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取材于戏曲音乐风格的两首二胡独奏曲《河南小曲》与《秦腔主题随想曲》,在二胡左手演奏技法中,滑揉、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滑音的速度与力度及特殊音调色彩处理上的手法不同,显现出两首不同戏曲音乐风格乐曲在演奏技法中的不同应用。  相似文献   

2.
滑揉作为重要的二胡演奏技巧,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二胡乐曲中,为二胡乐曲渲染了丰富的感情色彩。文章论述了滑揉的分类与演奏技法,详细总结了滑揉在《河南小曲》、《一枝花》、《葡萄熟了》、《翻身歌》和戏曲曲风的二胡乐曲中的应用,提出二胡技巧的运用需要融入内心情感,同时对二胡技巧的研究发展提供绵薄之力,并让二胡这天籁之音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3.
《河南小曲》是由胡琴大师刘明源作曲,二胡名家宋国生改编的一首中小型二胡曲,它是河南风格二胡曲中最为典型的乐曲。本文从旋律、节奏、滑音技巧三个方面入手探索此曲独特河南韵味的演奏,深入到整个音乐文化背景去挖掘形成此曲这三方面演奏特殊性的原因,使演奏者能够比较全面透彻地理解,到位贴切地演奏此曲。  相似文献   

4.
二胡是中国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它有丰富的演奏技巧,揉弦是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技巧。二胡揉弦是由按弦手在所按单位上按一定的幅度和速度颤动,使所奏乐音产生有规律的高低变化,形成柔美圆润,丰富多变的发音技法。二胡揉弦从动作上、速度上、力度上都有多种分类。演奏一首乐曲,往往不只用一种揉弦,而是两 和种揉弦从动作上、速度上、力度上都有多种分类,某种揉弦方法,发音更美,表现范围更广,因而给韵味、色彩和力度的变化以无穷的可能。揉弦技巧变化的不断发展,是表现时代风采、民族神韵的需要,也是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要演奏好一首二胡乐曲,除了熟练的技巧以外,切合曲目内容的正确审美是至关重要的。审美观照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主动积极的审美感受,是既有思维又有情感的反映和认识,并由这种认识产生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一枝花》这类移植作品,更需要把握好曲目的地域风格特点,了解原曲演奏乐器的特性,模仿并赋予其二胡的特点,才能在演奏中给自己和受众带来审美上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6.
<正>在陈耀星的演奏中,各种技法交互应用,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在江南丝竹《行街》和《水乡欢歌》、《春绿江南》等富有江南音乐风格的乐曲中,多变的"擞音"、"垫指滑音"和"小垫揉"、"跨连弓"等演奏技巧频繁地出现在乐曲中。这些技法的应用给富有浓郁地方音乐风格的乐曲又锦上添花地凭添了许多色彩。在《战马奔腾》、《发射场上》、《陕北抒怀》和《山村小景》等乐曲中,"擞音"、"垫指滑音""小垫指揉弦"和"快速连顿弓"、"大击  相似文献   

7.
民族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载体。每一种乐器都具有自身显著的优势。较之其它乐器,二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自然,其声音同人声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二胡演奏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假如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有限或者并非十分出色,则二胡的艺术魅力无法得到充分地展现。本文首先对二胡演奏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些技巧和乐感进行了介绍,进而阐明了对于二胡演奏而言,演奏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二胡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演奏者对演奏技巧的训练已自顾不暇,因此他们很容易忽视乐曲情感的表达,致使演奏的乐曲缺乏表现力,枯燥无味。演奏技巧的训练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演奏技巧没有艺术表现力,这样的音乐难以打动人。本文中,笔者将从如何提高二胡艺术表现力的五个主要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乐曲演奏中节奏属于灵魂性的东西.二胡演奏中若节奏把握不准,将直接对视听效果产生毁灭性的危害.任何节奏的起奏都会对乐曲篇章产生产生不一样的艺术影响.为推动民族二胡乐器的发展,文章就演奏过程中的节奏问题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电子乐器与电脑音乐系统张元庆在现代音乐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广播、电影、电视、音像磁带等传播媒介,欣赏到各种乐器演奏。大家对传统乐器和部分新乐器所演奏的乐曲都比较熟悉,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交响乐队演奏的贝多芬《命运...  相似文献   

