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潘双喜 《精武》2004,(11):32-33
拳谚云“拳轻掌重肘要命”,传统武术中有夺命肘、穿心肘等招法,可见肘法在搏击实战时杀伤力之巨大。截拳道肘法实用性强,灵活多变,分为顶肘、挑肘、盘肘、砸肘等。实战时,每种肘法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拳腿等动作组合应用。本文主要介绍顶肘(侧顶肘、后顶肘)的功法训练与防暴格斗法,其劲力讲究转胯活腰、抖肩送肘、劲至肘尖,技术应用以贴身近打、顶靠暗击、出奇制胜为法则。  相似文献   

2.
二十二 劈腿掌 1 动(进步掩肘) 解1:当彼与我左臂搭掌比手,彼以左冲掌击我喉部或面部时,我以右扭身上有步迎面掩肘解之。若彼不动。我则开左腿下式甩左肘击彼胸。 解2:彼以双拳击我左侧前后胸,我右腿前迈一步,右扭身避彼后击,左臂掩肘破其前击,进而用右掌带彼左臂用左掌削其颈(图1)。  相似文献   

3.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1):18-19
(接上期)七、肘劲肘劲的方法是,屈臂以肘尖打击对方胸肋等部位。武术谚语日:"远了用手,近了用肘,贴身用靠。"说的是两人相搏,近距离可用肘击。肘击的方法很多,有前击肘,后击肘,横击肘,上挑时,下砸肘等等。由于肘击极易伤人,不利于交流,一般很少讲肘法。  相似文献   

4.
侯转运  艾光明 《武当》2006,(11):18-20
推手也叫搭手、打手、込手、转圈等等。太极经典《打手歌》曰:“?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或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这些都是对于太极推  相似文献   

5.
少林拳非常重视沙袋功的锻炼,它是从单势和套路练习过渡到实战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正确学习击打、体会攻防接触的实际感觉、提.高拳法实战能力的必要过程。利用打沙袋可以体会冲劲、崩劲、抖劲、劈砸劲、整劲、透劲、横劲、撞劲等功夫,也是培养战斗意识的有效方法。常用功法练习介绍沙袋的功法练习比较常用的有:冲拳、崩拳、撩拳、撞拳等(图1~4);正撞掌、侧撞掌、横撞掌、侧扫掌、反扇掌(图5~9);掌指戳、掌指点(图10。11);平顶肘、横击肘、挑肘、撩肘(图12~15);头撞、侧头撞、后头撞(图16~18);胸撞、…  相似文献   

6.
李杨 《精武》2005,(10):32-35
按截拳道标准警戒式站立,腰快速微向左转,同时前臂屈肘上抬至与头部同高,双腿伸直,以提高肘的高度。随后,双膝再快速弯曲,使上身下落,借着身体下落之力,前肘保持住屈肘的姿势,快速向前下方砸落,发力要脆、快、猛,意想将俯身冲来的假想敌砸倒在地。动作完成后,快速恢复成标准的截拳道警戒式。  相似文献   

7.
东北秘宗拳膝截肘技法,属于少林武术中抗暴制敌的功法,适用于截折敌中上盘反握持刀直刺手臂。实战中根据敌刀前刺的身步变化,采用闪、绕、上、撤、转等身步法避敌前刺刀锋,同时以叼、拿、锁、扣等手法控制住敌持刀手臂。在旋拧敌腕臂中使其肘关节外侧转至向下或向外或向上时,即以双手抓拧住敌腕,肩关节用力向下抖按或向后抖按或  相似文献   

8.
潘双喜 《精武》2005,(9):28-29
武当洪拳为内家拳法,技击时善用见缝插针、四两拔千斤之法。劲力以缠丝螺旋、斜行抖劲为主。缠丝螺旋为阴柔圆活,缠丝划圆,劲走螺旋,划解对方的来势并进击其要害处。斜行抖劲为阳刚脆快,劲走斜解,斜挫其要害,击敌于刹那。两者阴阳互换、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9.
肩部擒拿法     
刘世君  郑长林 《武当》2000,(9):33-34
肩是人体上肢之根节,为周身最灵活之关节,是肘、手的运动枢纽。技击时,蓄劲发力皆赖于肩的传递才能实施,否则肩不动手肘亦不能动,身僵体滞,技法无法实施,无法充分发挥。格斗中,采取有效的方法擒制对方之肩关节可重挫敌气。因肩关节是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10.
沈勇武 《中华武术》2004,(12):27-27
许多拳种,特别是太极、八卦、形意为主的内家拳,在与人交手时,均主张“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临战又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武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久习者,能达到身心合修、陶冶性情、强身健体、裨益心肺、祛病延年之目的。在技击方面它有着出神入化的独到之处。本文就太极拳技击发表几点浅见,谨供爱好者参考。 习太极拳须知打手歌。打手歌云:“(扌朋)、(扌履)、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打手歌是太极拳技击的原则,怎样领悟和运用好,关键要看习练者的修为。  相似文献   

