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加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行了思考。本文首先概述了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然后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个方面对加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许多产业中实行了国退民进的策略,许多国营企业也从私有化中得到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国退民进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复杂,但本文主要讨论由于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经营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当前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资产进行分析时,大多数文献都假定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公民,而代理者是政府任命的管理者,从而着重对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的博弈进行分析,进而得到相应的结论.本文指出,在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并非是公民,因此上述理论中的博弈在现实中并未真正实现,与之相应的一系列博弈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并非是有效的.本文试图建立有效的博弈机制,促使委托人与代理人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职能,从委托代理的角度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杜伟  曾昆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27-128
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角度研究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国资委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其下属子公司之间的两个单层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对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得到结论认为:在两个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越规避风险其获得的风险收益越少,当委托人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时将获得较高的风险收益。在经济波动加剧的情况下,国有资产的经营风险大部分由国资委承担。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下属子公司间的激励合同应根据子公司所在行业的特点设计,经营风险较高的子公司其激励合同应提高提供较高的固定收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我国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问题分析有大量研究,但是,现有研究普遍缺乏好的理论框架。本文借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以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研究为出发点,结合对我国政府科研资助实践的分析,提出我国政府科研资助关系中的"嵌套的双层委托代理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分析我国政府稳定拨款和竞争性项目资助中存在问题,提出对未来我国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研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制衡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委托代理理论和相应的制衡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研究中委托代理关系的构成和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公务员激励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从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入手,分析现存激励机制的缺失及其深层原因,探讨如何通过公共部门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厘清来实现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重构,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科技评估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德录 《中国科技论坛》2005,(2):102-104,109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尝试分析了科技评估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问题表现,并初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所有权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在经历着重要历史变革。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建立我国国有资产所有权代理人职业资格准人和管理制度,从竞争、监督和激励三方面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公司经理与项目经理就施工项目管理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学特征、运行模型和基本问题,提出了解决施工项目委托代理基本问题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管理》2015,(5):30-35
我国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化而来的商业实体,因此有着产权结构复杂以及目标多重性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中就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委托代理问题,如何均衡各个经营主体经营目标之间的利益矛盾,如何更好地处理以政府为代表的大股东与经营者、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同面临的治理困境。文章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从根源上来分析和解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治理机制上面临的问题,为优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