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王学东  胡春  冯姗 《情报科学》2020,38(1):62-66
【目的/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撑,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 展意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仅存在共性的信息资源需求,也存在个性化的信息资源需求。【方法/过程】首先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和企业价值链中存在的个性化信息资源需求,然后分别构建了产业链和企业价 值链上的信息资源数据集模型。最后,在个性化信息资源需求分析和信息资源数据集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了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两种模式:平台自助式信息服务模式和企业联盟信息推荐服务模 式。【结果/结论】战略性新兴产业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有助于满足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信息需求,有助于产 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政府补贴模型,从产业政策和政府财政补贴2个方面,分析政府行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阶段和发展阶段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政府财政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激励并不总是有效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阶段,政府采取适当的财政补贴可以更好地起到"诱导"作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阶段,完善的产业政策可以代替政府财政补贴起到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共性技术自身特点,提出产业共性技术是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需求视角,以及课题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调研访谈,识别出四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分别是"引领模式""定制模式""外溢模式""联盟模式",并对上述创新模式的应用前提、投资主体、理论依据、模式优势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赛迪网"这一代表性网站的分析,对我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和网站服务平台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的概念着手,举例了三个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案例,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建设目的、组织机构、服务内容以及成员馆选择等方面开展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投资热潮,一批批企业闪亮登场、一个个工程项目上马开工。可不过几年光景,"产能过剩"、"濒于破产"等字眼却更多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挂上了钩,给热火朝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泼了一盆冷水。以信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顺  相似文献   

7.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广东早在2011年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努力从知识产权层面为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以此为契机,本文对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中AMOLED有机材料领域专利状况从总体趋势、地域分布、重点申请人以及重点技术领域等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广东AMOLED有机材料领域专利申请规模较大,在全国具备一定实力,同时,也存在诸如缺少龙头企业,在部分领域尚无专利申请等问题.因此,本文建议广东应在该领域加强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适时与相关机构开展技术与专利领域合作,同时推动产学研资源的整合,实现高端突破.  相似文献   

8.
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特征,基于技术生态位视角,对联盟合作伙伴技术生态位的"态"和"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盟合作伙伴技术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备选伙伴选择进行验证。研究有利于为联盟选择和评价合作伙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广东省,都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广东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各项目研发团队大力支持与通力合作下,围绕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LED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知识产权出版社承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该项目从数据库建设、平台建设、服务建设和IT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开展,旨在为国内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核心技术专利信息,弥补国内外专利信息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和服务网络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质量情报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本文面向政府战略决策角度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从市场、产业链和技术体系、产业技术跟踪和评价、技术预见、技术研发攻关等方面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工作模块,并从产业技术政策研究、科技计划专项前期研究、重点专题领域研究等方面阐释了如何利用情报研究有效支撑政府战略决策,最后,针对政府决策需求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伟庆 《科教文汇》2013,(6):201-201
科技服务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科技服务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提出新形势下促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生产性服务业区分为创造型和保障型两种类型,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造型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创新博弈,与保障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包创新博弈进行理论推演。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2004-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对比)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创新状况进行了测度及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参与协同创新的企业比例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造型生产性服务业所进行的协同研发创新对于提升其协同度水平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楚明钦 《资源科学》2013,35(4):704-712
在全球经济衰退凸显的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国用来抑制颓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转型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基于能源产业建立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公式,计算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常规能源为代表的普通产业的贡献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低于以常规能源为代表的普通产业,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速度要远远大于常规产业,可以预计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文章认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还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核心技术、产业政策配套不足和技术转化率低等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在政府政策上面应当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财税政策、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需和加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5.
吕静韦 《科研管理》2020,41(6):4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危机,中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构想,并将其作为提升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方向。目前,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机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四五"时期,在新阶段、新征程、新起点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挥其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以及对扩大就业创业的关联性和带动性作用,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产业竞争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分工地位。文章深入研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未来成长趋势,重点阐述了产业创新发展、产业数字转型、产业基础能力、产业服务体系、产业政策研究、产业国际竞争6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系统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触发模式与自主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触发和高水平自主发展机制的概念框架,提出进一步研究值得关注的4个问题,包括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测度指标、解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触发模式、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机制、构建产业自主发展的新型治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