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姻与性爱,是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基本题材.基于她的家庭经险和她的悲观气质,她难以发现人间真情,她珍惜爱情,却看到人间无爱,没有情投意融而持久的爱,只有权衡利弊的交易和短暂的梦幻,她更看到性爱中的人性悲剧是导致人间无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情爱尤其是性爱书写,是张炜小说叙述视角之一,他更多地赋予情爱以社会性内容,以此来挖掘和探讨人性的丰富和局限;张炜情爱书写形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灵与肉的和谐相拥、灵与肉的挣扎交锋以及灵肉纠结中的人性升华中予以显现.相对于肉体的圣洁,张炜更倾向于精神和心灵的圣洁.  相似文献   

3.
在唐人小说的诸类题材中,爱情类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除故事情节的哀婉动人,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类小说在行文当中所展现出的性爱文化。此类作品善于将性爱描写作为烘托主人公爱情氛围的手段,这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妓楼文化和士子风流息息相关。性爱描写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还寄托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唐人爱情小说中性爱文化的探析是一个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一方面怀恋和赞美故乡那"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一方面又揭示了由于政治、经济、战争等外部因素的挤压造成的对正常人性的摧残, 嘲讽了被都市上等人异化和扭曲的人性,从而表现了作者对那种向善的道德、对理想的生命形式的呼唤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伦理的土壤,每种伦理理论的构建,不管有没有意识到,都必须建立在明确的人性论基石上。《新伦理学》虽然花了很多笔墨来阐述人性问题,但最终没有涉及到人性问题本身。这在于王海明对人性本身的隔膜,在于他认同了道德人性论传统。客观地看,理性和道德都属于认知判断或价值判断,而人性却是生命存在之内在事实。以此来看,人性客观地敞开为生命存在之自然本性和文化本性两个维度六个扇面,由此生成以“生-利-爱”为轴心,以性爱、血缘为基石,以求群、适群、合群为敞开平台,以“生己-利己-爱己”和“生他-利他-爱他”为两翼生存扇面的人性方阵。这一人性方阵的行动敞开朝向,就是懒馋贪与勤俭智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一对立统一运动的人性朝向进程中,人的利益追求行动和生活是适度乃善,逾度则恶。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的杰出大师 ,是可以与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相提并论的短篇“圣手”。其作表现了对湘西劳动人民穷苦的关注与追问 ,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以及对湘西完美人性的礼赞与思考。基于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复归人性原始本真的思考 ,使其对性爱的描写与表现 ,达到“神性”的境界与永恒的美。沈从文后期的短篇渐入圆熟精致的境界 ,在文体上表现了“魔术师”般的艺术创造 ,文体的高度自觉获得了文体结构与文体解放的极大自由  相似文献   

7.
死亡本能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底层,即潜意识中,在意识层面会有不同的反映。作为敏感心灵的作家总是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直接写人生命死亡的,也有写人精神死亡状态的,作者深入到人心理底层的本能,特别通过对情欲力量和心理变态的渲染,表现人性的内在冲突、灵魂的挣扎。强烈的物欲、爱欲使人性扭曲而死亡本能得以激发和凸现。  相似文献   

8.
身体指数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体指数是在评价观念的发展和综合研究身体形态、机能、运动机能各项指标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按照数学法则将两项指标结合为某种指数,以反映身体某一方面的发育和机能情况.为了分析、比较和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属、不同地区的个体或群体形态发育、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原来那种采用绝对值(即平均值)的比较方法已远远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很难反映出个体的差异,而必须采用相对值,即指数法的比较方法,才能为在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研究,建立一个平等的条件和同一尺  相似文献   

9.
文学即人学,人性变幻莫测,写出共同的人性,才是最高的文学。芥川龙之介和鲁迅两人是近代东方文学中最善于揭露人性的作家,他们在作品中审视、剖析人性,在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中,芥川觉得"人生比地狱还地狱",鲁迅也被认为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芥川关注的是最普遍意义上复杂的人性,鲁迅在对本民族的精神品质思考的同时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相似文献   

10.
老舍小说既善于在中外文化冲突和碰撞中揭示人性普遍的弱点,又能全面描摹人性的善恶,更不忘关注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这深刻地反映了老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也是他面对传统和现代的抉择时给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的作品以反映人性之美而见长。《小姨多鹤》作为其代表作以竹内多鹤、朱小环、张俭为主人公构建了他们三人复杂的感情脉络网,充分挖掘了主人公跨越阶级与民族的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性光辉,阐述了其在艰难岁月中独特的生命哲学,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2.
解读奥运新格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的奥运格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给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新的目标,同时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干净”即追求体育环境的纯净;“更人性”即追求竞技体育运动的人道主义;“更团结”即追求体育比赛的公平竞争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为理想而仕,为自由而隐让人佩服,他那种出世而不避俗,追求身心自由的退隐生活以及对生命意义不断探寻的心路历程更让人感觉亲近。其中既让人看到一种常人心态,又凸显出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性文学的觉醒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一个终极结果.而隐喻其中的现实问题,又很深刻地揭露了女性文学的另外一个超越了创作本身的边缘,凌驾于创作之上,女性文学所需要反映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生命问题、性爱问题,似乎更加集中在一个自说自话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孟子性善论的论证环节包含了两个方面:"人性有善"与"人性无恶".人性有善即人性具有向善的趋势,说明了人性善的可能性,是对性善论的正面证成;人性无恶即将恶从人性中剥离,是对"性可以为恶"的证伪,从反面表明了"性善"的完全性.在孟子人性学说的论证中,人性善的证成与人性恶的证伪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这两个环节就是通过树立尧舜这一道德典范而逐渐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纵观当代情爱小说发展演进的历史。从提倡妇女解放、讴歌婚姻自主到呼唤爱情的位置。从对左倾路线压抑人性的控诉到对爱情、婚姻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反思,从情爱表现到性爱表现的转移,无一不是当时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折光,无一不受当时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自然地,当八、九十年代,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纷至沓来时,这一时期的情爱小说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带有了一些现代主义的因素。本文试图从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两方面阐述八、九十年代情爱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7.
“曹七巧”和“繁漪”是张爱玲、曹禺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她们都是由于性格变态而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人物,她们的悲剧意义有着丰厚的美学意蕴.本文重点论述了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表现出的对人性的阐释,即人性的自私和丑恶;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以及从中应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散文反映出的存在主义的实存状态观,即人的存在在本源性意义上的虚无,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根本性的荒诞、焦虑、孤独和绝望,成为张爱玲基本的人生观和她着重表现的存在体验。这种虚无主义的哲学意识存在于张爱玲作品中的原因,首先在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其次从张爱玲个人经历的角度来分析,要归因于她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9.
村上春树的小说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是作品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演绎了都市社会里的现代人性故事。在社会背景方面,村上的小说反映了处于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进程中人们的精神状态,类似的生活体验带来的文化认同感是其小说赖以流行的基础。这种现象反映了资本主义文化扩张所具有的全球化倾向正不断消除着异文化间的差异而代之以一种普遍的跨国资本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王葡萄是严歌苓在《第九个寡妇》中塑造的农妇形象,其对亲情的自然维护、对性爱的本能追求以及对劳动的由衷热爱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本文从亲情、性爱和劳动的角度对王葡萄形象的"朴实"与"自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