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牵手诚信     
前段时间,我欣然接受了公开课的任务。在认真的备课后,我决定在四年级一班进行试讲。课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笔记本拿出来对他们说:"如果哪位同学上课时能够积极、正确地回答问题,老师就把笔记本奖励给他。"学生们一听有奖励,  相似文献   

2.
奖出了烦恼     
我一向认为教师的奖励对学生是莫大的鼓舞,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可是这一次,我却奖出了烦恼。不久前,我们班在区里的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我大为高兴,买了一大摞笔记本,拿来奖励参赛的学生。怎么奖呢?我决定按成绩高低,分别奖给不同数目的笔记本。学生们陆续到讲台前领取笔记  相似文献   

3.
余飞 《中国教师》2011,(15):66-67
<正>一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十分得意,手里还举着一件小玩具,高兴得大叫:"看,老师奖励我的。"我和孩子的妈妈齐声说:"好孩子,真棒。"我随声问了一句:"儿子,老师为什么奖励你这件玩具呀?"儿子自豪地说:"上英语课时,一个同学在玩玩具,老师看见了,就把玩具给没收了,又说‘谁表现好,就把玩具奖励给谁。’这节课,我多次回答问题,老师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上的一幕:“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很精彩,现在老师有一道难题想考考大家……”老师的问题尚未问完,一只只小手已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课堂气氛真活跃!教师们满怀希望地洗耳恭听。然而奇怪的是,学生的回答却是牛头不对马嘴,更有甚者是哑口无言。此时,上课者尴尬万分,听课者疑惑不解。究竟怎么回事?公开课结束后,我和一位学生聊起天:你们班的同学发言很积极。”嗯!”你也举了好几次手吧。”是的!”你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很紧张,把答案也给忘了?”“不是的!”这位学生急忙解释:因为老师说,今天上公开课,让我们要积极举手发言,谁举一次…  相似文献   

5.
上完课,我忘记把U盘从电脑上退出来。想到前几次总有学生给我送来,就没在意。可这一次,到快放学了还没学生送U盘来。“谁把老师的U盘抽走了?”没有学生答腔!“哪位同学想帮老师送U盘,现在是不是忘记送了?”我换了一种语气。学生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还是没有人回答。“U盘里装的可都是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复习资料啊!再不拿出来,  相似文献   

6.
马志响 《江苏教育》2007,(20):60-60
学生峰平日作业最不整洁、认真,不按时上交,且粗心马虎,错误很多。针对症状,我试着对症下药。一日我在他的作业本内夹带了张卡片:“老师首先应奖励你一颗红五星,因为你今天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积极、很勇敢、也很精彩,为你的表现喝彩!还应奖励你一颗红五星,因为你今天的作业按时上交了且只错了一题,进步很大!最后再奖励你一颗红五星,  相似文献   

7.
陈明强 《班主任》2012,(7):20-20
正那年,我跟随父亲去了德国,父亲在柏林给我找了一所中学。因为我患有严重的自闭症,第一天上课我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最怕当着别人的面回答和讨论问题。一直听说西方国家的教育很开放,我能适应的了吗?记得第一堂课是弗里德里希老师给我们上德文课,大家围成一圈,每人面前有一台笔记本电  相似文献   

8.
<正>现如今课堂教学中,当老师提问时,想要回答的学生就会举起手来,得到允许后才会站起来,回答后才能坐下,这是多少年来中国课堂教学的老规矩,这种见怪不怪的事并没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但从教多年,一些现象却引起了我对这一传统规矩的思考。现象一:被遗忘。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们更多的是想自己下一步该怎样说、该怎么做。往往把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给遗忘了。胆子大点儿的学生见老师忘记了,站一会儿  相似文献   

9.
我在加拿大居住期间,有幸见到了国外小学生写作文的情况。我的邻居家有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一天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作文题《:你怎样看待伊拉克战争》。当时伊拉克战争正打得非常激烈,全世界的人都在关心这场战争,议论这场战争,所以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当时我想,这个题目出给上学的孩子们,似乎太大了,若是让大人们来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大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立场、观点,发表一些不同的见解,如: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恐怖势力,应该打;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应该攻击一个主权国家等等。可是,把问题交给一群上小学的…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有幸观摩了一位造诣颇深的教师执教的一节自然课 ,在授课的过程中 ,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执教的是五年级自然《血液循环》一课 ,课上多数学生积极发言 ,主动思考 ,自主探究 ,上得扎实而生动。最后 ,教师出示一问题 :血液循环对人体有何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用心读书 ,之后口头回答。这节课中能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回答了 ,只剩下几个迟迟不敢举手的同学 ,教师当然了然在胸。当学生读完后 ,教师说想请在这节课上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同学来回答 ,那几个同学就慢慢地举起了手。第一个同学连书都没有看一眼 ,概…  相似文献   

