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勉人 《传媒》2015,(4):1
近日,关于综艺电影的争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顾名思义,综艺电影就是综艺节目改编成的电影.2014年1月31日,根据热播亲子真人秀改编的《爸爸去哪儿》在院线上映,最终收获超过7亿元的票房;2015年1月30日,同样改编自热播综艺节目的《奔跑吧兄弟》上映,这部仅用6天就完成所有拍摄镜头的“电影”,在口碑一路走低的情况下只用了10天就收获3.68亿元票房,它激起的争议犹胜《爸爸去哪儿》.冯小刚导演炮轰综艺电影会导致电影产业的自杀,冯导的论点虽得到不少电影从业者和观众的支持,却难以遏制综艺电影照猫画虎入市赚钱的势头.冯导的论调自然很有道理,因为他熟知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尽管当年的《1942》在票房上输给了更具娱乐气息的《泰囧》,但《泰囧》至少是一部完完整整在认真讲故事的电影.  相似文献   

2.
跨界导演的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每个人跨界来执导电影的专业水平是不一样的,甚至都很难往专业上靠拢。无论是业内也好,还是业外也罢,跨界导演本身急需提高自身素质。电影是一门创意的产业,需要鼓励那些有想法的人。除了想法之外,有时还得需要点豁出去的勇气。业内业外,立足自身,注重个人观念的表达,势必对国产电影格局与未来电影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在2014年暑期档中获得高额票房的三位青年导演,韩寒、郭敬明、邓超的电影出发,立足于电影在知、情、意三方面对青年受众心理层面的影响,结合年轻观众呈现出的观影特征来探析新时代青年受众心理的自我诉求。最后为华莱坞电影的发展提出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入世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而相对于国内市场票房日渐走高,主流电影的海外拓展却不尽如人意.实际上主流电影海外拓展具有一定的国家政策、产业实践、文化理念、观众群体等主客观优势,但创作、发行、市场等劣势比较明显.面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势竞争,主流电影海外拓展有挑战也有机遇,未来主流电影需要做出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5.
黄岚 《新闻爱好者》2011,(21):116-117
根据作家艾米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是一部投资数千万元的国产大片,也是众多关心张艺谋导演的观众所期待的一部"文艺片"。凭当年《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系列文艺片登上大腕宝座的张艺谋,为了票房收入,拍出了《英雄》、《十面埋伏》、《三枪拍案惊奇》等票房大片,但也为此声名不再,昔日的艺术大腕沦落为了满身铜臭的片商,有人说推出  相似文献   

6.
罗治林 《视听纵横》2005,(1):100-101
李少红、陈凯歌、关锦鹏、管虎、吴子牛,这些曾经是一个年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纷纷投身电视剧,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叫好却不叫座的现象屡屡让这些艺术家受挫,相对而言,电视剧的回报更快更简捷。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开始投身电视,大有电影导演纵横荧屏之势。他们用拍电影的方式拍电视剧,这种做法不仅吸引了更多行内人对电视剧的兴趣,观众看节目时也会有新鲜感。  相似文献   

7.
刘迅  宋骋丹 《青年记者》2017,(32):69-70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其中原创类纪录电影总票房仅为8032万元,而《我们诞生在中国》就占了6700万元.虽然《我们诞生在中国》刷新了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但纪录电影在院线中处于严重缺席状态,未曾真正赢得市场认可,是不争事实. 纪录电影缘何失去观众 长期以来,人们将纪录电影的票房惨淡归咎于院线排片率低,可对于院线来说,角逐利润才是唯一目的,影片的市场表现决定了排片场次,观众的选择决定影片最终命运,这也是许多影片费尽周折登录院线却只能“一日游”的真正原因.观众没有彻底接受大银幕上的纪录电影,根本原因是纪录电影难以适应电影市场中主流观众的多样化诉求.  相似文献   

8.
冯小刚:我不当贺岁片的奴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大腕》在京上映后,期待已久的观众开始重返影院,各大影院的生意重新红火起来,票房收入一路飙升,疲软的电影市场再次出现生机和活力。 虽然业界对冯小刚的电影褒贬不一,但电影院里观众那爽朗的笑声,无疑是颁给冯小刚的最高奖项。他以他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再次满足了影迷的心理预期。这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观众为什么喜欢冯小刚的贺岁片?他拍的片子为什么具有票房号召力?  相似文献   

