及技术要求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摆腿方式,即折叠式的摆腿方法和屈腿式的摆腿方法。折叠式摆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蹬离地面瞬间,摆动腿的蹬伸较充分,离地后膝关节角度迅速减小,形成大小腿折叠后又迅速增大,其所经过的路线为"~"形;屈腿式摆腿的蹬伸程度不如折叠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着重从摆动腿膝关节角度的变化特点来分析不同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的异同,高水平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摆动腿蹬离地面瞬间,表现出相对较小的摆动腿膝关节角,角度变化曲线上表现为角度峰值出现在离地后0.02~0.03秒左右的瞬间,不同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腿着地、起跳腿膝最大屈、起跳离地3个特征时刻,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跳远起跳技术是由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两个技术构成,作为跳远起跳动作的重要技术构成之一的摆动腿摆动技术对整个起跳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摆动腿技术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IVC高速射像系统对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男子跳远比赛前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信息技术、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决赛前三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世锦赛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整体上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在起跳阶段蹬地角度、起跳扇面角度比较理想;在起跳中时间大体呈现T1> T2=T3 的特征,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运动员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技术呈现出摆动腿摆动不积极、蹬伸质量不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速摄影对全国大奖赛女子跳高比赛前4名运动员的最后4步助跑技术进行3维运动学分析,得出中国运动员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起跳脚着地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转化率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髋、膝、踝3关节都没有充分伸展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等方法分析比较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跳远前三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提高我国男子跳远水平提供训练方向。研究表明:门科夫后4步提速不明显,趋势变化较平缓,卢瑟福德助跑节奏稳定,仅在后1步时有加速踏板,不利于起跳发挥,李金哲助跑步幅较大、频率加快、提速明显,后3步节奏变化稳定,为高速助跑中完成起跳技术提供了保障。李金哲与门科夫、卢瑟福德相比,助跑结束阶段,摆动腿折叠不足,起跳蹬伸受限,垂直、水平速度利用率小,引起垂直高度受限,导致支撑缓冲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跳高生物力学文章里,以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的较多,本文从三个等级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着地、起跳、腾空时摆动腿和摆动手臂的角度和角速度及其变化来分析她们之间的技术差别,为女子跳高技术训练和教学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方法1.1研究对象2001年九运会预选赛四川  相似文献   

19.
对跨栏跑的速度和速度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过栏速度和栏间平跑速度。其中过栏速度靠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拉速度和下栏转为栏间跑速度,栏间乎跑速度靠提高栏间步频为主。指出平跑速度、过栏速度的重要性,并对二者提出了科学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