11.
刚当教师那会儿,我因为缺乏组织教学的经验,课堂秩序有些乱,经常有学生不带美术工具与材料,上课时讲话捣乱的学生很多。面对这种现象,我一时不知所措。后来还是同事教我一个好办法:给学生一些小奖励。这一招果然很灵,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带材料的也就慢慢少了。可是有时因为给学生的奖励不能及时兑现或根本没有兑现的可能,学生们的热情又慢慢滑落,课堂上不带工具和材料的现象又开始增多。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13.
“异步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极积学习,遇到不懂的习题能够积极请教。“异步教学”像给了学生们一片展翅高飞的蓝天,而我们就像那雄鹰一般毫无拘束的飞翔、遨游,尽展风采。在课堂上,我们学生才是主角,这里是我们的大舞台。班组里呈现出一片学习的气氛,甚至以往那些不善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积极的参与进来。“异步教学”让我感觉到,那是一片草原,看!一群骏马,在驰骋着,那就是我们,感觉轻松又自在。“异步教学”有很多的优点。在课堂上,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还学会了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最重…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中,为了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都要用一些小印章来作为奖励。那怎样才能让小印章既有表扬作用又能让学生从中掌握知识呢?我把简谱节奏音符“X”进行了变形,用“☆”来表示,并亲自刻成了小印章。  相似文献   

15.
奖状风波     
宋玉华 《班主任》2010,(10):51-51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班级宣传栏里开辟了“快乐学习向前冲”栏目,对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积极、作业书写认真、测试达到A级等表现出色的学生奖励一颗星星,每天一评,每周选出冠、亚、季军,冠军可以得到一张我亲手设计制作的“快乐学习向前冲”奖状。  相似文献   

16.
某日,我去听一位老师借班试讲。课堂自始至终可谓精彩:重、难点突出,师生关系融洽,尤其贯穿整节课的奖励活动效果很好!当学生回答流利、精彩时,见解独特时,老师总是及时送上一份小奖品,如卡片、书签等,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一次次达到高潮。但就在要下课时,这位老师却说:“请小朋友把奖品还给老师。”小学生们很听话地将奖品交了上去。老师的这个意外举动让我产生了疑问。我带着疑问来到这位老师面前,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因为这一节课是试讲,奖品下次正式开课还要派用场……我一时愕然。奖品真要还给老师吗?刚才在课堂上学…  相似文献   

17.
张冬云 《语文知识》2014,(12):16-20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语文教师问他的学生,假如给你最后一天上最后一节课,你想上什么课?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一位学生回答:语文课。教师感到很欣慰,面带微笑地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让这位老师大跌眼镜:因为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是任何中学教学活动中必需的一种教学形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教育平台K12上常常有交流:教师课堂教学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常态课中回答问题并不积极、讨论气氛并不热烈,教师往往启发有加,但学生却无意回答,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低效、滞后;学生往往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不简单得不屑回答,或者很难无法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形成了简单问题不回答、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次,教研员听我上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抛出问题"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些地方"后,有学生回答:"美在天空。"我正准备请另一个学生接下去回答我需要的答案"小河"还有"原野"的时候,教研员礼貌地打断了我,走到那位学生身边,微笑着说:"你回答得不错,你能把描写天空美的地方给我们读一读吗?让其他同学也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北大荒天空的美。"于是,这个学生很高兴也很大声地朗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他一读完,就有几个学生举起手来,他们是  相似文献   

20.
一次上课,我在讲台上仔细讲解,并时刻观察着学生的反应。班内绝大部分学生反应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唯有吴明明老是低着头,不看黑板,也不回答问题。我悄悄地走到他身旁,发现他竟然在“专心地”看《红楼梦》!我一下子就火了,真想马上批评他一顿,但考虑到正在上课,怕影响其他同学,我压住了火。我把书从吴明明的手里轻轻拿过来,对他说:“好好听课吧!”然后我把书放到讲桌上接着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