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差异设备中的底层IPv6网络安全检测模块的研究中,传统网络安全检测方法在应用层对攻击进行识别和拦截,无法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并且识别新攻击速度慢,拦截概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融合IPSec的安全检测模块,面向用户数据安全,采用K-means数据融合算法提取入侵数据特征,建立模型库,实施拦截。通过模拟多种攻击模式对提出的算法和传统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结果显示,所提算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提取攻击特征,建立模型库,并且在相同次数的攻击下,模块对攻击具有更高的检测概率,平均高于传统方法15%,显示了优越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2.
IETF提出了分层移动IPv6协议(HMIPv6),目的是为了减少移动节点在跨区域移动时的延迟。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分层移动IPv6协议的基础上,指出该协议中存在MAP负担过重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解决方案:采用将MAP的转发数据包和管理数据包功能分散的方式解决MAP负担过重的问题,其中保留MAP的管理数据包功能,而将发送数据包功能分散到边界路由器BGW上进行。最终大大减轻MAP的负担,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3.
IPv6协议下,数据包应用AH或ESP协议使得数据包长度增加,从而导致网络负载增加,数据传输时延增加。本文介绍了使用IPComp在IPv6协议下处理的数据包进行压缩以减小数据包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5,(20)
文章主要研究了针对网络终端设备的软件加速的方法。对数据包通过标准网络内核比较耗时的问题,增加了加速学习和加速转发模块。对于已经学习过的数据包,后续不会再次经过内核的标准处理流程,而直接在加速转发模块将数据包发送到学习到的出口设备,从而大大缩短了包处理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下一代校园网IPv6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协议,能提供高效、安全、可靠和优质的服务。文章在比较IPv4与IPv6网络的差异后,介绍了IPv4向IPv6网络过渡的策略,以及校园网实施过渡的指导原则,最后对IPv6网络的安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孙海霞 《西藏科技》2005,(11):17-20
6to4隧道是IPv4过渡到IPv6时产生的一种过渡技术,该技术能够解决IPv4网络中的IPv6站点之间的通信和IPv6站点和IPv6骨干网之间的通信。本文通过对6to4路由域中存在的非对称路径问题的研究,讨论了6to4 Relay Anycast机制,并提出了基于路由策略的解决方案。在路由策略解决方案中,设计了新的拓扑结构,在该拓扑结构上实施了静态路由、BGP4+等方法,从而消除了非对称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移动IPv6协议的TTCN-3测试系统适配器Adapter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根据TTCN-3 Adapter的功能划分,提出了移动IPv6协议一致性测试下Adapter三大模块(即测试系统适配器SA、平台适配器PA和编解码器CD)的测试要求;其次以Tau(测试工具)中已提供的Adapter接口函数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针对移动IPv6协议一致性的某些函数的扩展功能;指出了这些函数中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多,间接推动了IPv6的快速发展,IPv6已经逐渐取代了IPv4,被广泛应用与互联网中,不仅要保证业务之间的连贯性,还要确保绝对的安全性。然而,目前IPv6中仍旧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这样问题很可能会造成用户数据的丢失,甚至被盗窃,严重影响了IPv6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针对IPv6的下一代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对IPv6本身存在的安全弊端做出分析,提出相关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比IPv6协议与IPv4协议的区别和优势,分别从针对IPv6协议自身特点、IPv6业务应用、IPv4向IPv6演进阶段等方面的攻击入手,分析IPv6网络的安全风险,提出IPv6网络下的风险防范建议,对今后IPv6网络安全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有的IPv4协议难以满足需求,人们面临着如何解决IPv6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我们研究了下一代互联网络协议IPv6的实现机制及网络安全保障方法,研究了IPv4/IPv6双栈网络安全测试系统、联动防火墙的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基于IPv6网络的防火墙安全保障和IPv4向IPv6过渡的机制,该系统顺利通过了测试,目前该机制在同类产品中属于较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国外企业专利许可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保护强度的加大,企业已经开始加强了对专利资产的开发与管理。论文从专利许可类别和专利许可模式的角度,对国外(主要指美国)企业专利许可行为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内在的运作机理。最后结合中国实际,给出了一些规范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利飞  陈辉  苏梦遥 《科研管理》2021,42(3):150-159
