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从培养先进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着手。对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理论做了研究和分析,以期对这一课题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为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更为完善的、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3个核心环节都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体育课程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与学生本位的有机融合.体育课程实施要以“健康第一”为航向标,做到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及创生取向的有机结合.体育课程评价要全面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体育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的课程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有关价值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美俄日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以及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原因和意义.认为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是在一定具体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经过主体不断选择而逐渐形成的,同时它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超越与进化.通过对美俄日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过程进行反思,吸收其合理的有益经验,不断充实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梁永  姜明  王冬慧 《体育科技》2013,(6):114-115
结合当前高校执行阳光体育工作情况,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应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以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为线索,为实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培养目标的“人本位”精神.为构建全面、综合、发展的体育课程结构模式和过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实施的意义与本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体育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虽然其三种价值取向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之处,但相互适应取向更符合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体育课程实施既是学校与新课程相互适应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主动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卢玉 《体育教学》2011,(7):25-27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体育课程价值的认识、理解、观点与解释的总和,是实践主体根据体育课程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已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而每次改革都必然伴随着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发展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学校体育发展规律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7.
围绕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这一主题,阐述价值、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内涵,厘清价值取向内在构成;从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趋于人本化、多元化以及对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日趋深化三个方面来对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体育价值取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波  袁古洁 《体育学刊》2007,14(6):59-63
英国于1988年首次实施中小学"国家课程"标准.现行的"国家课程2000"是经过1994年和1999年两次修改完善而于2000年颁布实施的课程标准.英国国家体育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一部分,也经过了较大的改动.英国国家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价值取向、课程结构与特征给予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体育课程应体现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体育与健康是两门性质不同的课程,应开设单独的健康教育课程;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讲求灵活性与统一性的结合;课程实施与评价由学校、家长和师生共同监测.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理论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体育课程研究的现状,提出体育课程理论的价值取向问题的研究,对于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本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本质,即主体价值、知识价值、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进行探讨。从本体论维度与认识论维度分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维度。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本质是其自身价值取向的展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体系应与社会时代及教育共同演进,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重点探讨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多元内涵与基本特征,认为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要满足学生终身体育与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具体而言,不仅突出政策导向,也强调课程的服务性,注重促进全面发展的时代性。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基本内涵聚焦于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等的多元整合,其中,纵向衔接主要指的是课程内容;横向一致是相对的,主要是基本运动能力,也包括“定级不定项”的专项运动能力;内在统一多指目标维度知、能、行、健的统一性;形式联合聚焦组织形式、修学类型等的多元化联合实施。一体化体育课程呈现科学性、系统性、衔接性、适宜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观点和方法,从学科理论、社会发展需求、人格全面发展、教师的价值现和功利主义等不同视角论述了学校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程不仅要促进身心健康,更要强健身体和弘扬身体的精神价值。面对当前学生精神状态存在的诸多问题,现行课程健康观无疑背离了体育对"野蛮"身体的课程逻辑,丧失了体育的精神教育功效。缺少身体力量练习、过于注重安全性,极大地束缚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精神教育价值审视是实现当前课程价值超越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4.
围绕体育课程结构系统化这一命题,在讨论相关概念和构成要素及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宏观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并对其动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宏观角度上看,体育课程结构是一种课程类型结构.可划分为管理规划层、存在形态层和操作层3个层次.其动态变化规律表现为,随着学段上升,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应逐渐增加,而活动课程和必修课程应呈现递减趋势.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关系,其变化规律不是体现在比例分配上,而是随着学段的上升,两者的融合应不断向深层次发展,从物质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拓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内涵 ,以及二者的区别和关系 ,分析建立我国体育课程论的必要性 ,并提出构建我国体育课程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课增强体质、体育课融合健康教育、体育课实施模块教学、体育课适宜性教材确定、体育课准确性教学目标设置等困扰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通过加强研究完善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创造条件为顺利实施课改保驾护航、开辟第二课堂有效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等策略突破体育课改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的沿革及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同时就武术课程在新形式下如何进一步发展自身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并符合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思维范式,系统地认识和考察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着重阐释了“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两个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并进一步对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实践性问题和现代性问题进行剖析,以揭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性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