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桃李天下     
一 应该刚写上不久,因为空气中还有油漆味.我用手指轻轻点了一下,红色的油漆果然就沾到了手上.声控灯也被弄坏了,一闪一闪的,明的时候,这些字像血盆大口,灭的时候,它们和我一起归于过道的寂静和黑暗.我掏出钥匙开门,打不开,又换了一把,还是打不开.才离家两天,我居然想不起家里的钥匙长什么模样了."哐啷"一声,门开了,小饵的脸慢慢从门缝里浮出来,洁白得像一朵雪莲.她把食指往嘴前一竖,眼光还没有在我脸上落稳,又慌着去扫空荡荡的楼道,然后,一把把我拉进屋.  相似文献   

2.
边地书     
泉溪 《大理文化》2015,(3):38-43
怀念一只小小鸟狂风暴雨在不知不觉中停歇,时间在嘀哒嘀哒的房檐水的滴落声中流逝。快到零点了,我记得先是看了一会儿书,又在稿纸上写了一篇小文章。我起身在小屋内转悠的时候,突然从窗户上扑棱棱地坠下一个小黑点,我定睛一看,是一只小鸟,小小的惹人喜爱的鸟,是我在乡间常见的那种鸟,不知它在鸟群里的学名怎么称呼,我们乡间通常叫"碎米雀"。由于它的光临,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鲜活起来,我酸涩  相似文献   

3.
正故乡老了,我却一直没能长大。旧宅子它是一段老去的旧时光,随着故乡一块老去。旧宅子已经不见了踪影,我时常把它找寻,于是我做了一个很长的关于故乡的梦。读初三那年,旧宅子被推倒了。古朴生气的它,没有一丝叹息,土墙倒了,留下它孤独的背影,发旧发黑的躯干还在支撑。后来,它还是瘫在了曾经的土地上,腐朽于故乡。这一直是我心中的梦魇。父辈分家以后,我们便和五叔一家一直住在旧宅子里。旧宅子到那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光景。房子有些旧,却能遮风避雨,故乡的阳光,一直照进院子里,温暖了旧宅子。我就在这温暖的轻抚下长大了。  相似文献   

4.
8月25日清晨7点,雨过天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女孩唐小可在房间里睡得正香。"叮铃铃!懒虫起床……"床头边矮柜上的闹铃像以往一样在宁静的早晨急促地疯狂叫喊着。唐小可慵懒地伸出她那极其骨感的甘蔗般的右手在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啪!"随着一声强有力的巨响,滑翔着的手和喧嚣的闹铃声都戛然而止。顷刻间,似乎时间停止了,透过窗户的玻璃射到床上的阳光静止了,空气也不再流动,世界又恢复了属于它以往的早晨的寂静。然而,这一切却随着闹钟发出"嗒"声的下一秒又发生了改变。"啊哟!怎么这么快就开学了!"唐小可仰卧在她那软绵绵的小床上,一边抱怨着一边极不情愿地收回停留在闹钟上的手,将被子从捂着的脸上缓慢地拉扯下来,接着就像沉睡了  相似文献   

5.
三鲜汤     
"妈."哦,回来啦!吃饭了吗?"还没."我去给你弄."说罢走向了厨房.望着那背影,我忍不住脱口而出:"妈,我要吃三鲜汤,加姜片的."妈嗔怪地说了声"这丫头",乐呵呵地去菜园里拔菜了.  相似文献   

6.
山啸     
德茂老汉卷起铺盖蹒跚着走出村子的时候.他听见了白虎山"轰隆隆"地吼了几声.德茂就在心里嘀咕着,真怪.我退休回家都那么多年了,还头一次听见白虎山叫哩,恐怕要下大雨了!想着,他又转回到家中,把那件黑黢黢的老蓑衣夹在腋下.……  相似文献   

7.
乡村土灶     
土灶家族的成员,几乎都很难见到了,总是很怀念温暖的土灶。城里人家用的都是电饭煲、电磁炉、液化灶和天然气灶了,乡间山野人家,也基本都用电饭煲、电磁炉和沼气灶做饭菜了,就很怀念土灶,很怀念土灶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土灶、灶坑、灶头、锅洞、大锅、大锅铲、火扇、火钳、枝  相似文献   

8.
李婷 《大理文化》2003,(1):35-37
从来没有哪本书能像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一样,吸引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余先生说:"欧洲文明的本性,本不在纸页间".可是现在,我却不得不在纸页间探寻这种文明.作者"把欧洲文明重新推到艰难自立的原野上,而把解读它的钥匙,放在冰岛辛格韦德利的火山熔岩旁".  相似文献   

9.
狂风暴雨在不知不觉中停歇了,时间就在嘀嗒嘀嗒的房檐水的滴落声中流逝.快到零点了,我记得先是看了一会儿书,又在稿纸上写了一篇小文章.我起身在小屋内转悠的时候,突然从窗户上扑楞楞地坠下一个小黑点,我定睛一看是一只小鸟,小小的惹人喜爱的小鸟,是我在乡间常见到的那种鸟,不知它在动物学里的学名是怎么称呼,我们乡间通常把它唤作"小碎米雀".时间已经走到零点时刻了,这只鸟儿怎么会想到来造访我的小屋,这寂寞而朴素、属于边缘地带的客居的小屋.  相似文献   

10.
田园卫士     
外形奇特可笑的蟾蜍是勤劳的低级动物,它也是田园最好的益友。一天下午,当我正在为晚餐采摘豌豆时,听到了一声啾。那声音非常甜美,我还以为是鸟鸣。我抬头环顾四周,又听见了叫声。这次,几乎是从我脚边发出的。那里蹲着一只蟾蛛,脖子鼓得老粗。一条小草蛇象顽童逗引大  相似文献   

