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诗歌节奏结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反对目前流行的以“顿”来分析诗歌节奏的理论。作者认为汉语诗歌节奏产生自各种音组的排列式。音组排列节奏不是一套有待实现的“现代格律诗方案”,它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无名和有名的诗人们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五方面的根据:世界各民族诗歌节奏结构的分型;现代汉语的语音学特点;现代汉语民歌的丰富经验;汉语诗歌节奏的演变历史;现代诗人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2.
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的重要属性,而汉语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在平仄、音步、节奏、押韵等方面。用汉语写诗不能不讲究平仄、音步、节奏、押韵。当代诗人用汉语写诗不必死记硬背古代的诗律、词谱、曲谱,但必须依据所表现的内容,去选择平仄、音步、节奏、韵脚,每个诗人应该形成自己的特殊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想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大理白族地区有了完备的汉文化教学体系,人们重视汉文化的学习,为白族诗人们运用汉语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白族诗人汉语诗歌写作具有如下的修辞特征:平仄格律的娴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这些既是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本民族诗人们顺应时代的一种创造.白族诗人在有机地吸收汉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过程中,也加进了自己的文化元素,使白族诗人的汉语诗歌写作,在继承中有了创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想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有着暗示性、丰富性、特定性的特征,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在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将彝族诗人阿库乌雾的诗歌,纳入到转型期彝族诗歌、后现代文化、中国新诗传统等多重语境中加以分析,既揭示了诗人本身独特的诗歌意义和文化意义,也探寻了少数族裔汉语写作之于中国的“历史—当下”的文化诗学意义。从而提醒汉族主流文化,自觉地去倾听异质边缘的声音,从而促进富于真正生命力的异质同构的中国文化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9.
“新月派”与“新月诗派”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月诗派在“新诗”史中的独特意义,是“新诗”经过第一代诗人的语言与内容革命之后,第一次自觉地从诗的本体要求出发重新面对诗歌形式和语言要求,关心诗歌的特殊言说方式。他们是“新诗”史上的第二代诗人,追求现代经验的形式化,体现了从个人意识的觉醒到诗歌本体意识觉醒的重大转变,给“新诗”带来了诗情的内敛和艺术的价值。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提出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建行建节原则;二、发现了现代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单位:“音组”;三、引进了有参照价值的西方诗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林徽的生平、思想和事业,重点研究了她的诗作。文章认为,她的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赞赏,其原因有二:1.“真”——在诗歌中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执著的追求,流露出真挚的感情。2.“美”——长于用语言的“音”、“义”来表情达意,显示出诗歌的音乐美;也长于将“情”、“景”十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增强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鉴于部分格律体新诗作品节奏美并不强的现实,本文追溯了西方音顿体系节奏和音步体系节奏的本源,发现汉语诗歌是典型的音顿体系节奏而不是音步体系节奏,而我国新诗格律的"顿数整齐论"和"音步对称论"是受西方音步理论影响而形成的,因而导致了部分作品节奏美不强;汉语诗歌必须回归音顿体系的正轨,才能完备地实现汉语诗歌节奏美。汉语音顿体系诗歌在创作中形成了具体形式法度,可供创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殿试卷保存至今,几年前曾引起一场“盗窃文物大案”的明代状元赵秉忠(-年),《明15731626史》无传,《中国人名大辞典》第页、新编《青州市志》第页均说他“字季卿,号140229 山其 阳,益都人”。这“山其”字笔划不多,却颇生僻:《康熙字典》、台湾《中文大辞典》、《汉语大字典》均未收,《汉语大词典》亦未收以该字为词头的词。观其形,当为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义应为山名,怎么读音却无依据。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参与《汉语大字典》编纂,在“审音组”工作的王建明副教授说,根据汉字审音规则,当读q(音其)。《汉语大…  相似文献   

13.
专名,即专有名词。外国的人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用近音的方块汉字转写翻译过来,如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就是俄语(nyilkhh)的汉语音译。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按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中的异读词在语言生活中有一种单音化的倾向:通假字造成的异读音、语体差异造成的异读音、古音破读造成的异读音、古书面语读音造成的异读音、某些音译联绵词或拟音词造成的异读音、某些简化汉字造成的异读音均具有单音化倾向。成语中异读词单音化的倾向符合人类语音的“经济原则”或“省力原则”,可以遵循“从俗、从众、从今”的原则进行统读处理。新世纪审音时要进一步加大汉语异读词单音化的审音力度,降低普通话学习门槛。  相似文献   

15.
黄梅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6):125-128
·中国新诗研究·“归来”时分话苍茫———“归来”的诗人创作简论李志元1.5李瑛诗歌意象艺术略论颜同林1.12后崛起诗群“寻根”意识的嬗变及其价值重估胡安定,肖伟胜2.10《出发》与穆旦诗歌的宗教意识段从学2.15叙事与现代汉语诗歌的硬度———举例以说,兼及“诗歌叙事学”的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苏珊·朗格说:“当人们称诗为艺术时,很明显是要把诗的语言同普通的会话语言区别开来。”基于此,学习古代诗词必须重视对语言的品味。当然,重视诗歌语言绝不是仅仅去掌握语言的字面意义。康德说:“语言词汇往往是诗人精神的直接体现,与诗人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有关。”重视语言,就是我们要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去感知诗人内心世界,触摸诗人灵魂,从而实现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7.
刘半农在英法留学期间,写作了近90首新诗,其中多数是关于劳苦、饥饿乃至病痛等底层民众生活的题材,他之所以写作这些有异于其他留学生诗人的新诗,一方面源自他在域外困顿生活的体验;另一方面源自他对诗人使命的担当,他注重诗歌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并最终选取民歌的形式。他明确地将自己的诗歌定位为“瓦釜”之音,从而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大众诗歌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关”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9.
编者寄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不同年龄段的诗人曾群体性地崛起于中国当代诗坛:“归来诗人”、“青年诗人”、“朦胧诗人”、“新生代诗人”、“女性诗歌诗人”、“城市诗歌诗人”、“新边塞诗歌诗人”……诗坛真可谓风起云涌,引领文学潮头。但孰料仅仅过了十几年后,这一前呼后涌的文学大潮便沉寂了下来,诗歌在文学中的位置逐渐趋于“边缘化”,文学女皇风光不再,再不象她在黄金时代那样引人瞩目。我们认为,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要者有两点:一是相当多的诗人将自己的写作视野缩小到了只关注自我内心的狭小…  相似文献   

20.
新诗其实有“自己的传统”,这一传统即20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说的:“二十多年来写新诗的和谈新诗的都放不下形式的问题”,这个“传统”序列上的诗人是陆志韦、徐志摩、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何其芳、吴兴华、林庚等,这些诗人重视新诗的“诗形”建设,不懈地寻求现代汉语诗歌的形式秩序。新诗的这一“传统”对于目前当下中国写诗忽视诗歌形式问题、过于“自由”的风气,应有警示与纠偏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