11.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经典的民间爱情故事为音乐素材,不仅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小提琴表现形式中,还进一步实现了与协奏曲的完美融合,创作出了带有浓厚艺术氛围和丰富情感的中西方音乐融合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当中运用最多的技巧手法是滑音,滑音技巧不但是一种技术性手法,更是小提琴音乐的展现手法,《梁祝》中滑音的大量运用是作品在音乐技法表现方面的精彩独到之处,也是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文章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实际演奏等方法,分别从创作、曲式结构、旋律情节、滑音在各个主题中的运用分析几个方面来研究,旨在通过对《梁祝》中滑音的运用来分析归纳出滑音技巧在音乐作品中的魅力及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二胡江南风格是江南文化的产物,更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成因背景及左右手技法特征。本文从江南的地理环境,语音语调,文化背景及音乐形式分析了二胡江南风格的成因,并阐述二胡江南风格演奏技法中独特的垫指滑音、装饰音、揉弦及浪弓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3.
弓弦乐器是中国民族乐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弓弦乐器从出现到不断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时至今日,弓弦乐器已成为中国上千种民族民间乐器中居于首位的庞大乐器类别。弓弦类乐器的发展是得益于戏曲音乐的发展的,作为戏曲音乐的主奏乐器,经过不断地发展,许多弓弦乐器已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二胡。众多二胡演奏家在不断丰富演奏技巧、增强艺术表现力的同时,敢于创新,不断突破,探究出了二胡艺术新的表演形式,为二胡这件古老的乐器增添了新的活力,并推动着二胡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二胡初期,又名胡琴,由唐宋的奚琴、嵇琴、胡琴演变而来,到明清时代的二胡形制与现代二胡几无二致,中国弓弦类乐器的代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演奏技巧与表现风格。发展时期: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一大批技艺高超的演奏家,二胡独奏乐曲创作获得了历史性的丰收。兴盛时期:八十年代后一大批协奏曲,叙事曲相继出现,二胡领域人才济济,演奏教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泉映月》是一首中国经典的二胡名曲 ,它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其曲式结构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作者以多年的二胡演奏经验 ,对这首乐曲 ,除剖析传统上的演奏技法外 ,又在音乐中的某些地方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二胡开始在民间逐渐兴起,如今,二胡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民间乐器。本文从二胡演奏特点出发,探讨其民间派演奏方式的独特之处,促进我国二胡在民间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二胡民间演奏方式的代表人物和特点两方面进行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古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乐器,筝曲的风格多种多样,演奏技巧也非常丰富,筝曲《夜深沉》是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中山先生改编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乐曲以中国传统音乐一一京剧曲牌中的《夜深沉》为主要素材,作者在运用传统音乐素材的同时,还将右手快速指序以及左手丰富的做韵技巧运用到作品创作中。所以这首乐曲从演奏难度,音乐韵味以及情感表达上堪称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王中山先生的作品《夜深沉》中演奏技巧、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的演绎此曲。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不同的音乐情境、不同的音乐表现内容、不同的旋律来选取不同的音色,层次清楚,自然衔接,是尊重作曲家一度创作的表达;符合乐曲情感发展的过程,在二胡演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二胡教学工作多年,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与理论学习的基础,以作品《新婚别》为例,从二胡演奏中音色与情景结合的重要意义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天华于1928年创作《闲居吟》,此时是他音乐创作的高峰期。生活日渐稳定,但社会大格局仍处于动荡,闲暇和怡然自得的状态下还有着一丝隐隐不安之情的背景下创作出了这首乐曲。针对二胡的演奏技巧上融入了泛音演奏的技法。该文章通过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来解析《闲居吟》这首二胡大曲。  相似文献   

20.
二胡流传于民间,是我国传统乐器,其声音是模仿自然界动物,其乐器的演奏、教学具有显著的特点。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二胡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愈来愈多的国内儿童学习二胡,出现"超前化"演奏教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