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糠醛在不同电压下,吸附在铜电极表面的SERS光谱.同时糠醛分子是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铜金属表面上的,而且我们用DFT理论对糠醛分子在铜电极上的SERS光谱进行了指认.实验结果表明,糠醛在铜电极表面的吸附方式随电极电压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用失重法研究了在自来水介质中,钼酸盐与硬脂酸钠(S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碳钢的缓蚀作用,讨论了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分析了不同缓蚀配方的缓蚀效果,得到了较佳的复合配方.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十二烷基二硫代-4-苯基-1,3,4-噻二唑-5-硫酮(DPTr),用元素分析,IR和1H NMR等技术对DPTT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失重法考察了0.5mol/L水解聚马来酸酐和羟基乙叉二磷酸(HEDP)混合溶液中DPTT对铜的缓蚀作用,用二巯基噻二唑(DMTD)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DPTT的缓蚀性能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相同浓度下,缓蚀性能优于DMTD.  相似文献   

4.
1.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相似文献   

5.
1.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相似文献   

6.
BTA及其衍生物在3%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苯并三氮唑(BTA)及其衍生物在模拟海水的3%氯化钠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进行了试验分析。通过腐蚀速度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比较了在30±2℃时BTA及另外四种BTA衍生物对浸泡在相当宽pH范围内(pH2-12水溶液中铜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在一橡皮胶塞上装有直通管、吹泡管和铜电极.吹泡管的球形内盛放固体干燥剂,球形下方的导管内垫上棉花或玻璃丝,以固定干燥剂.将小试管的底部凿通即得直通管.直通管内的铜电极下端需卷成因,以便固定.吹泡管可用球形干燥管为原料加工而成.然后,大广口瓶中注入2%的NaOH溶液,用带有直通管、吹泡管、铜电极的橡皮胶塞塞住瓶口,注意不能漏气.接通直流电源,电极上有气泡冒出.用带有余烬的木条伸进直通管中,木条越烧越旺,证明放出的气体是OZ.用滴管将洗衣粉溶液滴入吹泡管的上部宽咀口,气泡由小到大,以致上飘,并连续…  相似文献   

8.
采用巯基棉分离富集痕量铜,用3mol.L-1HCl作洗脱剂洗脱富集在巯基棉上的铜,结合离子选择电权法建立了水饮料中痕量铜的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方法.该法简单、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量8.30×10-8mol·L-1铜。相对标准偏差为3.8%(n=7;Cs=7.2×10-7mol.L-1Cu2+).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随着铜电极在ODT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增长,成膜铜电极的腐蚀电阻、双电层电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ODT在铜表面30min内即可自组装形成致密、均匀、稳定的单分子膜.  相似文献   

10.
硼氢化钠直接燃料电池(DBFC)是一种新型燃料电池.文章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BH4碱性溶液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活性较高,当固定硼氢化钠浓度为0.2646mol/L,氢氧化钠浓度控制在1.5-2.5mol/L时,铜电极能较好地抑制硼氢化钠水解反应,同时提高硼氢化钠的直接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微米铜粉在润滑脂中摩擦学性能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四球试验,考察了微米铜粉在润滑脂中的摩擦学行为和抗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百分含量范围内和载荷条件下,润滑脂中加入铜粉可以提高脂的抗磨性。对钢球磨斑表面形貌分析,添加微米铜粉的润滑脂的磨斑表面要比基础脂的磨斑表面光洁许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稳定剂存在的条件下,在钢铁表面制备了Cu-Sn-P多元合金化学镀层,讨论了镀液成分和沉积条件等对镀层性质的影响.采用了硬脂酸、月桂酸和苯并三氮唑对Cu-Sn-P镀层表面进行再处理,从而形成致密保护膜,得到Cu-Sn-P/stearic acid(lauric acid,BTA)镀层,并研究了其性能.  相似文献   

13.
该文用对甲苯磺酸与正磷酸的混合物(混合比为1:1 W/W)作催化剂,合成了硬酯酸乙二醇酯,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甲酸盐盐水完井液以其低腐蚀、保护储层等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具有固有的弱碱性。甲酸盐盐水完井液在酸性气田应用时,酸性气体(CO2和H2S)的侵入会降低体系pH值,从而增大腐蚀速率、加快甲酸盐的分解。本文提出用pH缓冲剂来保持完井液pH值的恒定,并推荐K2CO3-KHCO3组合。该组合能够维持pH值的稳定、抑制甲酸盐的分解并加速FeCO3腐蚀保护膜的形成。最后确定K2CO3加量为1.4%.KHCO3为1%.并提出需要维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纳米晶铝酸锌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硬脂酸法合成了纳米晶铝酸锌并用TG—DTA,XRD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粒径小,粒度均匀,且呈尖晶石结构;纳米晶的粒径随烧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蛇菰多糖提取物对运动耐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蛇菰多糖高(150mg·kg^-1)、中(75mg·kg^-1)、低(37.5mg·kg^-1)剂量组,蛇菰多糖各处理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多糖,对照组给等体积蒸馏水,一周后进行力竭游泳及耐缺氧实验,并测定各组小鼠肝糖原、血清乳酸、尿素氮含量,并检测反映肝组织过氧化水平的MDA含量及SOD活力.结果表明,蛇菰多糖处理各组小鼠力竭游泳及缺氧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肝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尿素氮含量则低于对照组;肝组织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OD活力则高于对照组.说明蛇菰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的过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云南红花油茶籽和白花油茶籽脂肪酸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分别提取云南腾冲红花油茶(Cam ellia reticulatef.simpex)籽和白花油茶(Cam ellia oleif-era)籽油,测定种籽含油量,油甲酯化后,应用GC-MS对它们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红花油茶籽含油量(质量分数,下同)较白花油茶籽高,分别达到38.3%和36.0%;(2)红花油茶油和白花油茶油脂肪酸成分相似,但组成有所差异,红花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占83.5%,饱和脂肪酸占16.6%,其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达到16.4%,油酸和亚油酸达到83.0%;白花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占89.7%,饱和脂肪酸占10.2%,其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达到10.1%,油酸和亚油酸达到89.1%;(3)红花油茶油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较白花油茶高,亚油酸相近,油酸较白花油茶油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丁酮、3-戊酮、乙炔等为主要原料,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溶剂下合成出了两种叔炔醇MP和EP。用FT-IR和IHNMR鉴定了产物的结构;采用15%的盐酸为腐蚀剂、N80钢为腐蚀件,研究了80℃下MP和EP作为缓蚀剂的效果,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该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1%的MP或者EP的缓蚀剂效果最佳,采用异丙醚作为溶剂、酮与催化剂用量比为1:3、温度为0.512、反应时间3h为炔化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电解硬脂酸合成 34烷 ,收率为 75.0 %  相似文献   

20.
通过羧基酰氯酯化法合成了硬脂酸十六烷酯固—液相变材料,并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结晶性能以及热性能(相变焓、相变温度和热稳定性),发现所得材料具有较高的焓变,同时其热稳定性相比硬脂酸和十六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是一种具有较好相变性能的新型固—液相变储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