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普勒效应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效应”内容的教学一般都采用理论讲解,或者举一些生活实例来告诉学生们,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为了形象、生动、直观地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个物理规律,我从听觉和视觉的两个角度设计了下面的演示实验:实验一听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实验器材:一部带警笛的电动玩具车,一个玩具车轨道,三部复读机。演示方法:(1)声源(玩具车)不动,观察者(复读机)也不动。(2)声源(玩具车)不动,观察者(复读机)运动。(一次远离,一次靠近。)(3)观察者(复读机)不动,声源(玩具车)运动。(一次远离,一次靠近。)(4)“品…  相似文献   

2.
周峰 《物理教师》2004,25(10):56-56
[试题 ]如图 1所示 ,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 ,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S 和v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P.设vS相似文献   

3.
1 问题的来源和背景2013年6月初,在南京市举行的第2届江苏省初中物理实验技能大赛展评活动的第7个比赛项目“趣味演示实验展示”中,无锡代表队展示的“惯性车”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获得了该项目的第2高分.下面把参赛选手演示与讲解过程介绍如下.实验装置:车中装满水,并在车中悬挂相同体积的铁球和乒乓球各1个,如图1所示.选手设疑:车突然向你们左方运动的时候,这两个球会向哪儿运动呢?  相似文献   

4.
当观察者静止,声源位于观察者的正前方或正后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音频率与声源频率相比会发生变化,这是常见的声学多普勒效应。将频率发生器软件发出的特定频率的声波作为声源,将与Spaichinger Schallanalysator软件连接的麦克风作为观察者,利用Tracker软件分析声源或观察者的运动速度。该实验研究了以下四种情形:当声源静止时,观察者匀加速靠近(或远离)声源;当观察者静止时,声源匀加速靠近(或远离)观察者。当二者发生相对运动时,Spaichinger Schallanalysator软件实时记录频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同时结合Tracker软件分析得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绘制频率随速度变化的图像,从而对多普勒效应进行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5.
在多普勒效应中,我们关心的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的大小关系,其相对介质的运动可分为两种最基本的运动类型———波源不动观察者运动和观察者不动波源运动。其它的相对运动都可以由这两种情况演化而成。由于运动本身是相对的,因此这两种基本类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又是统一的。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当波源不动,观察者以速度u相对介质运动时因为波源不动,故其发出的波在传播过程中相对介质的波速v、波长λ、频率f都是不变的、稳定的。且满足:v=λf①当波源和观察者都不动时,单位时间波源发出f个完全波,则观察者单…  相似文献   

6.
李庆国 《物理教师》2008,29(3):15-15
笔者在讲授多普勒效应时,学生就一个问题发生了争论,问题如下:观察者不动,声源加速远离观察者而去,则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将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7.
一、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 ,做好该演示实验是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关键 .现行高一物理 (必修 )教材中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是用铁夹控制小车的运动和停止 ,该装置看起来简单 ,但不易成功 ,其主要原因是 :①当夹子松开时 ,不能同时释放两小车 .②小车运动容易偏离原来的方向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可作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图 (如图 1)  ①两块J2 14 5型演示斜面板 (双轨道的长斜面 ) :长 12 0cm、宽10cm ,底板装有四个调节螺栓 ,用来调节斜面板 .②定滑轮两个 :固定在斜面板的一端 .③海绵两…  相似文献   

8.
题如图1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x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分别为vs和vA。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p.设vs相似文献   

9.
当列车进站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变高;列车离去时,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小,而且音调变低.反之,若声源未动而观察者运动,或者声源和观察者同时在运动,也会发生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10.
康发明 《快乐阅读》2011,(23):94-95
一、该实验的地位和作用这组实验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2节内容的三个演示实验中的两个,其目的是通过验证"种子萌发时吸收了氧并放出二氧化碳"这一结论,进一步延伸到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氧的参与并产生二氧化碳,最终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知识。二、实验原型及改进1.这是两个验证性的教师演示实验,其实这两个实验有关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里设计成验证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教材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第 1 2 8面图 7- 2 1所示的反冲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很难做成功 ,演示效果难以保证 .笔者设计制作了一个反冲演示小车 ,效果很好 ,现介绍如下 .实验装备 :取一根长为 1 0~ 2 0 cm、直径为1 cm的试管 ,两端分别用一根铁丝绕几圈后 ,将两根铁丝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块长 2 0~ 3 0 cm宽度适当的小木板上 .在小木板后端打一个蜡烛粗细的小孔 ,试管相对木板平面略微有点向上倾斜 ,并把木板固定在一个实验小车上 ,如图 1所示 .1 .演示低速平缓的反冲运动 .在试管中装少量的水或酒精 ,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  相似文献   

