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腰部损伤是国内外赛艇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赛艇运动员的腰痛是多因素促发导致的结果,因此对其机制的研究较有局限性。近几年对赛艇运动员腰痛机制的研究主要是流行病学及生物力学的分析,研究表明:赛艇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脊柱承受的较大应力会使其前屈后伸超过其生理的活动度,而且,较小程度地骨盆旋转以及腰-骨盆运动的不协调增加了腰椎损伤的几率;腰部损伤跟大量的测功仪训练、相关肌肉功能下降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且国外的一些研究初步说明,赛艇运动员的腰、腹、大腿等部肌肉用力明显不对称,可能也是引起腰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腰部损伤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腰部椎骨或软组织的损伤。对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网球排位赛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对网球运动员腰部损伤调查结果中发现患病率较突出,主要的损伤类型包括腰肌劳损、腰椎关节紊乱和肌肉韧带拉伤。运动员腰部损伤和训练年限有关,找出导致运动员腰部损伤的击球动作、损伤的种类以及损伤的原因,目的减少网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腰部损伤。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的某些特征及致因,以期为艺术体操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X线摄片法对照研究了跑跳运动员和普通大、中学生脊柱腰段的椎体形态和生理曲度。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椎体高度的变化幅度大于普通学生。第五腰椎的垂直指数小于普通学生。脊柱腰段长度占身高的比例小于普通学生,显示出下肢长、躯干短的身材特点。用腰曲指数作为评价脊柱腰段生理曲度的指标,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1-L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阶段脊柱腰椎节段生物力学特性,以便对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在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姿态下,其椎体主要的应力分布在小关节和椎弓根处,椎间盘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纤维环中后部,位移主要集中在椎间盘的后外侧;此时,如果杠铃的重量过大,运动员腰部力量不足,引起腰椎关节失稳,会造成椎间盘过分挤压,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峡部向前剪切力过大可引起峡部裂伤.本研究所建立的腰椎L1-L2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足重要的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平台,可应用于众多相关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4-L5)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时脊柱腰椎节段受力特点,以便对速滑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其椎间盘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层纤维的中前部,在前部更为明显;椎体应力集中在椎体前部,其值高于其下方髓核应力值,邻近椎体终板应力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此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运动员椎体所受应力分布在皮质骨椎弓周围及邻近终板的地方,椎体后部结构应力集中在小关节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等位置.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综合生物学和训练学两大学科视角,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脊柱腰段损伤的总体情况和致伤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率高达83.3%,前三大损伤类型为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其生物学致因在于生理解剖结构弱点、过劳加速生理性退变以及违背生物力学原理的运动;训练学角度主观因素主要在于不合理的技术动作、注意力不稳定、局部负荷过重和力量素质欠佳,客观因素主要为高危的项目特征和技术动作的复杂性.最终从损伤防护、力量训练、技术训练和心智训练方面给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摔竿跳高运动员的损伤多以大腿和腰部损伤最多,其中又以腰部损伤原因最为复杂。采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发现:撑竿跳高技术动作的要求使得运动员腰部负担较重而引起损伤,身体训练不当亦可引起腰部损伤。本文建议:摔竿跳高项目应通过正确的技术动作,完善的腰部力量训练和正确的力量训练动作达到预防腰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脊椎运动损伤中腰部损伤最常见,约占运动损伤门诊的18%,多数为慢性损伤(腰椎结构见图1)。在许多运动项目中,高水平运动训练都要求单一且反复不断的大强度运动,这会增加骨骼肌损伤并(或)阻碍其生长的危险性。其结果之一就是运动性劳损的增加,这在年轻运动员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发育中的脊柱极易受损伤,尤其在青春期快速生长时。在体操、摔跤、举重等运动项目中,发育中的脊柱承受高负荷,有时会达到负荷的极限。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体操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国家集训队等88名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为:骶棘肌慢性损伤15.9%,腰椎棘上韧带损伤、腰椎棘间韧带损伤、腰肌筋膜炎和距腓前韧带损伤各占6.8%,腰三横突末端病、踝关节慢性创伤性滑膜炎和拇囊炎各为5.7%。创伤发生与专项运动有明显的关系。作者对创伤产生的病因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创伤发生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121名青少年运动员损伤调查分析,显示羽毛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踝、膝、腰、肩、手腕部位为多。膝、腰、肩、腕部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有关。腰部的骨性损伤多于软组织损伤。末端病、膝、踝关节滑膜炎及肩袖损伤,手腕扭伤及L3横突综合征,腰椎峡部裂是该项目运动常见损伤。且疗效欠佳,治疗期长,干扰训练大,应引起我们重视,并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2.