9.
奥利弗斯通是一个从来不以取悦观众为目的的导演,奇怪的是他的电影却总是很卖座,几乎从未失手。然而最近他却跌了个大跟头,其最新推出的史诗片《亚历山大大帝》不但票房惨败,评论界也是骂声一片。  相似文献   

10.
唐洁 《中国传媒科技》2011,(12):122-123
<正>票房过3亿,这在电影圈本不是稀罕事。不过,当3亿票房落到一部制作成本不足千万的小成本电影头上就有点稀罕了。事实上,这部电影除了剧情的精彩、演员的到位、导演的把握外,成功的微博营销值得一提,顺利地将一群在"电脑上看电影"的观众带进了电影院。小成本电影的大票房  相似文献   

11.
在第85届奥斯卡奖的角逐中,美国华裔导演李安的作品《少年派》获得11项提名,一举夺得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等四个奖项。一直以讲跨文化故事见长的李安导演再次用票房和口碑向奥斯卡证明了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跨越文化差异赢得观众。本文关注的是近年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合拍电影是如何讲述跨文化故事、吸引国  相似文献   

12.
从 1994 年女导演库拉·卡穆拉蒂打破 坚冰,拍摄出古装喜剧电影《巴西公主》以来,巴西电影再度死灰复燃,而且近年来在国际影坛上愈发有燎原之势。与此前曾经笑傲各大电影节的伊朗电影不同,巴西电影在主题、风格上更具多样性,影像语言华丽多姿,虽然也秉承了人道主义的艺术理念,但为电影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色情、暴力场景却也并不刻意排斥在电影创作之外。《巴西公主》1994  导演:库拉·卡穆拉蒂 巴西电影沉寂十年之后的第一部开山之作,以喜剧风格表现巴西从葡萄牙殖民地脱身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历史进程。女导演库拉·卡穆拉蒂作为巴西新电…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21):36-41
导演和演员是电影台前幕后的核心人物,电影票房的成功离不开明星效应。本文选取2011-2015年中国上映的400部电影作为研究样本,用社交媒体粉丝数、网络关注度和作品数来量化明星效应,建立计量模型研究票房与明星效应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会对电影票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明星导演的影响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最近,顾长卫导演的电影《最爱》和香港导演刘伟强的力作《不再让你孤单》进行票房PK,顾长卫说:“一部电影就是讲一个故事,最后得看究竞谁的故事讲得更好了!”作为复杂文化作品的电影尚且如此,较之显得简单的新闻作品更应该为读者讲述完整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手机》在2003年和2010年分别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电影和电视剧二者都是主创阵容强大,大牌明星云集,但与观众见面后引起的反响却迥然。电影《手机》以700万投资斩获5608万票房成为2003年度国产票房冠军,引爆了当年的贺岁片市场,并成为一时的话题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视剧虽然由具有强大收视号召力的陈道明与王志文担纲主演,在业界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但观众却不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片产出不断,累计票房增长迅猛.在大片盛行的同时,也不乏有《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天梯》等"黑马"出现,这样一批小众电影在被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口碑、票房双丰收.广受好评的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它的类型明确、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共鸣、"遇见"观众式宣发策略,这些成功因素对小众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蔡璐瑶 《视听》2021,(1):83-84
《八佰》这部电影历经一波三折,终于在2020年8月中下旬与观众见面.该影片首轮点映的票房就突破了千万,点映期间总票房超过1.8亿元,刷新了中国电影点映票房的纪录,一时间引发热议.正式上映后,不仅票房一路上涨,也收获了观众的好评,即电影传达的思想内涵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然而,电影的思想表达离不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八佰》这...  相似文献   

18.
公元2009年.世界电影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电影《阿凡达(Avator)》改变了大部分电影观众和导演的视野,有些电影专业媒体甚至以“3D元年”来描绘导演詹姆斯&#183;卡梅隆创造的《阿凡达》上映的这一年。  相似文献   

19.
当《幸福的黄手绢》、《寅次郎的故事》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末中国影坛的日本电影黄金潮代表作时,导演山田洋次的名字就为中国观众耳熟能详了。他以有缺点、但却善良的小人物的美好心灵,征服了中国观众。他以动人的情感代替武士刀术之美,创造了武士片的新类型.打破了人们满脑子黑泽明、三船敏郎式的传统日本武士形象。此次上海电影节,这位74岁导演带来了他的最新作品《隐剑鬼爪》,以及以往的几部经典影片。  相似文献   

20.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