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这世上,死得最为平静而细致的人,我以为要算苏格拉底和傅雷. 史载,当苏格拉底面对古雅典不公平的法律审判时,舆论以及司法都为他打开了一道越狱之门,他却选择了法律所错判的死刑.为此,他的学生克里托大声疾呼:对抗不公平的审判是你一生追求的正义,你为何不选择越狱的正义?苏格拉底说,此时越狱确是一种正义,但遵守即使是不公正的法律,同样是一种正义的要求,否则人人都会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破坏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另类人生     
苏格拉底与傅雷在这世上,死得最为平静而细致的人,我以为要算苏格拉底和傅雷。史载,当苏格拉底面对古雅典不公平的法律审判时,舆论以及司法都为他打开了一道越狱之门,他却选择了法律所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399年,一向为雅典的民主、法治而自豪的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却对雅典当时的劣质民主政治发表了猛烈批评,在他70岁那年被政府逮捕。尽管有见识的公民都为苏格拉底鸣不平,但被政府煽动起来的狂热暴民,仍以法律的名义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临刑的前一夜,老朋友克力来探监,告诉他狱卒已经用钱收买,要他马上越狱。看到苏格拉底沉默不语,深知苏格拉底的老朋友慷慨陈辞:雅典的法律既然没有公平正义,你何必还要遵守它的法律。时间已经不多了,但苏格拉底仍在沉思。终于,他对朋友说:“难道逃狱就符合公平正义了吗?我一向维护‘法律至上’,难…  相似文献   

4.
公平和正义是法治的生命。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为了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人们要求法官对其判决必须给予充分的论证。因此,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修辞术的修辞论证直到今天的法律论证也由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今,法律论证已在法庭审判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法律论证始祖的亚里士多德,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今天研究法律论证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义的多重属性使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经常发生冲突,代表普遍正义的法律应用到某些特殊案件会出现普遍正义抹杀个别正义的情形,产生不公正的审判结果。本着人本主义精神立法和实行真正的自由裁量有助于纠正法律的偏差,从法律源头和审判过程减少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之死在西方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容易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对他的审判存在若干不同方式的理解。对这一悲剧性的历史事件的再次解读,我们不难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苏格拉底与公民社会所理解和倡导的正义观念产生严重分歧,以致引发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一无法消解的二元对立,必须通过苏格拉底的死来终结。  相似文献   

7.
《正义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A Theory of Justic)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现象所提出的独到见解,在著作中指出了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悬殊等不公正现象,全面展现了罗尔斯本人的正义观点。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正义二字是社会制度的正义,它用来形容一种公平的社会制度,公正的法律秩序,和被划分为不同阶级的人所能得到的分配公平。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是平等,他所提出的正义二原则充分诠释了罗尔斯正义观里的自由平等思想([1])。罗尔斯表达了他在道德中在社会中对正义的看法,对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追求美格拉底是苏格拉底的同乡,也是他的同学。他们都一样喜欢读书,一样喜欢研究哲学。所不同的是,美格拉底一本接一本地不断出书,苏格拉底却一本书也没有出。美格拉底不禁有些飘飘然,每次见到苏格拉底,总是把两眼望到天上。苏格拉底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却用鼻子哼一声算作回答。苏格拉底的学生实在看不过去,对苏格拉底说:“美格拉底已经出了几十本书,堆起来有大半人高了。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学说写出来呢?你的学问比他大得多啊!”苏格拉底说:“我们追求的不一样,他追求的是出了多少书,我追求的是真理。”时间就像一把淘金的筛子。许多年以后,…  相似文献   

