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良好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目的语文化的习得.文化习得应以目的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共时文化为主;要消除文化定式,减少偏见;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彭晖 《教育》2007,(9S):58-59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需要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这不但要求学习者能够通过学习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也要培养文化习得能力。文化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日常交际环境中通过自然地、逐步地、下意识地获得英语文化背景。大量的英语文化信息输入,浸润在英语文化之中,是英语学习者提高文化习得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一般认为,英语学习在交际教学法课堂中主要通过无意识词汇习得来学习单词。本研究试图在交际课堂里设计一些有意识词汇学习任务来帮助学习者把词汇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习得运用到交际教学法课堂中,从而加深学习者对词汇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者对词汇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习得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不能仅依赖学习语言形式的。这种交际能力往往是指能否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学习英语结构和词汇时还应重视学习语言的表达功能和意念内涵。功能是指语言的表达方法,如“问候”、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化决定着语言,语言又隐含着文化。跨文化交际意识阻碍着英语文化习得的发展。学生应该在英语学习得中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该文从分析英语文化习得学习现状入手,谈谈英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意识关系,发现问题,提出应该坚持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7.
共有知识对语言习得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也是语言学习与文化个性相融合的过程。运用共有知识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可以促进民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外语焦虑感指的是在二语交际过程中,个人对于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程度。个人交际焦虑感高或者缺乏交际技巧都可能引起跨文化交际焦虑。本文试图将二语习得交际策略引入解决或缓解二语习得者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或多或少的外语焦虑感,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觉学英语的学生由于存在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交际障碍,为此,本文在论述文化差异所导致交际障碍的同时,还就其障碍的排除问题作一探索。 一、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 文化是交际的内容,语言是交际的手段。不论从文化学理论还是从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上看.语言的交往实际是文化的交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必然要包括一定的文化因素,各民族的语言都有本民族文化的印记,从而形成了不同民族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人们在学习第一语言时,语言和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因素是同时习得的,而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目的语中…  相似文献   

10.
深层文化迁移与社交语用失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化密不可分。一个人“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化”。但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化差异会引起化干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化负迁移。因此,了解本族语与目的语的化差异,特别是深层的,不易被察觉的观念化的差异,以及他们对交际风格和语用规则的影响,都将有助于学习提高外语语言技能,增强社交场合的语用得体性,具备克服跨化交际障碍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现象却屡屡出现,成为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为基础,简要分析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涵,阐述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克服“花盆效应” 构建外语自主学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离不开交际环境。语言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要有语言的习得环境。也就是说,无论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都要有语言存在的言语环境。目前,外语的学习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学习的模式来完成的,因此,营造一个便于学习者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言语环境,构建学习者自主的外语教学模式,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学习的环境上看,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离不开语法学习。学习者习得母语时,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不学语法即可形成语感,获得运用母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但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除了极个别条件较特殊的学校外,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只有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语法结构,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增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适应和习得这门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本文通过"第二文化习得"的理论概述和思考,重点阐述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第二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提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需要作特别的处理,而不能只是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附属产出品。而文化习得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突破特定文化给交际设定的程式和范围、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商议和协调语言运用"适当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学习论等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国学生在非目标语交际环境中对某些词素习得序列的研究成果,探讨词素习得在目标语与非目标语交际环境中的异同特点。作者提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是一个互为依托的认知过程,只要在语言课堂里能给学生提供有效而丰富的语言理解输入,语言习得是一种渐进而有序的必然现象。比较研究证明,学习与习得过程要受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国内外词素习得序列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和教材编写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的“四会”只是元语言技能(metaskills),并非真正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使用在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技能,李筱菊称之为能力(abilities)^[1]。  相似文献   

17.
母语文化失语症主要表现为母语文化知识匮乏、母语表达能力低下和母语文化的目的语表达欠妥等方面。在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进行探讨,归纳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的导入对策,以激发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加深其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感知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文化鉴别能力,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宵步提高外语教学中的化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即应培养学生习得语言形式的能力,即语言能力(linquistic competence)又要培养他们在社会交际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的能力,即交际能力(communicatve competence)语言应在化中教授,语言学习应在化学习中进行。社会化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掌握英语化,促进外语学习 。  相似文献   

19.
交际能力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语言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是一块重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被安排在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中。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较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意识,学生语言能力提高较慢。以任务为基础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使用目的语互动学会交际,习得语言。实验结果表明,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民族预科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有较显著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上。因此,采用任务型教学对于增强民族预科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