12.
贾澎 《中华武术》2004,(3):31-33
“金刚”是道教和佛教守护神,因之命名取其庄重、中正、威严之仪,无敌于天下之势。“对”是相合、相含、相对照之意。“三大对”是指身、手、步相对。拳势运动中身体移动、重心转换到某一侧时,须手与足、肘与膝相合,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一对无不相对,不贪不欠,无过不及,头正身直,沉肩坠肘,吊裆松胯,气顺神蓄,气催力发,意动劲至,则五行百骸  相似文献   

13.
段保华 《武当》2004,(4):42-42
原地练习马步下蹲,两脚尖内扣,身体中正,两眼注视前方,全身放松,自然调息;两手自然抬至胸前半尺左右,十指向前,右掌向上稍抬起,向右下方用弹抖劲(也叫灵劲)猛斩,弹抖后随向体前半尺的地方发斜抖劲,待发劲的一刹那突然变空拳,拳眼向左上方,着力点是拳尖。左侧以同样的方法练习。  相似文献   

14.
高翔 《精武》2003,(4):47-51
太极秘拳小战法,拳势小巧是短打。未学打人先学防,走步躲避带招架。小战拳是太祖入门的拳法,要求习者掌握短功、劲横力及步法、肘膝法和招架法。小战拳短促突击,架势紧凑、桩步稳固,动形较小,节奏分明。  相似文献   

15.
权成 《精武》2007,(3):41-41
山西常有心意门肘法以隐蔽、贴身偷打为主。练拳就要练肘和膝,如果中节不明,则浑身是空。在打五行拳时,也是用肘、膝来打出劈、崩、钻、炮、横拳的。练拳时上用肘,下用膝,上下合一,全身放松,头领起,收下巴,尾骨拧转,全身合一。这样就把手、足空出来,以利于出奇制胜,令敌防不胜防。这里介绍几个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16.
赵宝安  周广卿 《精武》2005,(3):35-37
五行通背肘法单操 引手抱势:虚步,重心前三后七。前手掌心朝下为阳掌,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后手掌心朝下为阴掌,藏于前手肘下,两手在中线上交替动作,整体动作如毒蛇吐芯(图1)。  相似文献   

17.
杨波 《精武》2004,(6):20-21
8.加力引劲法 推手时,为了诱使对方暴露空当,打破对方平衡,常运用“引劲”主动加力于对方。对付身长力大的人,如果不主动加力,则更难以听其劲、借其力,达不到顺势打击对方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常要用到“引劲”。“引劲”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其出劲,二是引进落空。彼劲不  相似文献   

18.
韦群杰 《武当》2012,(8):28-30
六、鸡形1、劲力(1)金鸡独立向前纵步时,两手向前交错穿掌,有指头前钻的劲和掌根的塌劲;向前钻穿是用后腿的蹬劲,腰的拧劲;掌根的塌劲是用肩的沉劲、肘的坠劲和腕关节的下塌劲。独立时,前掌有肩肘的沉坠劲,腕关节的塌劲,食指的上挑劲;后手有肩的沉劲,肘的挣劲,腕关节的下塌劲,五指的微扣劲。同时还有头的顶劲,腰的塌劲,胯的缩劲,膝的微扣劲,支撑腿的蹬撑劲等等。  相似文献   

19.
进攻性肘法     
肘法,是利用屈肘时的臂部和突起的肘尖进攻和防守的一种方法。肘不但尖,且硬,攻击力大;其招势稳而速,短而险,时短时长,变化莫测,在近身搏斗中,最易发挥攻击和防守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第五排胸扑肘(动作有二)接上式,彼被拨抽转身,以右拳来击我。一、我即进左步,伸左手抓其右手。二、再上右步以右肘横排其胸部。第六转身顶肘(动作有二)接上式,彼见肘来急以左手扒推我之左肘。一、我即摆左步,扣右步,左转身收紧双背,作回身炸肘。二、以肘顶其心口。第七贯耳穿捶(动作有二)接上式,彼见顶肘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