以中国AVS专利池作为实证对象,研究不同发展阶段下专利池创新的显著推动因素。研究表明,政府政策支持在AVS专利池组建期和成长期成为推动创新的显著因素,由于技术标准架构下的专利池具有公共品属性,早期专利池需要政府介入以避免市场“失灵”,同时减少各企业“等待和观望”行为。由于竞争性技术MPEG-2专利池与AVS专利池的发展周期不同步,以及MPEG-2专利池专利逐步到期等原因,致使竞争性技术的发展在AVS专利池成长期成为显著推动因素,而在成熟期却与AVS专利池创新呈负相关关系。产业发展需求在AVS专利池成熟期成为显著推动因素,这时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使用专利池技术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下,提出激励池概念,确定激励池最优规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熵值法对IPD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感知因素和贡献值进行定量分析,构建激励池分配模型,量化各参与方以何种比例来分配激励池中的共享收益,提供激励池分配的合理决策方案,以期推进IPD模式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1993-2033年中国林业碳库水平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自1990年来全球的环境难题,增加森林碳汇和木质林产品碳储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林业碳库总系统包含森林碳库和木质林产品碳库两个子系统。本研究结合蓄积量法、单指数衰减模型、生物量消耗法及储量变化法,对1993-2013年的中国林业碳库各子系统进行核算分析,并运用灰色动态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4-2033年中国林业碳库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1993-2013年中国森林碳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森林碳汇为175亿t,比1993年森林碳汇提高了约50%,采伐剩余物累计碳排放和森林火灾碳排放分别为1082万t和8 866万t,抵消了森林碳库水平的0.56%;②中国过去20年木质林产品碳库增长迅速,2013年木质林产品总碳储量和新增碳储量分别为9.0亿t和0.5亿t,比1993年分别增加了1.21倍和3.22倍;③2013年中国林业碳库碳储量为184.8亿t,未来中国林业碳库的发展态势预测结果显示,2014-2033年中国林业碳库碳储量将呈稳定上升趋势,2033年中国林业碳库碳储量将达到278.43亿t,是1993年林业碳库水平的2.05倍。  相似文献   

15.
知识资源池: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宏观机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搏  王浣尘  张喜征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74-279
知识的创新和共享不仅仅是企业和组织的需求,更应该是社会和国家的需要。知识的创新及其在国家范围内的共享能促进国家知识优势的形成;知识资源池就是以大学为“催化剂”和中介的一种社会知识创新与共享机制。大学作为社会知识管理的中心是其职责所在,也是其自身的优势所决定的;大学自身的知识管理要与社会知识管理结合进行,其他组织的知识管理也必须融合到社会知识管理的大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针对在将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的过程中资产池创建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共选取30个主要影响因素指标并进行筛选与排序,建立关于资产池创建影响因素的评价模型,最终具体分为:基础资产自身性质、基础资产归属、基础资产风险、基础资产市场因素、被许可人及管理人相关影响、证券化后影响因素六类,为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针对在将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的过程中资产池创建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共选取30个主要影响因素指标并进行筛选与排序,建立关于资产池创建影响因素的评价模型,最终具体分为:基础资产自身性质、基础资产归属、基础资产风险、基础资产市场因素、被许可人及管理人相关影响、证券化后影响因素六类,为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我国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唐朝霞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99-199,2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在题库建设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可能和现实。它能帮助教师管理和编辑题库,手动或者自动出卷,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可代替教师的大部分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并对考试情况客观、准确、快速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拥有互补性专利的双寡头厂商可以进行三种方式的专利交易,分别是无专利授权、交叉许可授权和专利联盟授权.通过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计算不同专利交易方式的市场绩效,并从企业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三种专利交易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从企业层面来说,专利联盟授权是企业最优的专利交易方式,因为专利联盟授权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生产者剩余;而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应该认真审核积极引导专利联盟的组建,因为专利联盟授权有可能降低消费者剩余,损害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当前实际工程中消防水池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其次从消防水池选址、容量,利用市政水源及挖掘消防水池价值等角度对建筑消防水池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对消防水池常见设计误区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