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探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与理解它的价值,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由此探求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大众文化意识,有着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人们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实践中可以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陶,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探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与理解它的价值,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由此探求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大众文化意识等,有着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人们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实践中可以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现代社会效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与理解它的价值,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武术养生文化,并且由此探求到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有着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效用。人们在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实践中可以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现代体育生态观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传统养生文化蕴涵着生态体育几大构成要素,传统养生文化同现代体育生态观的融合是现代体育和谐与发展的要求,其目的是把体育生态理念推向社会,进而演变成人们的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5.
梁耀金 《精武》2012,(14):81-81,83
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是中目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身心并育,内外兼修,对于提高人灯的生理、心理素质,弘扬爱国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乐趣,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探讨中国传统的体育养生文化,深入理解其存在价值,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人们在实践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医养生和传统保健运动经过千年的历史洗礼,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的筛选下,滋生繁衍,长青不衰,折射出其内在强大的生命力。探究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体育对现代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则是为了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和理解它的内涵与价值,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由此探求中医养生和传统保健体育与现代社区体育的契合点。让社区居民树立健康观念,提高文化素养,加强道德涵养,振奋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当代社区文化观念。总之,通过中医养生与传统保障运动进行国民教化,有着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夏宏武 《体育科技》2012,33(3):98-101
中医养生和传统保健运动经过千年的历史洗礼,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的筛选下,滋生繁衍,长青不衰,折射出其内在强大的生命力。探究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体育对现代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则是为了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和理解它的内涵与价值,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由此探求中医养生和传统保健体育与现代社区体育的契合点。让社区居民树立健康观念,提高文化素养,加强道德涵养,振奋民族精神,平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当代社区文化观念,进行国民教化,有着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传统养生体育课程在高校的开设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选课需求,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能增强大学生终身锻炼的技能和意识;促进传统养生体育学的现代发展和传承;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体育养生文化。通过普通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体育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正确地把握传统养生体育观,对传统养生体育内容体系的现代化改造,对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建构的开发及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少林与太极》2015,(10):14-18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视角,全面剖析了传统体育养生发展所面临的冲突。进而提出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策略,最后指出,在传统体育养生发展出现危机的当代,我们有责任承担起这样的义务,唤起我们保护和发展传统体育养生的意识,培育大众对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短缺的分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较之于其他文化而言,在增强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提高大众的生活文化水平、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等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深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客观与理性地认识其自身价值,由此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融进现代社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1.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功法的特点和作用,按照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重构面临自身包容性差,表现形式落后,缺乏现代文明因素;民众文化自觉性不够,对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度低,传承机制脆弱等困境。提出应当通过吸纳西方体育中先进文化因素,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改进表现形式;增强民众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将传统体育引入学校教育;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的建设以及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全民健身体系等对策来进行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论述中国武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预设。表明:改变中国武术教育的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武术继承、弘扬和发展,必须强化中国武术教育在教育整个过程中的"必须性",牢牢树立武术教育的"国家意识";必须使游离于国学之外的中国武术教育回归到国学范畴中,强化武术教育的"国学意识";必须在大的教育体系中认识到它与西方体育的根本性差异,树立武术作为独立学科的"学科意识";必须认可中国武术中的文化传承使命大于技术传承,牢牢树立武术作为教育的"文化意识";必须明确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载体是"拳种流派",牢牢树立武术教育选择上的"拳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功能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谭华 《体育学刊》2005,12(1):19-21
讨论体育课程从经验型、科学型、化型或生活型体育课程的转变。认为当代体育课程不仅应该继续发挥它的传统功能,而且还应该发挥时代发展赋予它的一些新功能,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视野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包括对利益共同体、心理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的认知,同时也包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扎根于农村社会的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性的裹挟下逐渐形成竞技发展、保守传承两种极端发展趋势,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发展急需一种能够支撑其发展的精神内核来指导其发展,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也能够分别从思想基础、物质条件、价值取向、制度保障四个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可能。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6.
从中西文化的深层结构审视中国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  孙义良 《体育科学》2008,28(2):3-1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以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理论为依据,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国体育文化的深层结构,通过"文化自觉"以求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层结构迥然不同.中国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外来体育文化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或无条件全部继承,而是主动进行价值选择,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选择内容.这种选择不仅表现在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上,也体现在价值环境的选择上.中国体育文化不仅融会了中西文化的精华和智慧,具有现代品格和特性,而且还打造了一套不同于已有文化的新的价值体系,是引进消化吸收西方文化之后的新型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7.
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和多元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在农耕文明下创造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长期熏陶于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融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兵学、美学、导引养生学和儒、道、佛等思想为一体的典型东方文化的代表。文章通过众多文献资料对传统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教育、健身,防身、修心、医疗和养生等多种价值功能的部分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是由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具象在适宜环境上相互作用形成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改变了传统武术的产生和生存环境。运用文化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分析认为,当下村落、庙会等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中传统文化在流失;主流教育与非主流教育场域间的壑沟依然存在;初始性武术"文化空间"中的文化失真化,再生性"文化空间"中的文化"移植"变味化。因此,优化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就应建立"武术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民间武术"文化空间"传承性保护;"文化空间"原产地复活与再生建造并辔前驱;突出资源优势,让人们享受到武术权益;推进"武术之村"评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