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事业部制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事业部制改制中,经过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探索,已显示出了很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的潜能。它具有对市场变化反映迅速,发挥企业自主权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等优点,它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走上伊朗发展的轨道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说事业部制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能力、资源与核心能力形成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在对能力与资源以及核心能力等概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如何在外界环境与内部制度等的规制下相互作用产生能力、能力有效组合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有效地对资源、能力与核心能力进行管理,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探讨了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核心能力在企业群内部、合作者之间、竞争对手之间的传递与扩散,结合国外一些在线企业服务的实例,阐述了由企业核心能力构成网络服务体系在国内实现的可能和意义,并深入分析了企业核心能力在商品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价值,为企业在网络时代如何培养核心能力,并通过核心能力取得高额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创新日益正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在总结国内外理论进展与企业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创新管理的新趋势——全面创新管理(TIM)的概念,并通过海尔集团的案例从时空维度和要素维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全面创新管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培育核心能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企业能力整合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芳勇 《科研管理》2002,23(6):25-31
本首先回顾了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分别从功能、价值链和系统三个不同角度剖析企业能力和结构,最后在将企业看成一个特殊的能力综合体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企业能力整合的四种途径:利用程序和规则进行制度管理、识别并利用关联、建立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培养优秀的企业化,以期对我国企业提高自身能力和塑造核心能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与培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祥建  徐晋 《情报科学》2004,22(6):653-656
企业核心能力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系统,其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交流、累积和转化的过程。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能力具有“硬性”和“软性”两种特征,并表现为核心市场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三个层次。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知识管理、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与积累等方式来培育符合自身特点的核心能力,以取得持续竞争优势和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造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正日益为企业领导者所关注的问题,而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知识联盟对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并且在企业应对国际化竞争方面正发挥着其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借鉴美日公司发展知识联盟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联盟管理对发展企业核心能力和对中国引进外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制造企业的资本运营与核心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  郭利强  吴晓波 《科研管理》2001,22(1):101-105
制造企业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也是其核心能力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在核心能力成熟时制造企业应该及时进行资本运营,扩大市场规模并进一步强化核心能力,使资本运营与核心能力进入一个良性的互动运动过程,这应该是中国制造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庞岳红 《中国科技信息》2005,(19B):113-113,124
企业核心能力是我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积极研究和探讨的企业战略管理新概念。如何深刻认识和有效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以使企业赢得竞争的主动和成功是学界和企业关注的共同焦点。本文依据c.K.Prahalad和Gary Hamel对核心能力的描述,提出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是企业内在的根本性持续成长能力,同时突破c.K.Prahalad和Gary Hamel的研究局限归纳出更具普遍意义的企业核心能力特征,并指出理解和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10.
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制是产业界和理论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产业界和理论界已就“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追寻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知识是企业未来的价值所在,知识管理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利器”等观点达成共识。但是,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互关系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知识管理为什么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式如何构建?(3)知识管理如何在企业核心竞争力领域实施?不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知识管理还是核心竞争力理论,都将在企业的实践应用中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该领域的文献综述进行回顾、评价,深入、祥实地分析了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从研究领域和性质上界定了论文的研究重点,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观和知识管理的目标观分析,以此形成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从而提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式。在此基础上,把形成的理论应用在产品开发领域,并把知识管理系统模式具体细化为产品开发领域广泛应用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协同产品商务(CPC)系统。然后对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运用典型的案例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说明和修正,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展望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本文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创新尝试:(1)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互作用的理论。从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观和知识管理的目标观分析,来深刻认识并提出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2)根据知识管理的目标观提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式。(3)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形成的理论在产品开发领域的应用;协同产品商务(CPC)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在企业中的开发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现有对专利权经济价值的研究,多以所有权的观念研究专利排他权,热衷于专利量化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以致脱离了专利制度和产业事实,与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协调。专利权经济价值分析应与专利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相呼应,分析过程能够反映专利质量和专利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2.
智能汽车可实现城市资源的统筹调度、优化分配和顺畅流动,是实现交通治理智能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为促进中国实现交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从车端视角对智能汽车科技群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涵盖人工智能、通信、地理信息数字化和计算机科学四大领域的基本框架,通过综合评估发现中国在5G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导航与定位领域具有部分优势,但在高性能芯片、车用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存在明显的瓶颈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描绘面向交通治理能力升级的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提出由智能汽车提供商、软硬件提供商及平台运营商等多方共同主导的网状生态系统的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理想图景,并梳理分析各类相关企业在实践中有效分工协作的特色商业模式。最后分别从国家和企业层面给出践行智能汽车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支撑交通治理智能化升级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科技园区核心竞争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从大学科技园发展中核心竞争能力对科技园持续发展的意义入手,结合大学科技园的供应源、孵化、培育、辐射、聚集、反馈等几大功能定位,分析大学科技园区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权重进行计算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文献、调研和实证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北京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的核心指标,并对北京市电子商务水平进行评测;同时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电子商务核心要素对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检验;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核心要素对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传导作用。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电子商务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对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有积极影响作用。首先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结构,包含人力资源生态位和产业生态环境2个方面,提出产业核心竞争力包括管理竞争力、创新技术竞争力和营销竞争力3个部分,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与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应的假设;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所提出的假设均成立。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anagement of product-systems calls for a new logic for vertical integration, outsourcing, and R&D strategies.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systems, in fact, require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linkage, and peripheral underlying technologies, suggesting, therefore, that simple notions of core competencies that recommend the outsourcing of production, and even wors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nent and/or subsystem technologies should be rejected, as they may damage the firm's ability to master the product's evolutionary dynamics.The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Rolls-Royce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of the above arguments. Indeed, Rolls-Royce is vertically integrated as regards the jet engine's inner core, holds a full design capability over its outer core, and as regards the remaining components it retains a system integration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17.
朱雪忠  胡锴 《科学学研究》2018,36(6):1018-1026
旨在提出技术转移人力资源选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思路。在分析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建立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该联盟的核心素养标准和专业培训目标,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构建了技术转移的专业素养结构框架,并阐述其作用机制与实践意义。概括了以“职业发展引导”促进“专业培训项目”开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从持续时间-教学结构化程度角度对专业培训项目进行了归类,分析了两类针对不同级别专业人士的培养实践案例。提出我国在独立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培育、专业素养研制以及职业教育完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Entrepreneurs use resources and capacities to form core competencies. These ar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f they produce better company performance. Intellectual capital (IC) is a key re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entrepreneurs use this resource to ob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regional SMEs. We show how entrepreneurs constitute three core competencies with IC and territory: inter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veness. By partial least squares techniques we demonstrate that: (i) the two first factors influence innovativeness; (ii) this dynamic affects company performance.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ore competencies by the entrepreneur from IC, in order to get better company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高价值专利是技术体系与专利制度良性互动的结晶, 是科技强国战略与相关行业协同发展的成果。高价值专利顶层设计对提升专利质量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SWOT-AHP分析高价值专利对象领域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深度挖掘所研究对象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发展驱动因素、关键知识图谱、核心专利、技术路线图以及产业竞争情报等,并以电能质量治理为例简要阐明。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构建了高价值专利顶层设计框架,以期为提升我国高价值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共同边界技术和序列SBM-DEA效率模型对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和中国其他区域19个省(区、市)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在共同边界下的技术效率、组群效率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整体偏低,且长江经济带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低于其他区域;长江经济带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治理资金投入冗余、污染物排放过多,且固体废弃物综合再利用率和处理率不高。最后为提升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效率,提出落实监督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树立“一盘棋”思想和整体观,完善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