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我们对师范专业大三、大四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缺乏深入认识,态度更倾向于消极。而随班就读相关课程的学习对接纳态度有显著影响。另外,他们普遍愿意学习随班就读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教育特殊儿童。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学前师范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采用问卷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总体上,学前师范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他们缺乏从事随班就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特殊儿童的安置方式上更倾向与普通学校特教班。基与所调查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调整学前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加强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等措施,培养学前专业师范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编"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对上海市410名随班就读教师对随班就读的认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态度,以及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的教龄、学历分布合理;教师们对随班就读有理性上的认同,对特殊学生总体接纳态度较好;教师们对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意愿较强.调查还表明,目前上海市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随班就读教师比例偏低;教师们更倾向于接纳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学习障碍的学生,而对脑瘫、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学生的接纳度较低;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学习特点不够了解,对特殊学生开展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4.
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普通班学生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接纳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成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对普小学生接纳随班就读弱智生的态度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当前普小学生对弱智生普遍持排斥、不接纳态度 ;相比较而言 ,非随读班学生比随读班学生的态度积极。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接纳态度的因素 ,结果表明 ,普小学生的性别因素、普小学生以前与弱智生接触程度对接纳态度有显著影响 ;普小学生的年级因素对接纳态度影响不大 ,地域因素对接纳态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自编问卷对福建省93名普通班曾经从事过或正从事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的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教育教学态度以及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的接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普通班教师对随班就读认识不深,态度更倾向于消极。普通班教师从观念上都能认同特殊学生的基本权利,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质性工作方面还存在疑虑。结果还表明,有效的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普通班教师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同伴接纳态度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时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本研究从态度干预的角度切入.探索影响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的残障同伴接纳态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级、接触程度及接触途径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普小学生接纳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的态度;干预对改善小学生接纳弱智同伴的态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程玮伦 《成才之路》2022,(10):97-99
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形式,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往往会影响特殊儿童的个人发展,以及随班就读的实施效果.文章从随班就读的意义、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价值入手,对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家长和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及原因进行分析,指明实施学前...  相似文献   

8.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同样需要被平等对待,希望能够被社会所接纳而不会受到歧视。但现实中,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成果并不理想。对此类儿童来讲,虽然可以与普通幼儿同步接受学前教育,但效果并不明显。文章探讨教育融合理念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情况,分析提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质量的有效策略,对引发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特殊儿童入学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3  
本文通过问卷就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进行了研究。上海市 3 68名被试参加了本调查 ,有效被试为 3 57人。研究结果表明 ,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小班制及有效的培训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 ,在进行随班就读工作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师范生融合教育观,对某高校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教育3个专业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的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的师范生对融合教育缺乏深入认识,态度更倾向于消极;而是否学习过相关课程以及是否参加过与特殊儿童有关的活动对接纳态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国愉 《文教资料》2009,(4):237-239
特殊教育迅速发展.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随着量的扩大.当务之急应提高随班就读班级教育的质量,其中教师是直接影响随班就读成效的因素之一.加大教师的培训.职前培训尤为重要.我国有普通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法规要求,也有院校曾开设特殊教育公共课,但由于课程实施不够、对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明确而导致放弃开设特殊教育公共课.本文对特殊教育公共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开设公共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西安市莲湖区中选取4所普通小学,随机对各校教师共15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西安市莲湖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随班就读对儿童有利,教师能接纳学生;特殊儿童交往能力有一定发展;教师整体水平较高,且能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并进行课外辅导。但同时也存在学校客观条件较差、特殊儿童的评价机制落后、特殊儿童融入集体意识薄弱、教师的随班就读理念滞后,缺少专业培训、学校与家长合作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以及教师、家长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3.
随班就读智障生的同伴交往常存在一些问题:普通学生在接纳随班就读同伴上存在障碍、随班就读智障生缺少与同学进行交往的技能、普通学校忽视随班就读智障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等,可采取多方面促进普通学生接纳随班就读同伴、培养智障学生基本的交往技能、学校提供同伴交往支持等教育策略改善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给一线教师的素养及教师职前培养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在普通师范专业中开设融合教育课程是提升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必要举措。分析我国当前相关课程现状的基础上,介绍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师职前培养项目中的融合教育课程的标、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价策略,并分析其特征,以为我国普通师范专业相关课程的开设和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培养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做了专门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对本溪市5所小学198名一到六年级教师进行调查。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溪市随班就读学生接收情况较好,同时虽然随读教师在认知上赞同随班就读,但很少有付出具体行动的,缺乏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与培训,因此本文还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构建随班就读儿童综合康复教育模式的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加快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安置形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与实施方案。这些文件与方案无疑是我国特殊儿童教育事业发展的准绳与行动指南。然而,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和普校随班就读的开展,针对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一是普校教师缺乏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经验,没有从心理和技术方面做好接纳特殊儿童的准  相似文献   

17.
陈瑾  曾凡林 《中学教育》2011,(4):108-112,118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中国的一种具体教育形式。随班就读发展的困境之一是,如何对随班就读进行有效评价。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情况,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尝试探索随班就读教育评价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评价实践的发展和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之一,对于轻度智障儿童来说,在现有条件下"随班就读"可能是最有利于发展其各方面能力的教育形式.然而在当前随班就读的实践工作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才能为下一步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一、随班就读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滞后.要使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首先要有学校来接收.然而在相对滞后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普通学校仍认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事情,普通学校没有责任和义务接收残疾学生,所以也不太愿意接纳他们.但由于学区划分、就近入学等政策,也只好接收.即使接收了,往往也只是作为旁听生,学生成绩不入册,以不影响到整体教学成绩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赵静  黄姗  王国花 《林区教学》2022,(3):111-115
通过自编问卷对县级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28.99%的教师表示所教班级有随班就读儿童,31.51%的教师认为还存在正常就读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存在矛盾性,46.22%的教师表示支持随班就读政策,而只有15.10%的教师选择随班就读作为最佳安置模式.态度维度测查表明,个人执教态度...  相似文献   

20.
顺应全纳教育的发展热潮,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安置模式。学校作为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和承载体,其支持服务如何,直接影响着随班就读的质量,影响着特殊儿童的教育利益和健康发展。针对全纳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内涵、学校支持的责任、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反思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完善学校支持体系,提升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