9.
正义与邪恶、公正与偏私是几千年来人类法律实践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司法是保障人民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 ,枉法的裁判、不公的裁判不仅扭曲了是非 ,混淆了正义与邪恶 ,而且会造成民众对法律权威性的怀疑、不信任甚至蔑视。正如培根所指出的 :“一次不公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 ,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在我国 ,当前司法审判工作中最大的弊端是地方保护主义和裁判不公。尤其因司法腐败、徇私枉法、司法人员素养差等原因而造成的裁判不公在某些地方法院明显存在 ,…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详细地论述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在总体上,他把正义分为一般正义和具体正义。一般正义是相对于公民与整个城邦和社会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公民的言行举止必须合乎法律;具体正义是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在公民之间实现公平。他把具体正义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分配正义涉及的是钱物、财富、荣誉,还包括权力等可分配之物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强调比例平等;矫正正义旨在维护人们经济交易中的公平和根据法律纠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同时,他还论述了回报正义、政治正义和家室正义。他对正义的分类是迄今为止关于正义种类的最为透彻的解剖,即便在当今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正义主题的讨论,尤其是他关于正义种类的划分,更成为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无法绕过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作为一种资源,不仅需要有道德和良心来维护,而且也需要用法律制度来监管。每一个在法治规范下生活、工作的公民,都有尊重法律、服从法律的责任与义务。这种责任与义务,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与文化观念。发生在古希腊历史上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的史实,或许能给我们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的《申辩篇》描述了其老师苏格拉底接受法庭审判并最终被判死刑的全过程。参与审判的原告、被告、审判官等三类角色的基本人格及行为特征贯穿着审判的整个进程,是分析此文本的主要线索。《申辩篇》的一大特色在于苏格拉底放弃他惯常使用的诘问术,而选择在法庭上怒斥原告及向审判官慷慨陈词。为深入辨析苏格拉底“转变”的细节,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层关系、权力运行中的理性问题等的哲学探讨,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并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之于当代社会的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审判独立,只是一种“技术性司法规则”,其目的是保证司法行为的公正性。审判独立能使法官在客观上保持中立,并能不偏不倚地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判。审判独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整体独立、个体独立和审级独立。独立的司法能遏制行政及其他社会领域的非正义,对确保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目标的判断与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价值是法律正义的基础,是法律价值判断的终极性尺度,虽然经济学理念的引入使得法律价值判断中的效率观念日趋彰显,但是,笔依然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惯用话语形式不能适用于法律的价值判断当中,在公平与效率的价值抉择中,正确的选择应当是而且只能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配正义是经济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市场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市场经济本身的不足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不完善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平,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从政治、经济、法律等多视角,在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中探求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6.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法院判例和学说发展起来的民法制度,是复杂社会生活对利益平衡在司法解决方法上提出的需要和挑战。本文试图在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分别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探讨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从而达到公平、正义、效率、经济等法律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是智慧的代名词。所以他看人,从来不看对己如何,而看待人如何,与古语知人者智殊途同归。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有  相似文献   

18.
<正>这时太阳快要下山了,苏格拉底在屋子里已和我们讨论了很长时间。他坐了下来,由于刚沐浴过而容光焕发。没说上几句话,典狱官就进来了。他走到苏格拉底面前说:"苏格拉底,无论如何我不愿意冒犯你而招致厌恶和咒骂,因为我发现你在这里所有的  相似文献   

19.
公正:教育的内在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无论是作为一种促进个体发展的活动,还是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作为一种公共的社会资源,其本身都赋有公正的要求,具有公正的品性。即真正的教育都必须符合公正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扩大公正的范围,不断地趋近公正的过程。一、教育是正义的事业,正义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公正必须符合正义的要求。正义不同于公平,它代表一种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个体和社会以道德为根基的善。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正义以善为根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他认为,城邦正义在于统治者、军人和劳动者各司其职,各安其位,以确保…  相似文献   

20.
今天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文章名叫《没有第二次》。这篇文章主要讲有几个同学向苏格拉底请教生命的真谛,苏格拉底把他们带进果林,让他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摘果子,后来他们谁都不满意自己的选择,希望再选择一次,但苏格拉底却对他们说:“生命不可能有第二次。”是呀!生命确实不会有第二次,它就像橡皮一样,用完了不可能再恢复原状。有些同学认为,生命里有很多重复的例子出现,所以不必担心这次选择错了,可以像放电影一样,这遍放完了,还可以再放一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这次选择错了,下次同样的事出现,你再选择同样的答案,这样一直浪费时间,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