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硬笔线描造型》课程是"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其全称是《硬笔线描造型训练在高职高专美术各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该项目所主张的《硬笔线描造型》课程,是将中西方艺术观念有机结合的有效教学途径;"硬笔线描"造型技能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重要基本功,并在艺术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硬笔线描造型》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建构中国美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硬笔行楷字即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初中生多用钢笔、圆珠笔)为工具书写的行楷字。针对目前常见的初中生书写天马行空龙飞凤舞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7—9年级的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些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3.
硬笔行楷字即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初中生多用钢笔、圆珠笔)为工具书写的行楷字。针对目前常见的初中生书写“天马行空”“龙飞凤舞”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7—9年级的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些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4.
自从西画船如以来,新型的美术院校逐渐取代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师徒传承的学画机制。在这新的美术院校中,西方教学思想和西画课程一直占主导地位,即是开设了中国画教学西式素描和硬笔(铅笔、炭笔、钢笔等)速写也占了很大比重, 国画系科的协调一二年级基本上接触不到国画方面的教学,尤其是写意画;绝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线描历史源远流长,线描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很有生命力的绘画语言。硬笔线描造型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融合中西方艺术观念,从培养学生观察、描绘、表现事物的能力着手,将各类造型训练用硬笔线描的方式分阶段融入到教学中。使线描这一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得以拓展和升华,使之绽放出时代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广义的中国硬笔书法是指以钢笔、圆珠笔、铅笔、粉笔等有锋无毫的硬性书写工具书写的汉字作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硬笔因其携带方便、操作简易、结实耐用、出水流畅等优势取代了毛笔在日常生活中的功用,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硬笔是学习的必需品,而硬笔书法对他们来说就更加重要了,笔记、练习、作业、考试处处都要书写,也就处处都有硬笔书法的身影了。  相似文献   

7.
一、概 说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瑰宝,源远流长,并誉称世界,深受人们尊崇和宝爱。 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有毛笔和硬笔两种。硬笔书法早在三千七百年殷商之前成们祖先就使用属于硬笔的刀子和锥子,在甲骨上刻写健挺而秀丽的甲骨文字了。现在人们常用钢笔、蘸水笔、圆珠笔、铅笔、粉笔、腊笔、炭笔、竹签等书写工具,它们的写法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8.
当今人们把绘画的造型基础一概视为素描、速写。事实上中国画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造型方式——线描。线描所具有的特性、线描的“线”与中国画“意”的关系、线描“以形写神”的造型观念,都充分揭示出只有线描才是中国画最合适、最正宗嫡传、也最有发展潜力的造型基础。理应作为我国美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硬笔线描课程"是在"硬笔画"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探索,在本质上有别于"硬笔画课程"。它并非在工具上为了方便而把"中国传统线描"的绘画工具——"毛笔"替换成"硬笔"那么机械,也并非在方法上要求学生使用"硬笔"来对经典的"中国传统线描"进行阐释那么肤浅。课程所牵涉到的是中西方在文化和美学层面上对单线、线的组合方式、以及通过用线反映出来的对物象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的差异,其训练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绘画语言的丰富,更是借此透过中西美术比较而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再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学习素描,但我更喜爱能自由发挥又有艳丽色彩的儿童画。儿童画的上色工具有很多,蜡笔、油画棒、线描笔、水彩笔、水粉、荧光笔、彩色铅笔等等。在这些工具里,我发现,油画棒和蜡笔太粗,画不精细;荧光笔、线描笔色彩单调;水彩笔没效果;水粉只适合画背景。挑来挑去,我觉得还是彩色铅笔好用一些。然而,我发现彩色铅笔还是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我想来想去,觉得这是技巧问题。我开始思索关于铅笔上色技巧的问题。从版画到油画,从速写到写生,最后,我选了素描!虽然素描的主色调是黑白灰,可表现明暗的方法最适合彩色铅笔我马上开始试验。我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丰富,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中国画以线描为造型基础,重视用笔用墨,以墨色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色调和造型手段.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具有独特的空间认识和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线描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族群心理,体现为一种生命气象的符号表达,是一种“道法自然”的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人在以线条描绘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线型思维的模式,它构筑了中国画艺术大厦的基本框架。这是中国画的“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中国画的根本属性就建立在这个“一以贯之”的大道之上。  相似文献   

14.
线条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应用广泛,同时,也是钢笔画中覆主要的表现方法。文章探讨了中国书画线条在现代钢笔画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与手法,研究了钢笔线条在吸收中国书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西洋钢笔画所进行的改革与创新。它对丰富钢笔画绘画语言、推动钢笔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以线为造型手段,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点。这是由中国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等因素决定的,与西方或其他画种线条表达的涵义有所不同。我们在阐述中国绘画的用笔、抒情达意及画家个人风格时,都涉及到作为媒介的线条问题,线条对造型、达意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中的白描手法,隶属于工笔画范畴,是以单色线条表现客观物象形、质、空间的一种绘画形式。深入研究和掌握白描的各种表现技法,对于丰富白描的造型语言,提高作画技能技巧和作品的艺术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潘天寿先生在20 世纪初的激烈思想变革中,主张中西绘画拉开距离,汲传统文化之精华,用现代绘画的观念改造了中国传统花鸟画,强调艺术创作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文章对潘天寿花鸟画作品构图的立意、用笔、墨色、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进行了探讨:其画作构思独特,构图生动,蕴动于静,造型形式多样,作品笔墨空灵,拙趣横生,他成功地实现了传统花鸟画构图审美范式的突破.今天对潘天寿先生花鸟画构图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解读,更应继承其精神性,注重对其思想性的解读.对当今花鸟画的创作而言,更应超越传统图式的束缚,极力寻求拓展画面的表现新空间,使当代花鸟画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新形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教学对比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的关系,认识两者各自的特征,把握并发展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并加以拓宽演进。  相似文献   

19.
国画用笔与线条阐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画中用笔所作之线条具有表形、表意、表神之功能,“用笔”一词,源于中国的美学范畴、审美理念、书画源流及其工具材料的运用和发展,它促进了线条运用的研究而成格式。所以,传统中国画的用笔实指借物咏情之行迹本质,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线条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