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对我国现役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进行测试分析。结果:1)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优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和"常模;"2)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均不受年龄、训练年限、参赛次数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和结构相对较稳定;3)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程度多处于中等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2.
心理训练对武术运动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及比赛过程中对武术运动员的特殊心理要求,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武术运动专项心理训练方法。通过对两组运动员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适宜的心理训练可有效缩短运动训练周期,显提高武术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初宏涛 《武当》2012,(3):40-41
武术运动是一项对体能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随着武术运动不断向"难、美、高、新"的方向发展,增加了一些指定动作和创新高难度动作,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也在逐渐加大。为了使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我们对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武术运动易损伤的部位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  相似文献   

4.
颜色对运动员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发展逐步与世界竞技运动接轨.武术套路竞赛是一种相互交流和公平竞争的运动,比赛者以取得优异成绩为直接目的.在运动水平不相上下的激烈竞赛中,运动员情绪对比赛起着关键作用.而情绪也可随颜色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运动等级的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对不同颜色的喜好,对运动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研究表明,颜色因素与运动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田晓慧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3):26-27,45
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分析探讨具有武术一级以上运动水平的运动员与具有武术三级以下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在灵敏度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武术运动员自选套路技术水平越高动作速度越快;(2)武术运动员自选套路技术水平越高动作反应时越短。  相似文献   

6.
武术运动不同项目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8名武术运动员进行运动反应时、预料时准确度和分化抑制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散手运动员的时间反应能力比拳术运动员强,而长拳运动员又优于南拳运动员。这可能与武术运动不同项目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杨亮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61-61,63
武术搏击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为确保运动反应能力的有效提升,增强武术搏击训练的质效,促进完善武术搏击运动体系的形成。在武术搏击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反应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武术搏击比赛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武术搏击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反应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搏击的水平至关重要,具有探究分析的价值意义。本文着眼于实际,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探讨武术搏击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提升方法,以期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全面提升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切实满足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的相关要求,不断增强运动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生理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武术套路、散打运动的男运动员的不同角度视野的测试,并将其结果与非运动员(普通男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白色视野在任何方位上都大于绿色视野;武术套路运动员与散打运动员的视野在各方位上都无显著差异;武术套路运动员和散打运动员的白色视野在任何方位上都大于普通大学生,差异非常显著。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武术运动训练对视野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武术教学训练和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武术运动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宏仁 《体育科技》2001,22(4):29-31
武术运动员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技战术,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智力水平,同时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他们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提高武术运动员的语言思维能力和操作思维能力是提高武术运动员智力的重要举措;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影响武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树立从事武术运动的正确动机、培养强烈的武术兴趣、从武术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养成百折不挠的坚定性格是武术运动员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对运动竞技成绩至关重要。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全国优秀武术女子套路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专家访谈和统计筛选,并对指标的权重加以确定.最终确立我国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体系,为今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及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协调能力作为运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武术这种难美类运动项目,其作用尤为突出。文章主要研究武术套路运动协调能力的特殊表现,探明如何培养武术套路项目的专项协调能力,以促进运动能力的培养,提高专项水平与运动成绩。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套路运动的运动特点和本质特征,研究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结果表明了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在运动中有其特殊表现形式,诸如:武术套路协调性与阴阳学说、整体观以及形神统一的运动特点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得出了运动员阶段是发展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并提出一系列培养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协调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科学选材武术是一项以攻防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武术运动员的选材应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优秀套路运动员气质类型进行研究,找出相关规律,旨在为武术套路项目训练及武术运动选材提供科学依据。文章结果显示:不同级别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气质类型差异不大,不同项目武术套路运动员气质类型差异较大。其中南拳项目运动员多为多血质型;剑枪和刀棍运动员气质类型分布较广,其中多血质相关型较多;太极项目运动员多为粘液质型。抑郁质类型不适合从事武术套路运动。  相似文献   

14.
对60名武术运动员和3O名田径运动员的上肢三大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测试和分析表明:各测试组左右侧无明显差别,武术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优于田径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员优于武术散手运动员,这可能与专项技术动作系统训练有关。本体感觉的准确性测定不受关节活动幅度的限制,可作为评定武术运动员训练程度的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武术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协调配合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目前对武术运动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反应能力的比较研究未见报导。本文采用视觉——运动反应时、分化抑制及延缓抑制三个生理指标的测定来比较分析武术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为选材、科学训练及训练效果的评定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准备活动可以增强武术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加强心血管和呼吸器官的活动能力,提高武术运动员机能的集合水平,增强机体的工作效率;可增强武术运动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是提高与改善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比赛效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准备活动应打破原有的习惯,科学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体育项目,经调查发现,武术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武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伤种的分析,以期为武术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提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武术运动常见创伤的原因浅析与对策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运动是运动创伤的高发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发现武术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对运动创伤预防和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武术运动员上肢主要关节运动幅度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武术运动项目的特点,在严格测试的基础上,对运动员上肢主要关节的运动幅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武术运动员素质训练的特点和建议,以供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协调性训练是武术套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套路的日常训练中,武术教练要将重点放在对运动员整体协调能力的培养上,帮助运动员养成运动思维方面的协调整体意识和运动技巧的协调专项能力。文章主要对武术套路运动协调性的培养作用、现状及优化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