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科学史教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越来越为研究者所挖掘。当然,我国科学史教育起步较晚,科学课教师对科学史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基础教育,尤其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史教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越来越为研究者所挖掘.当然,我国科学史教育起步较晚,科学课教师对科学史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基础教育,尤其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论中学科学课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是科学史的高度概括、结晶和升华,科学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科学史的教育对于科学教育、创新教育和成才教育都有很好地推动和借鉴作用。尽管科学史的教育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人们对科学史教育价值的认识还存在着诸多偏差或不足。本在回顾与反思科学史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阐秋了科学史的多维教育价值,同时对中学科学课程中加强科学史教育的可能性作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是一部记载着科学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历史,它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规律性,对科学的未来能起到预测功能,科学史中也呈现出科学家身上的科学精神和大量科学方法的运用。学生正式以课堂的形式接触科学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学习科学史对于学生认识科学和做科学有着深刻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内涵、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运用、提高科学学习人文性和熟识科学原理等,文章针对小学阶段开展科学史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科学史内涵和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的必要性的认识定位,从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两方面阐述了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存在的困难,探讨了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的途径,并揭示了在实践中应把握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科学史教育大多是励志性的教育,一些学者也提倡这种科学史的教育功能。科学史励志教育有其不足:缺乏对于演化中的科学从学院科学走向后学院科学中本性改变的反思与批判;应然的科学与实然的科学有所不同,科学史教育不应粉饰科学。科学史教育中,融入了对科学的批判与反思,不会造成对科学的诋毁。融入反思与批判的科学史与科学史教育,符合主流的研究和教育。融入反思的科学史教育,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的多样性,理解科学的限度,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独立思考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科学历史的错误描述,围绕单一教育目的的科学史教学,呈现的常常是片面的、不连续的、没有知识形成背景的伪科学史.对本学科发展历史的了解应成为理科教师专业知识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对科学史教育价值的全面认识、对科学史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对教学策略的掌握程度,决定了科学史教育在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方面的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了解科学的现状,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的过去和未来。而科学史不仅可以向学生生动地展示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把握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理解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不同侧面,科学的人性侧面以及科学在各种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另外,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开始突出科学史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为讲历史而讲历史。通过科学史教育可以明确《科学》中各种概念的历史由来,使《科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可以了解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总的来说科学史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相似文献   

9.
初中科学新教材增加了科学史方面的内容,它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探究学习,不断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起到良好的作用。基于此,在通过回顾科学史在科学教育历史的引用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史是研究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其特殊的历史视角决定了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科学史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史教育还是沟通文理,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科学史的教育正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问题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在回顾与反思科学史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阐释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并初步探讨了科学教学中科学史的教学方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紧密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展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历程和历代科学工作者的奋斗事迹,闪烁着先进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光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极好教材,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已经出版的教育史著作大都没有对数理教育的历史给予与历史全貌相一致的表述,其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忽视令人震惊。产生这一问题的表面原因是:一方面从事理科教育的人不注重历史叙述;另一方面.教育史研究者大都缺乏理科知识,对理科教育的变化与进步没有感知,难以写史。更深层的原因是缺少充分的社会条件和文理兼修不为稻粱谋的学者;从学科建设方面分析,教育史学界所使用的“教育”概念是不完整不深刻的。教育史中的“教育”应该是聚焦于人的成长发展的活动,教育史也应当从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出发,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将成长发展中的人作为教育史的服务对象,把写出能反映全貌的教育史作为教育史学界努力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这需要文理组合的团队,以开放的方式整体评估各类教育史实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综合性教育史著作和教科书的篇章节构,编写出文理平衡、以人为本的完整教育史。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史学具有社会科学的一般发展规律:教育史学适应教育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发展;深受政治的影响而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与社会文化的更迭兴衰遥相呼应。教育史学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又有史学的演进规律:教育史学发展史就是教育历史被不断重写的过程;研究队伍的整体素养与教育史学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史学研究中史料、方法与理论三者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描述叙事性的教育历史与解释分析性的教育历史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宏观教育史研究与微观教育史研究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教育史学自身的特殊的演变规律表现为: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齐头并进,且维持动态平衡;教育史学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互依赖、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在西方有较长的历史和较深入的实践,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课题。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是由于科学教育目标的转变而凸显出来的,在全面实现科学教育目标方面,科学史具有特殊作用;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科学史本身会因为不同的研究取向而呈现出不同面貌特征,科学教育对此应有自觉意识并加以辨别、运用;恰当的内容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也会有助于实现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是西方教育史中两条最明显的主线,也是推动西方教育发展的一对主要矛盾。从工业革命以前、19世纪、20世纪初至80年代、80年代以后这几个发展阶段中可看出它们经历了相互交替震荡、左右摇摆、主从变奏、由对峙最终走向融合的历史逻辑。这种逻辑反映了教育与社会、人、自然的辩证发展关系,也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身及教育本质的历史过程中的积极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困境和挑战,高师历史学专业教育应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师素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和教育评价体系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顺应当前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科学史受到国内外科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它在科学课本中不再仅仅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而更加注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上渗透,成为科学教育改革一个不容忽视的发展趋势.对国内外科学教育中融入科学史的历程回顾,有利于我们推进科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生活史研究范式的启发,学前教育史研究应关注所有学前教育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并实现从"生活故事"的文本叙事到"生活史实"的微观叙述的转变;应关注学前教育生活的层次与结构,使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内容更具综合性和均衡性;应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还原学前教育生活史实,使之更具研究价值。学前教育生活史研究将有助于探析学前教师思想和观念的形成过程,促使学前教师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可见,科学教育仍然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最主要的手段。因此,科学教育的理念必须符合科学素养内涵与目标的变化与要求。这种新的理念主要是:理解科学的本质,建立科学教育整体性目标;强化通识教育,建立以适应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价值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history in power relations which suppress Indigenous knowledges. History is located as being about power and about how the powerful maintain their power. The paper further examines the Bering Strait theory/myth and ways that discourses in history combine with discourses in science to devalue Indigenous knowledges. The “truth” of science is challenged and examples of manipul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re provided, including discussions of a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made for television production A people's history and an Internet website provided by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hese production activities supported by the Canadian and American governments are consider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in which dominant discourses about Indigenous peoples are presented. The paper challenges dominant misrepresentations of discourses about Indigenous peoples in a discuss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s emphasizing the need of Indigenous peoples to contro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a responsibility of society to educate all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at any portrayal of history comes from a particular vantage point and to understand that dominant society privileges some representations and disadvantages others. If we teach in a critical way and challenge dominant discourses we can begin to create a society in which all persons in Canada and the USA, including Indigenous peoples, have a role to p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