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发展与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任务,农村空间整合是我国当前及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南京,强中心、弱边缘的地域空间特征非常明显,郊县城镇体系不完整,村镇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针对城乡空间特征和郊县村镇建设现状,南京市郊县农村空间整合应采取的主要策略:一是以"三城九镇"为重点,规划建设农村城市化三级平台--农村城市化策略;二是以村镇布点规划为抓手,重构农村生产与生活空间--农村空间整理策略;三是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发展策略.城乡统筹发展是农村空间整合的基本立足点和目标,建设农村城市化的核心载体是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整理与重构农村空间则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空间重构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能局限于农业和农村的范围,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统筹考虑,通过发展非农产业逐步减少农业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率,通过推进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村人口,降低农村自然资源的负载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与区域经济建设、"三农"关系最密切的。"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职业院校承担着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市教育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为农服务的重要精神,坚持教育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以构建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为目标,以调整教育结构,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为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华大地上产生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乡村教育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先声。从现代性视角,审视倡导者在“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思想以及其对于现代性的肯定与批判,对于办好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助力实现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职业教育应当适应现代农村发展需要、推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构、满足农村广泛群体等发展要求,助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从而凸显其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一书着力探讨了农村社会转型对法国社会现代化、特别是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是法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研究的一部力作,其成就是突出的.然而,书中涉及法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原因的一些提法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当前,京郊农村社会经济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如何适应京郊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摆在我们农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教育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只有根据经济发展的进程,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才能够推动和促进教育的发展。当前,京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产业化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农村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新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迅猛崛起;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信息化程度提高。农村成人教育要根据农民对教育的需求,确定自己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当前京郊经济发展对农民教育的需求,探讨农民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职农民创新创业培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创新创业背景下,加强对农民群体的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对于推进农村发展、农业创新、农民创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具备职业技术培训、校企合作等优势,应提高认识,把握机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有效加强农民创新创业培训开发。在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以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业知识和技能等为主的培训内容体系。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形成培训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培训,加强和促进创新创业型农民的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培育塑造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推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为振兴乡村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的需要。依靠市场的内在驱动和政府的外在引导,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  相似文献   

10.
农民理性是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精神文化支柱。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理性问题,结果显示:人情理性制约了农村体育现代化的法制化进程,勤劳理性使农村体育现代化的社会职能难以世俗化、生活化,经验理性对农村体育技术传播知识化不利,节约理性限制了农村体育设施多样化的现代化需求,忍受理性使农村体育格局和谐化发展失去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有内涵,并对这种内涵进行了“职业性”和“新型性”两个维度的现代解读,进而把新型职业农民分为从业和创业两大类型。最后,指出了这种内涵的解读对农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养专业化人才,是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深化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培育"三农"情怀为重点,构建思想文化引领保障体系;以融入涉农专业教育为载体,构建"三阶递进"课程保障体系;以农业职教集团为平台,构建政行校企协同育人保障体系;以内培外引为途径,构建"一体化"师资保障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不仅从观念上加以转变,而且最终从素质和能力上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作者针对重庆市涪陵区农民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改革三十年以来,"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三农"问题在旧的问题解决以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我国农村30年改革在创造了巨大的绩效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着重对农民增收问题以及维护农民土地稳定、加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等问题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农民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形式,在分析专业背景、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咸宁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规律,探索和构建了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模块教学、阶段培养、周期训练、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农民培训的有效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河北省732户农民问卷调查为依据,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及河北省农民培训特点和培训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有效路径。这一路径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要求,要根据现代职业农民需求选择培育内容,要突出农民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特点,要借鉴国外农民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现代化战略,曾使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的基础上,迅速地建立起一个初步工业化体系,然而这一战略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的,由此我国农村与城市被制度化隔开,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上明显异化的二元结构,这一结构从劳动力流动、身份转化、心理变化等方面阻碍着农民现代化。推进农民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变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为农民身份转变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农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农民现代化意识与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在农村实行土地流转,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也是化解"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尉犁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醒脑式"培训、就业培训、开源节流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背景,它影响着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速度。传统"和"文化、"节庆"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对农村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中庸"思想阻碍现代体育在农村的开展,"礼制"观念限制农民对体育的参与热情,"小农意识"影响农民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和体育价值观,"封建迷信"制约现代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纵观农村传统文化的变迁轨迹,传统文化对现代农村体育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农村体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新型农民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途径是尽快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坚持将其作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积极采取培养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和农业科技人才等主要途径,从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入手,在智力支撑、精神动力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