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人格教育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教育是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人格品质的教育,其宗旨是促进个体健全、完善人格的形成,使个体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均达到和谐和高层次发展,使个体具有良好的动机和自我意识,建立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使个体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使受教育者将人类文化、科技、审美、劳动等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独特素质,使人的个性充分发挥,适应社会并推动社会与之共同发…  相似文献   

2.
人格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 ,应用极其广泛的概念。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文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都涉及这一概念 ,而不同学科使用的人格概念其内涵外延相差甚远。迄今只有心理学界对人格问题的研究最透彻。心理学认为 :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 ,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教育是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人格品质的教育。它要研究个体的心身特点 ,用符合教育规律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个体进行教育和指导 ,提高和发展他们良好的人格。其宗旨是促进个体健全、完…  相似文献   

3.
师范人格是教师(含师范生)个体人格与教师职业人格的有机统一体,是教育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师范人格教育是高师院校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师范人格教育的思考(一)师范人格教育是高师教育的重大课...  相似文献   

4.
人格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教育当然要为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服务,但这种服务不是通过直接参加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实践去实现的,而是通过实现自身的本质(人格塑造)去实现的,是通过完成自身的根本职能(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去实现的。这是对教育本质理念的终极关怀,是教育本质理念的回归。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即以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陶冶其道德情操,优化其气质性格,培养…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急需大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不会凭空自发地产生,为使个体具备健康人格,所以有必要进行人格教育。所谓人格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其具备健康人格的活动。那么,人格教育从总体上应如何把握,在实际...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已从原来的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转向了人格的培养。同样,在我国,特别是中职教育战线,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亦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概念即属于心理学范畴,又具有教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当前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内容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形成和确立了诸如竞争、守则、时间、效应、参与等积极向上的意识和观念。但是,在意识形态分  相似文献   

8.
何为人格?人格是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人生追求、行为准则、特长与优势等的总和。"人格教育"既是对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又是对"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的训练过程。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历史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外可供进行人格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历史课是人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促使  相似文献   

9.
价值体系广泛地影响和制约个体自身知、情、意、行的过程和人格发展。建构一个健康的价值体系乃是人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为人格障碍问题,说到底就是错构了的价值体系与个体失衡的生存的环境问题,建构一个健康的价值体系在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德勒是奥地利的著名人格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论述的人格教育目的观颇具特色,其基本内涵是: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模式,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彰显个体的生活意义,使之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研究阿德勒的人格教育目的观,无论是对人格教育的理论,还是对人格教育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格是生命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追求、行为准则等要素的总和。传统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重智能教育而轻人格培养,刘海洋、马加爵事件充分暴露了人格教育的缺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种人格教育观在当今社会依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是一个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正常的生命个体,是一个有一定人格特质的生命个体.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格的塑造过程.因此,塑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合格人才,就必须要塑造健康人格,健康人格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费广英 《天中学刊》1999,14(6):112-113
一、人格与人格教育“人格”是一个应用极其广泛的概念。它的内涵较为丰富,往往因应用环境不同而产生差异。即使是在心理学与教育学领域,对人格这一概念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我们一般把人格和个性作为同一个概念加以理解,其含义是:由生理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在适应整个环境的过程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人格反映了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人与人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此。健全人格的内容包括:一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对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做人应具有的基本精神的价值判断。道德价值判断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包括不损…  相似文献   

14.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而貌。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本文仅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这一侧面,谈点以下儿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人格,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本文仅从中学历史教学这一侧面,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做人的品位,是思想、品德、情感等素养在与社会生活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综合的社会评价,属于社会学范畴。人格是人以各种素养在社会生活的动态环境中透析出来的素质,是具有现实性的人的品质。通常把涉及民族、国家利益的人格称作“气节”、“骨气”、“操守”等。郭沫若先生在话  相似文献   

17.
张社字 《职教论坛》2012,(19):11-14
人格不仅是"成人"的基础,而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职业院校学生家庭弱势特征明显,极易导致人格障碍,因此职业院校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由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所决定,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格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以突出职业实践特征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格教育阵地,建立健全外在与内在、课程教育与文化渗透、个体教育与团体教育相结合的人格教育方式方法体系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是个体良好人格形成的奠基时期 ,但当前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的人格教育 ,从内容、方法及力度上看 ,都有所欠缺。今后家庭和幼儿园应从加强亲职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入手 ,培养幼儿的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19.
人既以生命体的形式存在,也以人格的形式而存在。人格对于人的个体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人格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素材并不多,途径也比较缺乏。对此,笔者努力挖掘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剖析,揭示蕴含于其中的人格因素,较好地提升了他们的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人格教育是作为孟子"仁政"社会秩序的精神形态而存在的个体内在秩序的动态实现形式.孟子由实现其仁政社会秩序的理想出发,提出了君子大丈夫人格模式,论述了人格教育的理论依据、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为健全和提升人格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以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