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学的组织技术经历了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阶段。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活动不再是单独地进行,而是被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大学在应用中生产知识。创业型大学正是在校级层面主观地推动和组织了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并使其成为大学知识生产的最主要模式,这是创业型大学在组织技术上对传统大学的超越。为了配合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创业型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脱离传统大学的发展模式。以新兴大学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单一的学校文化和自上而下的公司化经营战略是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相形之下,诸如MIT、斯坦福等美国研究型大学不能被认为是创业型大学,而是具有学术创业精神的大学。  相似文献   

2.
麻省理工学院10万美元创业大赛是MIT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此研究将从竞赛类型与程序、组织结构和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来展现MIT10万美元创业大赛这一独特的创业教育形式,并借此分析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定位、创业大赛的组织规范性和创业大赛的广泛参与性,为完善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大赛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形象地表明:四位高影响力作者在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领域形成了"知识生产模式、学术资本主义、组织转型的途径与变革的持续动力、三螺旋"等主流理论;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创新、科技型企业",正发展为"大学的创新与创业"、"知识与技术转移"等.目前我国该研究热点主要为"创新型国家、研究型大学、三螺旋、技术转移"等.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新型研究型大学是知识生产方式转变的产物,深受企业家精神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新兴大学之间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在战略定位、发展模式上存在本质区别。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小而精、高起点,创新驱动、聚焦前沿,需求导向、跨界合作,立足全球、开放办学等精神特质。新型研究型大学立足于有组织的创新,致力于将科学家的好奇心引导到有组织的目标上,创造有利的学术环境,推动政府、市场、大学跨界合作,引导大学科研向生产实际转化,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创业型大学是介于传统大学和公司之间的一种特殊高等教育机构,它的管理既保留了传统学术管理的精华,也吸收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是一种集学术和创业于一体的混合模式.以异军突起的新一代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和享有国际盛誉的沃里克大学为个案,对其转型成功的决定性阶段进行考察与解读,深入剖析沃里克大学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和独具特色的管理应对技巧,揭示创业型大学独特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着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内涵式发展的挑战。空间资源是研究型大学办学的基础性资源,它的优化配置对于促进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知识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英国学者吉本斯等人总结当代社会特点,提出,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由以学科为目标的"模式1"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模式2"转变。"模式2"下知识生产呈现出应用性、跨学科性、规模性和信息性等特征。知识生产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研究型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场所,教学组织以及科研活动受到的影响更为深刻。但目前研究型大学空间配置与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因此需要通过搭建知识纵向流转的空间平台,打造知识横向融合的学科熔炉,构建生态型和智慧型校园环境来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新型知识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创业型大学:概念内涵、组织特征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本文首先通过对创业型大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的分析,探讨了"变革式"和"引领式"两种不同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组织目标、组织构成、运行机制、组织文化等维度,对创业型大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创业型大学与此前的教学型大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创业型大学与营利性大学是20世纪后期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兴起的两种新型的教育机构,二者既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从组织性质、产生背景、大学职能、办学目的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类大学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指出了二者的共同之处:对“额外收入”或“利润”的追求以及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创业型大学模式为我国公立高校中具备条件的研究型大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实践范式,而营利性大学模式则启示我国应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美研究型大学R&D经费与"创业性"表现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R&D经费与"创业性"表现后发现:与美国比较相似,我国R&D经费投入集中于少数重点研究型大学,这些重点研究型大学的创业能力也较其他层次高校突出,我国研究型大学R&D经费投入来源上并不单一,但政府和企业在R&D经费投入绝对量上还远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我国研究型大学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创业能力上距离较小,在各项指标上均明显超过了同等级美国研究型大学,我国重点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性"表现也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研究型大学(特别是重点研究型大学)的R&D经费投入,高校自身也应不断拓宽R&的经费来源与数量;进一步加大官产学的合作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中美战略博弈过程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命题由此而生。我国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既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也面临一系列的严峻挑战。在国家政策有力支持下,主动借鉴国际上新兴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积极吸收国内研究型大学改革成果,勇于改革创新,成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独特优势,并且展现出起点新、理念新、体制新、视野新、模式新和机制新等六大特点。与此同时,新型研究型大学也面临着五大挑战,如政策依赖、财源单一、原创不足、依靠排名和特色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成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巨大考验。在未来,新型研究型大学应从创新创业型文化构建入手,着力建立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在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上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1.