11.
蒲公英颂     
蒲公英随着春天一起来到了。在这里的门廊边,在那里的车道旁,到处可见。多少年来,我一直想方设法将它们清除干净。有一年夏天,为了挖掉蒲公英,我竟磨破了一双皮手套。还有一年夏天,我家的狗弗雷德误饮了我在汽车间里调好的除莠剂,差一点丧了命。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阅历加深了。我只在门廊里闲坐着,而不去动那些蒲公英。实际上,我们相互之间已经有了好感。我已经认定,美国真正的国花并不是玫瑰,而是蒲公英。这遍地皆是的蒲公英并非在美国土生土长。它和我们祖先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是无声无息地来到此地的。它来到美国时的情况根本无案可查。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强悍     
母亲是在沙发上老去的。她一点点向一侧歪,神志像是被空气里的冷逼出了体外。茫然了大概两秒钟,不知要倒向哪个方向,然后,缓慢地倒在左边沙发的扶手上。没有人打扰她。这是她一天中最安详的时光。她的口水流成一根亮线,亮线成了水珠,滴在了枕住她的头的左手臂上。母亲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老了。这就是母亲给我的印象。这像是一场梦。这个图景,令我吃惊。它令我震动不小。母亲沉溺了大概十来分钟后,动了一下。橘色的沙发也扭动了一下,然后母亲再次进入深深的沉睡中。  相似文献   

13.
居在德国     
波恩地区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花飘飘洒洒,大地银装素裹。我请了朋友在家里包饺子,心情格外舒畅。酒足饭饱,我和朋友准备在月光下踏雪而行,浪漫一番。可就在出门的一刹那,随着“砰”的一声门响,一场不幸降临在我头上了。我把仅有的两把钥匙都忘在了屋里!如果在国内这只是小事一桩,找把斧头把门橇开就是了。可在德国,就复杂多了。我们租住的是公寓房,有关房屋的任何问题都要通过房屋管理员来解决。比如水管子堵了,信箱号错了,门桂生锈了等等,都是先报告房屋管理员,请他找专门的公司来修,自己是不能乱动的。否则万一出了…  相似文献   

14.
外婆的摇椅     
外婆已去世三年了,今天是她的祭日,全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往日很火爆的妈妈平静地坐在老藤椅上,黯然落泪.大舅端着烟灰缸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表哥站在天井里的缅桂树下,仰望着一片片的树叶,不时发出叹气声……还好,我并没有流下眼泪.可是,尽管我没有哭,也不免有些惆怅.我望着外婆往日总提及的那把老摇椅,依稀地看到她慈祥的面容.  相似文献   

15.
我和小敏相识的那一年,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极其漫长的雨季。在那一年的雨季里,我们生活的城市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花斑蛇,它总是突然地出现在人们不设防的视线里,然后又迅速地消失,它引发了一个老人的心脏病,导致一个中年妇女神志不清,还让两个少女患上了暂时性  相似文献   

16.
俯拾仰取录     
正一株龙血树隔壁的单位新找了好的办公地点搬走了。不知是有意还是疏忽了,遗下一盆盆栽在办公室里。有一天我不经意地从窗外向里瞟了一眼,那株盆栽长时间无人浇水,叶子已经发蔫,干瘦卷曲,无力地垂了下去,宛若一位迟暮的老人,蹲在角落里打着盹。也就是这一眼,我不禁心里一颤,想起母亲生前曾唏嘘着说过邻居的一个老人,在稻草堆下蹲着晒太阳,蹲着蹲着一歪头就老去了。我开始为着这株可怜的植物心伤不已,每次走过窗前都  相似文献   

17.
正我自然醒来,四周一片漆黑。看了看窗口的方向,没有亮光穿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难道时间还早?两幅窗帘的中间,我特意留了一个笔记本厚的缝隙,便于早上起床的时候判断一下天气情况。多年的经验,让我都不用大众化地哗啦一下拉开窗帘,世俗化地叫一声,哇,今天是个好天气!抑或,叹息一声,唉,又天阴了!缝隙里的透进来的一束光亮,让我已经能准确地判断出今天天气的好坏。光线亮而明,外头肯定是个大太阳。光线亮而昏,定是多云天气。光线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末,世界著名旅行系列图书"孤独行星"(Lonely Planet)在其最新的《2011孤独行星最佳目的地》一书中,评选出"全球十佳书店";总部位处北京三里屯的"老书虫"(book-worm)书店当选其一,且是唯一入选的亚洲书店。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老书虫"的故事。我,是"老书虫"书店的一本书;"老书虫"就是我的家,阿莱克斯是"老书虫"的创办人兼老板。  相似文献   

19.
得不偿失     
我七岁那年的一个假日里,亲友们给我的口袋里装满了零钱。我立即向一家出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半道上我看见另一个男孩吹着手中的哨子,我被这哨子声深深地迷住了,就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买了一个。我回家后,满屋子来回地吹个不停。我满心喜欢这个哨子,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个老下关人,和小城下关一起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变迁,下关日新月异,已不再是当年的旧模样,可是在记忆中,老下关的样貌却经常不时地浮现在回忆里……黑龙桥和龙尾街在我的记忆中,下关西洱河上接龙尾街的桥梁黑龙桥,古朴、自然,同时在早晚人来人往时,还带有几分嘈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几经风雨,几经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