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本研究建立了食品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即创新实验班为载体、专业知识为基础、课外竞赛为牵引、创新项目为依托、学术交流为平台,以期达到推动创新改革、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展示创新成果的目的;实践结果表明,该培养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不仅奠定了食品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基础,而且促进了食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对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进行研究后可知,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抓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过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并需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联合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等多种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优势学科平台建设情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以优势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性人才为优势学科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教学科研与研究生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基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导师创新团队为先导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探索和实践具有优势学科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内涵着“科教产教”融合的理念。当前,创新范式加速向会聚研究范式演化、行业需求及技术迭代倒逼知识“传授-获取”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教学科研组织形式重塑。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经验,推进创新创业实验室“科教产教”双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可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覆盖范围小、缺少学科交叉、形式大于内容、培养理念及思路趋同等问题。深入剖析创新创业实验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研究提出面向未来创新创业实验室“科教产教”双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改革的可能与可为:理念上高度自主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底层创新、行动上充分开放汇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核心资源、思维上包容失败累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6.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现代社会,不足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大学转变人才培养思维,多元探讨新的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方式。本文主要是从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上分析新时代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7.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文章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和目的出发,针对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培养追求卓越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为目标,提出构建“三融通、五模块”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特色和注重人才培养国际化等策略。此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为“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大学在推进开放、综合、研究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实施增加学生"三种经历",举办暑期学校、加强教育拓展等改革措施,在开放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兴学科人才,营造浓郁的科学人文环境.倡导和实施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完善教师教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变革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美国研究型大学以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模式创新推动了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注重通识教育与跨学科课程,采用研讨式和研究型教学方法,强调个别指导和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评价突出"向教性"和"向学性"。受此启发,我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以协同培养为路径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以完善评价机制为导向加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高校肩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要责任。行业特色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招录拔尖学生难以获得社会认同、课程体系交叉融合有待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缺乏等困境。建议行业特色高校通过探索多元人才选拔方式、依托特色学科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内涵等措施,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目标,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别出机杼的创新思维和游刃有余的实践能力则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尚人文、厚基础、强实践、理工医多学科交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培养特色,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优势,将大型仪器设备向本科生全面开放,激励学生接触前沿科学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结合实验教学中心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科教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助力新时代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线上书院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生活平台,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形态,培养引领未来的拔尖人才。本文系统探讨线上书院建设的理论基础,将教育虚拟社区作为基本框架,以交互影响距离理论揭示教育虚拟社区交互的本质,从资源和交流维度构建线上书院建设模型。提出树立“互联网+”思维,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完善资源供给模式,高质量建设线上书院资源;创新技术赋能,突出互动本质线上书院等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卓越工程师的核心是创新能力,为配合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信息化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研究一种全新且实用的信息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还有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开创性和创新性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交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和途径,通过学科交叉培养本科创新人才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基本共识。而如何跳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针对专业间的学科交叉构建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大学科平台上实施“双向能动式”教学法,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建立跨学科、跨专业本科生创新团队,探索跨学科教育模式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创造性地di的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育制度、科学的培养模式,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实践机会。而教育体制、考核制度、教学方法以及实践平台等是影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促进教育模式改革,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确保拔尖创新型教育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特色,在前期培养的基础上,探索以“一结合―二制―三早―多交叉”的培养模式推进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厚植土壤,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新医科发展、贯彻大健康战略,为实现医学科学家人才自主培养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拔尖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深厚的科学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等.对计算机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要在遴选学生、打造一流的师资团队和创设良好的培养环境这三个关键环节上下功会.具体举措包括:确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构建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以“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导,改革“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建立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多年来创新与创业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构建课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阐述大学生基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平台的创新实践教育新模式,为创新人才成长和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取得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国家重大部署不仅仅是我国顶尖高校需要努力推进的重要议题,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更应该成为优势学科领域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33所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文本分析,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从选拔方式、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的角度来看,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并未凸显,而通过传统优势学科的带动,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逐渐显现出来。基于此,研究从优势学科参与的视角对行业特色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进行归类,将其划分为独立发展型、中心辐射型和多元复合型三种类型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并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特征与现实困境,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