伴随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在智力支持、科研保障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并纷纷主动走出校园,步入创业型时代。通过对以麻省理工学院和沃里克大学为主要代表的欧美创业型大学的比较分析,发现他们面临同样的政府财政紧缩环境,需要改善与政府、企业间的关系,吸纳创业文化,但在转型动力、学校类型方面有所不同。反思创业型大学的改革,认为其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政府、企业建立融洽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适合走创业型道路,更不能将个别的创业视为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MIT创业模式:高校创业转型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日益受到重视。高校作为培植创业精神与创业动力的重要场所,在全球创业浪潮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业模式一直是各国大学创业活动的典范,作为MIT创业活动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创业中心,通过"教育与研究、联盟、社区、激励系统"的动力相互强化整合,以及MIT浓厚的创业文化的强大动力支撑,推动MIT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在转型起步阶段,存在机制缺陷、体系不完善、理念亟需更新等突出问题,必须在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高校的创业理念教育,提升高校的创业能力等方面寻求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创业型大学的内蕴与组织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是在自主创新精神的统领下,以"创业遗传代码"铺设与"学术资本主义"运作为行为特征的一类大学。它强调以学术为核心,以学术引领市场,进而形成学术源与市场流的良性互动。作为国内大学求新求变的一种特色化选择,创业型大学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也不是所有大学的共享模式。创业型大学应具备三大组织特色,即具有激活学术创造力与转换力的组织架构,善于进行冲突管理并处于开放创新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活动的利器,构造创业教育生态环境是推动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将其"通过实践学习知识"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在创业教育之中.该校设置了创业教育的五大架构,专业教师通过知识与创新,结合商业导师的投资与指导,嵌入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建立了面向各专业的"空间学习"平台,形成了"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模式.本文从创业教育主体的切入方式、平台的持续孵化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建设融合等方面,剖析了瑞尔森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现路径,总结出瑞尔森大学创业教育成功的要素:整合多方资源、构造持续的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促进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阿尔托大学是由芬兰政府主导、在整合全国教育资源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创业型大学。阿尔托大学努力构建知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以提升国家竞争力;组织保障、战略引领、要素支持与基于设计工厂的创新平台等,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创业型大学发展范式为我国建设创业型大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开放与包容--对芝加哥大学理念的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精神与灵魂,对于大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被誉为"第一所美式大学"的芝加哥大学为视角,通过对芝加哥大学组织理念、研究理念和教学理念的阐述,对芝加哥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解析了美式大学特有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7.
Universities are engines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both as site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exploitat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 “Third Mission” for universities has been articulated, alongsid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his third mission is understood as commercial engagement. While growing literatures on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have emerged, they are broadly conceptualized and overly fragmented. In this article we advance th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ial architecture a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and fuse two dominant discourses on the entrepreneurial evol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e offer a pragmatic approach for institutions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Third Mission.  相似文献   

18.
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能够迅速摆脱生存发展困境、由弱转强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已被欧、美、亚、澳洲等不同类型、层次、水平的多所大学成功实践,是我国地方高校可以选择的强校之路.福州大学作为省属地方高校,近年来学习、借鉴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成效明显.地方高校实践创业型大学之路,关键在于确立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建立大学与政府、企业相结合的“三螺旋”关系,形成科学的组织转型途径,争取获得较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经营大学:沃里克大学的办学之道及其成功启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英国沃里克大学汲取企业精神,将企业家所具有的经营理念用于之于大学办学之中,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进入英国大学前列,并直逼牛津,剑桥等老牌大学,创造了大学发展史上的奇迹,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传统的大学发展观与办学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启示。总结和研究沃里克大学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discusses research leadership in public universities under change and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in research. Research leadership function today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one the one hand have introduced management by accountability and control in the university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open boundaries to other knowledge organizations, arenas and networks, and creation of resources are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Hence, a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raditional managerial skills in order to produce new knowledge centres. By analysing two ca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esearch groups, we will introduce new 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leadership, where dilemmas, uncertainty and complex relations to other managerial systems in the universities are in the forefront. The paper present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a special form of creating new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university by means of organiz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