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蔡元培论杜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中国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对杜威来华讲学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积极介绍、宣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应该通过试验以补正"极端之实利主义"的弊病,验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否适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主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教育传统相融合,创立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蔡元培的这些思想,代表了上个世纪2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正确方向,引领了当时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和创造,推进了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志勇 《文教资料》2009,(21):103-105
蔡元培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教育之标准,将美育规定为"超逸政治之教育",从根本上使美育具有超越性品格.他以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以国家法令的形式,第一次确立了美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法定地位.自此以后,蔡元培几乎终身都在倡导美育,并身体力行,贡献良多.蔡元培继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优秀成果,汲取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的有益养料,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创新,从而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具有了相对全面的美育思想体系,从学理上确立了美育的现代地位.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先生重视和倡导职业教育是人所共知的.他的有关职业教育的论述,让我们至今读来甚感亲切.比如,蔡元培先生主张"急致力于有用之学",并且认为有用之学"即农工商等实业之学";提倡在中等教育阶段多办职业教育,作为应对中国教育"恐慌"的"救济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我国诸多有识之士积极引进并传播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代表人物之一.蔡元培身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在深刻反思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借鉴吸收西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五育并举”新教育方针.他主张公民道德教育为“五育”的核心,并对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地位、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中国现代第一个强调美育的人.他的美学思想和"以美育代宗教" 的主张,虽然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局限,难以实现,但它的意义不可低估.今天,时代不同了,不仅可能得到实现,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几十年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管理改革,并提出了许多创造性、有巨大影响的教育经济思想与主张,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开辟了新的一页,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不愧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探析蔡元培的教育经济思想,对今天中国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也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先生重视和倡导职业教育人所共知.比如,他主张"急致力于有用之学",并且认为有用之学"即农工商等实业之学";提倡在中等教育阶段多办职业教育,作为应对中国教育"恐慌"的"救济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群育观念的复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降,严复、梁启超等人"群"观念的提出,旨在唤起国人的"合群"意识,以达到保国保种的目的.孙中山、蔡元培等人的教育主张奠定了民国时期群育列入教育方针的基础,梅贻琦、罗輈重、潘光旦等人的教育主张丰富了群育思想.当前,德育含义太泛,实际上是弱化了德育,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群"和中国近代提出的群育思想继承发扬,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总设计师,他汲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凝练成了其深邃而影响深远的大学教育思想:"学术至上"是大学办学宗旨;"大师"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基础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教授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髓。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蔡元培先生在中国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中做出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他力主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以培养国民之完全人格,坚持"教育独立"于政党与教派,大力推行"教授治校",以体现教育之民主.时至今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仍如淙淙溪水滋润着人们,可惜蔡先生在教育民主探索与实践之路上走得并不远,最后还成了悲剧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元培的很多办学思想 ,如兼容并包、重视科研、民主管理等 ,就高等教育管理而言 ,具有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重温蔡元培的这些办学思想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近代教育的开山鼻祖,职业教育是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职业教育社是实验、研讨、规划、推行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团体。蔡元培不仅长期直接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而且始终在大局方面关怀中华职业教育社,体现出了他对职业教育认知不断深化的理论推进。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三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教育思想涉及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 ,其中世界观教育、教授治校和教育独立 3个方面的思想在当年的学术界引起一定的反响。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蔡元培先生在这 3个方面的论述又将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 ,且其中不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倡平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等.他的教育平等思想,既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积淀,又吸收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精华,更来源于他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其教育平等思想的内涵丰富,涵盖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具有全民性.蔡元培的教育平等思想蕴含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普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戏曲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伦理道德教化的重大使命.在“以德治国”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与校园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戏曲艺术走进德育课堂,完全能够胜任艺术传播与德育工作结合的重任.在传统德育工作体系中尝试融入戏曲艺术来辅助德育的可行性方案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借鉴戏曲界师德资源四种途径将戏曲与德育有机融合,用隐性教育手段“物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效果,提升德育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论陶行知的“艺友制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教育思想,产生于中国教育现代化初期师资极度匮乏之时,是对传统师范教育观念的一种根本性推翻,是一种本土化的中国师范教育改革探索,它有自身的理论基础.艺友制教育强调"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培养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对当今教师教育教育改革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杜威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世界很多国家在诸多领域都有人对其思想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着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域。这本身似乎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1912年蔡元培首次“介绍”杜威到中国教育起,时至今日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已历经90余年。在此期间,从“杜威引入”到“杜威批判”再到“重新认识杜威”,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走了弯路。反思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教育既要突破以往以自身需要切割、肢解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框架,又要避免把杜威教育理论当成普遍真理“削足适履”运用于中国教育实践的操作模式,才能真正理解杜威和他的教育思想,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也才能最终从“独白”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主义教育学以"自然"的不同内涵而有不同历史形态。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与卢梭为其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以人的潜能为自然,以城邦需要为其补缀,是古雅典自由教育反省的结果;他对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艺术统一的追求,为自然主义教育学定下基调,但具有泛灵论的思维特点。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以改善宗教社会为目的,以外在世界为自然,并以其规训教育艺术,使教育世俗化成为可能,具有经验论特点。卢梭以人的内在自然为自然,提出自然教育概念,并上升其为教育本体;其教育一般方法的旨趣为教育艺术提供了余地;自然主义教育是其契约国家的教化工具,它使教育研究直面人本身,但具有机械论特点。自然教育学的历史形态反映教育科学思维发展的历史性;其共时性,在于追求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李剑萍 《教育研究》2012,(5):123-129
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的教育活动和"革命教育论"思想冲决了清末教育宗旨。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颁布了"民元教育宗旨",取代了"中体西用"亦新亦旧的清末教育宗旨,在法理上、形式上确立了现代教育宗旨。现代教育宗旨的确立蕴涵了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创新力,他反对"忠君"而超越辛亥前革命党人的"革命教育论",尊重传统而扬弃传统文化本位主义,体念教育实况而指向教育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陶瓷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历史及文明发展进程。它所具有的文化性、参与性、直观性、愉悦性、多变性等特点赋予了它独特的教育功能。在中小学中开展陶艺教育,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智力及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体心理品质,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