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认为,教改十年,师生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地拉近,反而越来越疏离。多数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只有一个笼统的印象:这个班的学生纪律不好,不会倾听,不会交流;那个班的学生脑子特别活,课上课后都十分活跃……但具体某个学生的情况,或最近的变化,不少教师只能说出大概:不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08,(20):18-18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在社区内开设了晚上五点至八点的晚托班,据了解,街道开设的晚托班提供接送、晚饭、课业辅导一条龙服务,多数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的场所,收费比社会开设的晚托班低一半左右。广中路社区晚托班负责人庞女士表示“我们希望能和学校、社区建立联动机制,学校找出那些确实需要晚托的学生,送到我们这里来。社区的退休教师可以当我们晚托班的老师,为孩子辅导功课,  相似文献   

3.
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子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他们“紧”了,平时上课根本没有几个人回答问题,对他们“松”了,他们就骑到我头上来了。郁闷啊……这位网友所说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的“问题”时常困绕着一些教师,特别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其实,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他们积极活跃,成为展示自我的主角是必须的,再说多数孩子本身就有这个天性。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何况一个班级的人数又不在少数,如果没有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恰如其分的“控制”,课堂表面上看似热闹,实质难免出现…  相似文献   

4.
覃露 《广西教育》2012,(20):66-66
半年前,我刚刚送走一批毕业班学生,接着被学校安排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任语文课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全部是由全镇十几所村小学送上来的,多数人基础很差,我的教学非常吃力。半个学期过去了,虽然我做了许多努力,但效果总是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王金龙 《上海教育》2011,(14):53-53
在英国进行的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对英国小学教育的一个强烈感受是"小"而"实"。"小"体现在——学龄小。北爱尔兰小学教育为三个阶段(一般4岁到11岁):第一阶段称为foundaton stage(基础阶段)。其实,这个阶段相当于幼儿园阶段,从四岁(每年的七月前)起入学,以玩为主,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班额小。北爱尔兰小学的班额都很小,多数班级只有一二十个孩子。  相似文献   

6.
案例:星星是小班来我班的,刚来时星星奶奶就跟我们说,孩子自打出生后就跟她睡,现在上幼儿园了也是她一手全包。问及孩子爸爸妈妈时,星星奶奶说他们上班都很忙,没时间带孩子,再说他们也带不来孩子,有时间只知道自己上网打游戏,星期天也不陪孩子去玩。类似星星这样的孩子我们班有近二十个,占了班级的大多数。但星星是我们班比较特殊的一个,楼梯不会爬、衣服不会  相似文献   

7.
市妇联组织开展"春蕾女童助学行动",学校要协助做好情况调查、登记申报等相关工作。作为四年级(1)班的班主任,我要负责我们班的这项工作。接手这个班已一年多了,学生的情况算是比较了解了,想来想去,班上只有红儿符合申报条件。这孩子家境较为贫困,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是聋  相似文献   

8.
2010年,我担任学校二年级二班班主任工作。在接手工作之前,我向其他同事侧面了解这个班的学生情况。在询问过程中,学生云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个性突出、行为叛逆、学习成绩更是差得让老师们都想放弃了,是个令大家头疼的"问题小孩"。"怎么才二年级就成了个‘问题孩子’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班主任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9.
案例1:某市闹市区有一所小学,每天接送孩子的汽车排成了长龙。有一个高年级孩子,接连三天在傍晚放学后迟迟不出校门。爸爸有些纳闷,第三天就问孩子:“怎么都是你最后出来?”孩子开口说:“人家爸爸妈妈都开着奔驰、奥迪什么的,你开着破‘普桑’,我哪有脸早出来。”案例2:在某市的一所学校里,一个班40多名学生中一多半的学生穿的都是耐克牌运动鞋,这个班被形象地称为“耐克班”。一名刚转到这个班的同学,为了取得其他同学的认同,也央求父母给他买了一双600多元的耐克鞋。一些手头并不宽裕的家长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安心学习,也咬咬牙满…  相似文献   

10.
我是二(1)班的班主任,是今年上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左右接任这个班的。全班有50个学生,学生年齡小,但很頑皮。开始有几次,直吵得我上不成課。由于紀律差,学习成績也就差了。面对着这些情况,我并沒有灰心。孩子們虽然不听話,顽皮,但一看到他們那稚气的臉,我仍然感到他們的可爱,更加激起了自己的責任心。我在分析了班級情况以后,认为教好这班学生的关键,第一步应该是改善师生关系,也就是說,要建立一种平等友  相似文献   