12.
阮秀丽 《物理教师》2005,26(5):34-34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章“多普勒效应”中有一重要内容:波源运动,观察者不动,如波源S1运动到S2,波源右方的波面变得密集,波长变短,左方的波面变得稀疏,波长变长,如图1所示.这一教学过程是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授课时一般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辅助教学,从感性认识上的确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若用实物真实地演示这一现象,那么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彦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12):25-26
1.问题的提出 在1997年出版的高中物理试验本中,将音叉改为两个扬声器,并将室内演示改在室外演示,"在操场上安装两个相同的扬声器,它们由同一个声源带动,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时,也会出现声波的干涉".  相似文献   

14.
祝增标 《物理教师》2003,24(7):10-1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用空气做媒介的,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这个演示实验过去一直是用真空罩内放一个发声源,然后抽真空演示,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原因是声源在玻璃罩里,罩内有空气时,通过玻璃罩后传出的声音很小,抽真空后由于声源在罩内无法不接触罩体,故仍有一点声音传出,所以难以让学生信服。  相似文献   

15.
汤崇和 《物理教师》2002,23(3):35-35
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 ,如果从旁侧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 ,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 .不断对钢珠施加侧向力 ,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 ,钢珠就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如图 1所示 ) .图 1         图 2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教学演示实验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1 )针对性 (课堂上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应与本节所学知识相配套 ) ;( 2 )科学性 (教师在做实验时要实事求是 ,不能用假象来糊…  相似文献   

16.
赵建荣 《物理教师》2007,28(5):18-18
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第6章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介绍了“红蜡块的运动”演示实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实验至少存在两点不足:(1)玻璃管水平移动很难保证其匀速运动;(2)蜡块的运动轨迹是不是直线,很难观察清楚.为了丰富探究内涵,提高演示效果,使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更加吻合,笔者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7.
1 多普勒效应的理解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加选修 )的第2 1页中有关多普勒效应是这样描述的“这种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叫做多普勒效应” ,“在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 ,声源 (如火车的汽笛声 )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 ,而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从书面表述容易理解为 :“火车驶离你远去时 ,音调变低” ,即频率越来越小。实际上 ,当火车匀速向你驶来或离你而去时 ,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不变的 ,只是比火车和观察者都不运动时 ,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要高或低。当观察…  相似文献   

18.
赵继民 《生物学教学》2010,35(10):37-38
在初中生物学“呼吸”一节中,有两个有关呼吸运动的原理演示实验(一、肋骨的运动,二、膈的运动)。 在教学中发现这两个实验的有关装置演示起来有不足。而实验过程,尤其是肋骨的运动很难让人想象与肺的体积变化有什么直接关系,缺乏说服力,不利于对呼吸原理的理解。笔者对人体呼吸运动原理实验的装置进行了改进,避免了所述的不足(如图1)。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七章“动量”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这一章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 ,做好演示实验 ,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本章知识内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下面介绍有关动量的两个演示实验 .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用豆腐块演示动量定理的实验用来演示动量定理的实验很多 ,如抛接篮球的接球过程 ,从凳子上跳下的着地过程等 .但用豆腐块来演示动量定理更显得新奇有趣 ,学生印象深刻 .1 .实验器材 水豆腐 2块 (大小与普通砖相当 ) ,普通砖 1块 ,海绵 1块 (大小与砖相当 ,厚度 2~ 3c…  相似文献   

20.
一、如果波源不动,观察者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假设向一观致察者不动,他所观察到的波长(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