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几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基于共同体性质的校本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共读、共写、共听、共享、共研,简称"五共"。提出"五共"专业发展基本理念和行动策略——在阅读中获得真知,在叙事中描述专业,在对话中实现交往,在反思中改造实践,在科研中建立函数。提出了"工作即发展,问题是课题,同伴为教练,成长每一天"的专业自觉行为标志。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是实现教育振兴的重要力量。提升乡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利于解决乡村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进乡村教育的高品质发展。针对乡村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通过“共读·共写·共研”的“三共”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帮助乡村教师实现经验型到专家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名师身上蕴含着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我校通过打造“名师共同体”来开发、利用名师这座“宝藏”,努力激活这个群体的能量,放大名师资源,在积极开展共读、共思、共研、共写活动中使他们引领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有力地促进全校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海门市以底线要求、伙伴互助和榜样引领的形式,倡导一线教师在团队"共读、共写、共研"活动中共同发展。这项计划的实施由单向的行政要求转变为同伴间的相互支持,利用集体的向心力激发教师的教科研自觉,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殷峰 《小学教学研究》2023,(2):14-15+24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教师作为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承担了主要工作。“双减”政策,对教师工作内容与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新角色,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以“共读、共教、共研、共思、共写”为依托,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方能担当新时代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6.
面对"兼职"教师占多数的现状,建设专业发展共同体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设计鼓励性制度规则,为热爱德育的教师搭建展示与发展平台;从区域、学片、学校三个层面,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教科研、人际学科交流和校本教研等务实的研训活动,促进教师共研共思,逐渐建立起"专职、专任"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教研组建设,影响着学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主题随意化、过程形式化、研究浅表化,是当下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典型问题。学校教研组要配好带头人,坚持正确的导向,要以共读共写共研的方式推动教研组品质的提升,并以此成就教师,惠及学生,擦亮学校品牌。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是专业身份与公共身份的统一体,他们的发展与乡村振兴互构共变,相互建塑与形构。乡村教师的发展需要嵌入乡村振兴进程之中,动员教师个体参与和社会资源参与双重共变,共同行动建构。一方面,乡村教师奉献乡村振兴,从等待"外推式"上级培训向开始"内源式"自我教育转变,提升职业发展力;主动融入乡村社会,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乡村学校需建立乡村教师发展共同愿景;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凝聚乡村教师的群体智慧;进行系统思考,有效治理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名师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通常指在某一教育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每位名师身上,都蕴含着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较强的课堂实践能力。如何激活这个群体的能量,使他们树立更高的标杆?如何开发、利用名师这座"宝藏",盘活、放大名师资源,使他们能够引领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笔者以为,以打造"名师共同体"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共读、共思、共研、共写活动,能够有力地促进全校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1.共读——寻找相同尺码的人。"寻找尺码相同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教师"赋权增能"、实现角色转换、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专业学习共同体"以多重聚合为共享愿景、以相互介入为运作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根本动力、以专业支持为有效保障。"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关键在于明确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变"个人英雄主义式的领导"为"联合领导"、形塑教师之间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文化以及建立规范化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6):38-39
沭阳县小语培育站根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科学搭建网络平台,精准实施"评测课堂实力、制订研修计划、夯实教学‘内功’、提升科研能力、观摩名师教学"等研修策略,以"深度阅读、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导师‘点睛’"等途径唤醒学员专业发展的自觉,使学员逐步成长为"上得了公开课、开得了讲座、写得了论文、做得了课题、出得了简报、带得了徒弟"的乡村小学语文优秀种子教师,从而有效破解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赋能增效成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突围传统教师培训思维,学习共同体为撬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支点。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包括:明确组织愿景,加强城乡联动,强化自主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楠木坪镇中心小学基于乡村教师缺乏职业理想、工作内驱力不强、专业发展时间精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从“小事”着手,探寻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一方面,立足学校常规性、基础性工作,通过打磨一堂精品课、参与一个小课题、进行一次问题学生家访和牵头组织一次学校活动,系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共读专业书籍、开展专业写作、进行经验分享和培养兴趣爱好,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为乡村教师积蓄持续成长发展的养分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理念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 要途径。目前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着乡村教师对专业发展主观认知不足、学习共同体合 作文化缺失、学习共同体年龄代沟制约、学习共同体支持性条件不足等问题,可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认知水平、创建教师团队合作文化、塑造教师“带头人”身份、提供完善的机制保障等途径来破 解困境。  相似文献   

16.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进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学术研究或者学习活动的组织。溧阳市实验小学为具有不同发展愿景的教师个体,搭建不同类型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主要有网络学习共同体、专业技能发展共同体、课题研究共同体、教学竞赛共同体、课程研发共同体等等。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是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就地方教育工作而聚集的合作型组织,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一个广阔平台。通过分析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区域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模式构建,针对合作共同体之间存在文化冲突、共同体教师缺乏合作热情、有效评价机制的缺失、资金保障力度不充足等问题积极探索文化融合、动力寻找、模式创新、组织建构策略,以期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专业发展认知、专业研究能力、专业培训、专业发展支持政策、专业发展共同体等方面展开对重庆市11个区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乡村教师大多数存在专业发展意愿不够强烈、研究能力较弱、专业培训针对性不强、缺少精准性政策支持、发展渠道窄化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促进专业组织齐发力、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政策精准性、构建多维学习共同体等对策来促进重庆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