徐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5):99-100,131
健美操运动员腰部的损伤对于运动员的伤害比较大,由于腰部属于身体的中枢部位,受到损伤会极大地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活动的范围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受训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因此,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在与健美操运动访谈的过程中,结合自身长期训练的体会,对健美操运动员腰部损伤的规律及预防措施,为受训学生创造最佳成绩,最大限度延长其运动年限,减少伤病事故发生,以希望能够减少运动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帆船队男子激光级两名重点运动员的研究发现,施某主要存在核心力量及高强度运动下腿部肌肉耐力不足,而乔某主要是由于腰肌劳损导致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出现腰部酸痛、僵硬、腰椎活动度减弱等问题。根据两者的不同状况,针对性的制定各自的训练方案,通过3~4周的训练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损伤恢复情况均有所改善。通过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制定、实施,改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完善有效提高帆船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与方法。同时,通过对重点运动员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汲取康复体能训练有效手段,探索运动损伤机制并在训练中积极预防损伤。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访谈调查、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大学35名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探讨普通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损伤发生的规律,以预防运动损伤。结果显示:运动员损伤多发部位为足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等;损伤类型以韧带和肌肉拉伤、肌肉劳损居多;损伤性质主要是急性损伤;在技术、速度训练中运动损伤比例最高;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安排不合理、身体疲劳、技术动作不规范等是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医学研究中流行病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较高;运动损伤主要分布于膝关节、腰部、踝关节、臀部和头、颈等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运动员的训龄无关,但损伤的程度与运动员的等级呈正比关系;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显示伤病特征与运动特点相关性较高,虽然专项训练是第一位的致伤因素,但伤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伤病对日常训练的影响十分明显,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完善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加强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不断完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伤病的治疗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Bone turnover is affected by exercise throughout the lifespan, especially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ports on total and regional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male Brazilian adolescent athletes. Forty-six adolescents aged 10-18 yea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12 swimmers, 10 tennis players, 10 soccer players, and 14 sedentary individuals. The athletes had engaged in physical activities for more than 10 h per week in the previous 6 months.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lumbar spine (L1-L4), left proximal femur region, and whole body was evaluat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Results showed higher mean values in the proximal femur region of tennis and soccer players (1.02 ± 0.18; 0.96 ± 0.16, respectively) than swimmers and controls (0.91 ± 0.14 and 0.87 ± 0.06, respectively) (P < 0.05). In relation to the impact of sporting activities based on bone age determination, we obser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at all evaluated sites at the end of puberty (16-18 years) compared with 10-12 years, with increases of 78% in the lumbar spine, 47% in the proximal femur, and 38% in the whole body.  相似文献   

17.
Lumbar spine injury in rowers is common and ergometer rowing has been cited as a risk factor for this inju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lumbar kinematics between ergometer and single scull rowing an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fatigue on kinematics. The sagittal lumbar spine motion of 19 elite male rowers (lumbar spine injury free in the previous six months) was measured with an electrogoniometer during a ‘step test’ on an ergometer and in a single sculling boat. Maximum range of lumbar flexion was recorded in standing for reference. Power output and heart rate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ergometer tests. Heart rate was used as a surrogate for power output in the sculling test. Maximum lumbar flexion increased during the step test an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on the ergometer (4.4° ± 0.9°change), compared with the boat (+1.3° ± 1.1°change), (3.1°difference, p = 0.035). Compared to the voluntary range of motion, there is an increase of 11.3% (ergometer) and 4.1% (boat). Lumbar spine flex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course of an ergometer trial while changes in a sculling boat were minimal. Such differenc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recent findings linking ergometer use to lower-back injury.  相似文献   

18.
目前柔道这个项目世界上已经广泛开展,通过本队多年来的情况和了解其他代表队的情况,运动员手指损伤。大部分是韧带损伤或关节变形脱位。柔道运动员手指损伤、关节变形,这与柔道项目特殊性有关系,它对训练和比赛的技术发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柔道运动员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掌指损伤的情况进行分析及预防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价值。对12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5个月的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螺旋CT、MRI造影技术对患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生理曲线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腰部疼痛感大腿麻木感较参照组有较大明显改善(P<0.01)。实验结论:通过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腰椎间盘周围韧带的牵张力消除肌肉粘连稳定腰椎等积极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止再次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