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生物遗传、家庭养育、幼儿园教育以及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本文分析了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基于幼儿自身、幼儿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提出预防或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足球比赛中队员攻击性犯规行为的防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进行分析,根据足球运动的规律结合比赛的特点提出了几条有效的防止建议。  相似文献   

3.
观众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文献法、逻辑法分析了赛场上观众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用社会学理论对观众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一些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攻击性心理品质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心理问卷法研究足球运动员的攻击性和敢为性行为.受试对象分为职业运动员、业余运动员和普通学生3组.同时对3组受试对象的睾丸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两组相比,职业运动员组具备较强的敢为性行为,但攻击性行为较弱,敢为性行为与睾丸激素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攻击者、被攻击者图片和竞赛情境启动的录像片段作为实验材料,对60名运动员,使用3(启动水平)×2(图片特征)×2(测验类型)的混合设计,考察运动员内隐身体攻击性特征.结果显示:1)运动员的身体攻击性具有内隐性;2)运动员的外显身体攻击性比一般人强,而且外显与内隐身体攻击性相对均衡;3)外显与内隐身体攻击性的显露是有条件的,竞赛情境启动对运动员的外显身体攻击性有显著影响,但对内隐身体攻击性没有显著影响;4)内隐测量方法有助于我们对运动员身体攻击性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体育认知领域中深层次问题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析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攻击性行为是在运动中发生的一种故意伤害或危及他人的行为,文章介绍了运动攻击性行为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调控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竞技行为的异化和个人发展的异化两个方面分析了运动员的异化行为表现;认为运动员异化行为的产生既有竞技运动自身特征的成因,也有竞技运动的社会环境成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克服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对策:1)树立以人为本的竞技观;2)维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3)对竞技商业化加以必要控制;4)淡化"金牌至上"意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少年运动员内隐自尊、攻击性分别进行测量,探讨内隐自尊和攻击性的关系。结论如下:1)研究证实了内隐自尊效应的普遍性,无论男女,其内隐积极评价效应都十分明显,内隐自尊效应不存在性别差异;2)男女被试在攻击性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身体攻击性和愤怒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内隐自尊与攻击性总分、愤怒、敌对呈显著负相关,和生理攻击性、语言攻击性相关较低。个体内隐自尊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愤怒和敌对情绪。最后提出了减少运动中攻击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攻击性是人的本性的观点并不必然成立,攻击性有可能是后天习得的,进而提出体育(含竞技)活动不一定能减轻人的攻击性的观点。体育(含竞技)活动作为社会安全阀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其作用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对如何在运动中控制运动员和观众的攻击性进行对策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防守有球队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献资料法、观察与统计法、系统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防守有球队员能力从防守投篮、防守有球突破、防守助攻传球、防守的攻击性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男子篮球队在悉尼奥运会比赛中自身的失误和缺乏攻击性的防守是最终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2.封盖是降低对手投篮命中率的有效方法。我国男篮运动员在积极封盖对手投篮方面与国外运动员有较大差距。3.我国男篮运动员防守有球队员活动的积极性、预见性和攻击性较国外运动员还有一定的差距。4.我国篮球职业联守水平较NBA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分析,旨在减少和消除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和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直接身体攻击行为、言语攻击行为和间接攻击行为,言语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产生攻击性行为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中中小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决策理论和动机理论为指导,采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通过接发球动机冲突框架效应的调查和贴近实战的3×3组混合实验,对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接发球动机冲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积极性语言表述接发球情景时,运动员表现出风险规避偏好;用消极性语言表述接发球情景时,运动员表现出风险寻求偏好,产生了接发球框架效应。同时,框架效应还存在个体差异。其次,趋避动机冲突影响接发球的主动性和攻击性,在比赛分领先时,避大于趋的接发球动机有利于提高接发球的主动性和攻击性;在比分落后时,趋大于避的接发球动机有利于提高接发球的攻击性等等。从而,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发球动机冲突情景下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从运动员的视角来探讨影响篮球场上攻击性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对12位不同运动等级的篮球运动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一般流程,将访谈资料转换成电子文本。使用Nvivo 10.0质性分析软件对电子文本进行编码,结果形成了136个开放式编码,将其总结成11个关联式编码并继续向上集结出4个核心式编码。由此得出结论,影响篮球场上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为球员个人因素,比赛相关因素,他人影响因素和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和运动参与给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宣泄压力、发泄攻击性的机会,即“减压阀”作用,而且培养他们在面对压力、情感极端激动环境时的处理对策.但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体育运动和体育参与造成了挫折感,激发了运动员的攻击性倾向.  相似文献   

15.
篮球攻击性防守是指在进攻的不断变化中,防守队员以球为中心,以人为主,在人球兼顾原则下,为制约对手的进攻,夺取控球权,实现“守中有攻”,而合理地、针对性地运用身体、心理、技战术的动作及互相配合。研究表明,对攻击性防守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原则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高运动员对攻击性防守的认识,对运动员进行意识、素质、个人防守能力的训练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足球比赛中观众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足球比赛中观众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球场暴力事件发生的方法,希望对足球比赛有序、顺利地进行,保证比赛良性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高排球发球攻击性的心理手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球规则的修改,使排球的和失分规律发生了变化,发球在比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本文就对发球影响重大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战提出一些心理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以提高运动员发球的稳定性和攻击性。  相似文献   

18.
试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定向对发球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排球运动员发球时的心理定向不仅影响发球的落点、球性 ,而且影响发球攻击性大小。影响运动员发球心理定向的因素包括比赛的性质、临场赛况 ;运动员发球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未来可以从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纵向研究、干预研究等方向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20.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脑、性激素等生理层面 ,个体认知层面 ,家庭、同伴关系、大众传媒、社会层面等有关因素 ,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移情训练、榜样示范、适时奖惩、创设适宜的环境、运用干预技术等方法对预防和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重要作用。社会、父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正确的做法 ,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