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真快乐     
辅导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对学习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 2、让学生体验学习苦中有乐,从而乐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愉快,增强学习快乐感. 4、学会一些调节厌学心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力手指     
陈小春 《小学生》2006,(11):26-27
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又轮到三(2)班的心理辅导课,按照原先的准备,我给三(2)班学生带来一个游戏——《大力手指》,这是一个旨在让学生感受团结的心理游戏,虽然同学们都知道“团结力量大”这句话,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却不一定对这句话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我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游戏辅导,能让学生感受一下团结的力量很大,甚至超乎他们的想像。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品茶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理解体验的含义。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利用各种感官,多方面、多角度地感受。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并且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教学准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准备一种茶叶,一只大水杯,每人准备一只小水杯。  相似文献   

4.
辅导对象:高一年级辅导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心理暗示的知识。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暗示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激发起学生运用积极暗示的内在动机。3.促进学生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技巧和方法。辅导准备:1.影音作品《卖拐》的片断。2.多媒体设备。3.全班学生每人一张画有心形图案的A4纸。辅导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学理念1.听说整合。在活动中,让学生既敢于表达,学会表达,还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2.体现“交际”,实行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3.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参加讨论,说出真话,使课堂贴近学生,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学习目标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适时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2.对“出游”有初步的了解,产生真实的心理感受。课前准备1.课件《秋游实录》。2.学生自由组合,准备情境剧。(不开心的事)教学流程一、忆秋游,再现经历(一)谈话,引出话题:同学们,你们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观看课件《秋游实录》)从短片…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铁中的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3.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准备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铁进行调查,搜集有关信息。2.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过地铁,乘坐地铁你有什么感受?生:舒适、快捷。……师:课前同学们分小组搜集了南京地铁的有关信息,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搜集到的信息。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师:老师也搜集了…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 1.了解“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感受并学习“神六”精神。 2.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班级中应该设立哪些岗位,号召同学们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为班集体出一份力。 3.引导学生树立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争岗爱岗,增强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邵露葵 《黑河教育》2014,(11):70-70
正教材分析这次习作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把看到的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写景的文章,已对写景的要求有所了解,课前通过观察景物,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受,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出来。教学重、难点:恰当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本次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我让学生在习作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打有准备仗,做到心中有数。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从“而实现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使学生爱写,乐写,愿意亲近习作。教学目标1.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口香糖的制作、口香糖的利与弊等有关知识;2.利用所查找的资料,整合资源,完成习作;3.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广告引入(点击课件)同学们,这是关…  相似文献   

10.
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探究、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就是儿童参与调查、实验、探索、讨论、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认识红领巾,了解红领巾的由来,从而更加珍惜、爱护红领巾,并以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2.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是党把红旗化作千万条红领巾;让学生立志继承革命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大踏步地前进。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英雄事迹资料。 2.准备相关资料(诗歌、舞蹈、音乐等)。 3.布置板报。 三、活动过程 甲: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  相似文献   

12.
周林  张新 《湖北教育》2003,(15):12-13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标志,感受和体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图片,汇集在一起办一期《警钟长鸣》的墙报。教师录制交通事故录像。 2.教师与现场指挥交通的警察同志取得联系,请他们为同学们简单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为学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积淀厚实的生活基础。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4.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导写重点1.写读后感时如何选择感受点。2.如何在读后感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导写过程一、交流激趣,初识读后感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哪些文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什么感受?小结:…  相似文献   

14.
一、前期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要写好作文,要学会“用心感受生活”.本次作文的学习重点就是使学生养成思考生活的意识,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 2.以我笔写我心,感情真挈,阐明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 教学难点: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对用心感受生活的认识,养成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2.用心观察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活动课程和发展性团体辅导[1].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通过团体活动体验、探索、反思和分享,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活动仅仅是手段,活动后的分享才是最重要的.不管采用何种新奇刺激的活动,若要让学生真正有所体验和感悟,还必须通过讨论分享.分享让学生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新的领悟和发现.只有情感体验充分,讨论分享深刻,才能有效地将课上的感悟迁移到课下.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设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学生也热热闹闹地参与了活动,但活动完之后却草草收场,由教师自己总结发言.我曾专门向一些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了解分享环节的操作经历,大多数教师表示活动过后学生个个低头不愿分享,这让他们很无奈,为了让课堂顺利继续下去,只好自己总结.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心理课失去了"心理味",变成一盘"活动"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在商讨式和活动化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民主、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激发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注重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教学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练习积累语言。教学准备:1.为了培养学生对此课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收集到一些植物标本、照片,相关资料等。2.做爬山虎的头饰,为模拟练习做准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讨论重点学的内容1.同学们对…  相似文献   

17.
潘铭  钟燕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7):149-151
本文以"制作月历表"一课为例阐述了让数学活动成为智障学生的生活习惯的五个步骤:1.欣赏——感受多彩的生活。2.经历——体验过程与方法。3.强化——实施补偿教学。4.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5.运用——让习惯成为自然。一、欣赏——感受多彩的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体验写话是指通过开展各类开放而有活力的活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写身边的人,记身边的事,存自己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窦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陪感体验,实现习作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围绕“作业”说一说自己的认识与感受。2.畅想未来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想像力。3.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的真切感受,表达清晰、连贯。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指导学生说出生活,说出感受。教学过程一、作业的“诉说”1.导语:作业,多么普通,又多么重要;做作业,多么辛苦,又饱含着多少欢乐。同学们,你想更深入细致地去了解作业吗?请同学们做好准备,我们将一起进入多彩的世界。(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作业)2.自由谈一谈:参观了各种各样的作业,你对作业有哪些了解?3.转换角色,让学生自我介绍作业。板书:作业的诉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伟康 《班主任》2006,(11):29-29
校园心理短剧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小品.它把一些"大道理",如禁毒、不抽烟、珍惜时间、同学友好相处、尊师爱生、亲子关系等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编、导、演以及观看的过程中,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引起心理共鸣,潜移默化地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校园心理短剧分为准备阶段、表演阶段和结束体验阶段.在校园心理短剧编排过程中,参与表演的学生体验和感受剧中角色的遭遇,观看的同学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最后进行讨论,从而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