11.
一堂公开课后,上课教师如释重负。在一片赞扬声中,他谦虚地说:“这个班的学生配合得真好!”这个班的班主任也非常得意:“今天公开课能取得成功,学生的配合功不可没!”这堂课看上去很完美:教学内容精当,过程环环相扣,课堂秩序井然。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坐得端端正正的,“插嘴大王”几次想要张口,在班主任的眼神暗示下也乖乖地闭紧了嘴巴。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都回答得清楚明了,答案几乎就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的翻版。讨论、发言,学生的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园丁拿着一把斧子把小树苗向两边生长的树…  相似文献   

12.
托班幼儿年龄多在1.5~3岁之间。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走入幼儿园,怎样处理大小便这个被常人看似很小的事,对他们来讲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我们常常听到有的托班教师抱怨孩子将大小便弄到了裤子上,我们也常常看到有的孩子被大小便憋得小脸通红。教师能不能及时解...  相似文献   

13.
沈卫东 《上海教育》2011,(14):52-52
英国政府于2003年颁布了绿皮书《每个孩子都重要:为孩子而改变》,要求为所有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遵循这个原则,英国学校均采取小班化教学,使学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在北爱尔兰,我们考察的5所小学均采取小班化教学,班额从12人到28人不等。同时,各校都能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支持力量,把"每个孩子都重要"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位,用St.Teresa's Primary School校长的话说:"在我们学校,没有人被放弃。"  相似文献   

14.
<正>从开始接手这个班,总有几个家长时不时向我反映: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差,放学回家后总是吃吃玩玩,家庭作业一拖再拖,每天都要到很晚才能休息。当求助的家长越来越多时,我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请家长记录孩子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同时在家长反馈的基础上,我还与各科任教师交流,对全班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史威 《教育文汇》2013,(2):31-31
这个学期,我成为安徽省援疆支教队的一员,远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支教。学校分配我担任县直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二(2)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这个班是个双语班,学生全是维吾尔族的孩子,汉语基础较弱。为了教好他们,我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教学手段齐上阵,一堂课上下来,虽然经常是满身大汗,但却十分高兴,因为孩子们喜欢上了语文课。他们经常会问我:“下节是语文课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们就会高兴地喊一声“耶——”,然后跑去准备课本了。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有种怪现象,只要与学生相关的突发事件,最后往往将责任推给学校,似乎学校就是万能钥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似乎教师无所不能。父母都盼望子女成龙成凤,固执地认定只要孩子努力就能变成天才,一旦成为高考状元便是"万能胶水"。正是由于社  相似文献   

17.
我担任小学3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班上的35个孩子热情大方、活泼好动、个性鲜明,有很强的表现欲。但他们的缺点又实在让人头疼,最主要就是做事拖拉,毫无时间观念。就这个问题,开学初我在班里做了一次调查,这是针对学生父母的一份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有37%的学生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珍惜时间,希望老师能在集体中为他们创设锻炼机会,帮助他们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李应刚 《教师》2010,(34):13-13
刘伟伟是我们班的一个特殊孩子。他因先天腭裂曾动过几次手术,口齿不清,刚入学时几乎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只能单个字、单个词发音,不与他相处一段时间,根本无法听懂他说话。现在已经九岁了,却在我们一年级上学。这个孩子在生理、心理与行为等各方面,都与其他孩子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必须倾注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19.
马彦 《宁夏教育》2005,(11):61-62
教师在办公室里闲聊的对象常常是学生。那一年,坐在我对面的王老师接了一个班,才没几天就听见他喜滋滋地说:“我今年运气真好,班里的学生素质很整齐,学生家长也挺愿意配合,尤其有一个学生,将来有可能成为领袖人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王老师这么看好这个学生的未来?原来,当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和同学都不太熟悉时,这个学生已成为班里的孩子王,他没有一点霸气,  相似文献   

20.
彭薇 《教育》2012,(28):5
新学年才开始,一些学生就表现出厌烦学习的"焦虑"状态,而一些新生家长也徒增"开学的烦恼"。这当中,除了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等,还有其他的"纠结"。让家长们"纠结"的事情实在太多。还没开学,一些家长就四处打听孩子是否分到了好班,班主任是否经验丰富,有的家长甚至提前给教师发短信,询问教室座位编排的情况。他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分到后排座位,会影响听课效率,所以希望教师将孩子座位安排在前排,容易引起教师注意,提高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