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吉林农业大学体育教研室自行研制的中药五味子营养液作为运动饮料,观察其对在校大学生羽毛球训练后运动疲劳的恢复效果。结果:(1)实验结束后,30名学生的实验前后的RPE对比无显著性差异。(2)对照组第2周血红蛋白下降,与开始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血红蛋白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且2组的RBC、HCT均下降,对照组与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集苏州市样本学校1~5年级部分学生动态视力与裸眼视力数据,了解受试学生2种视力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根据受试学生视力状况设计干预实验,探索强化动态视力使用的开放性运动技能与闭锁性运动技能对近视学生视力的积极影响。方法:1)运用动态视力检测仪和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样本学校1~5年级受试学生动态视力与裸眼视力进行视力数据采集。2)筛查4年级近视并自愿参加实验的学生随机分为啦啦操实验组与足球实验组,进行16周的基础练习干预实验。结果:1)1~5年级受试学生动态视力呈增长趋势,裸眼视力呈起伏状态,且部分年级之间受试学生的动态视力与裸眼视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动态视力于2~3年级出现敏感期特征;男生动态视力(t=3.933,p=0.000)与裸眼视力(t=2.088,p=0.037)水平均显著高于女生;1~5年级受试学生动态视力与裸眼视力呈中度正相关关系,并表现出随年级升高相关度上升。2)实验干预后2个实验组受试学生的2种视力均有所改善,女生2种视力改善幅度均大于男生;啦啦操实验组视力改善先于足球实验组;足球实验组的动态视力改善幅度大于啦啦操实验组,啦啦操实验组裸眼视力改善幅度大于足球实验组;啦啦操实验组的动态视力改善贡献率表现为前测至中测阶段改善幅度大于中测至后测阶段,啦啦操实验组的裸眼视力、足球实验组的动态视力与裸眼视力的改善贡献率表现为前测至中测阶段改善幅度小于中测至后测阶段。结论:1)1~5年级受试学生仍处于动态视力发育期,男生2种视力均好于女生,动态视力与裸眼视力呈中度正相关关系;2)开放性运动技能与闭锁性运动技能的体育锻炼对改善近视受试学生的动态视力与裸眼视力有积极作用,均可以作为改善近视受试学生视力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特尔菲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围绕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运动技能影响这一命题进行相关研究。专家调查发现,"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对其运动技能提高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结合班杜拉学习理论对相关因子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1)体育社团成员特征及示范者的行为影响;2)体育社团示范者行为结果的反馈作用;3)体育社团组织形式下的相互影响作用;4)体育社团成员积极的动机定势作用。采用分组实验法,对实验前后的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实验前后对照组运动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运动成绩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运动成绩横向比较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通过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干预,考察其自我概念的变化。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为测量工具。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差量之间也有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前测结果进行控制的协方差分析也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研究设计的拓展训练方案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遵循运动处方原理和模式,以太极拳运动防治"肝肾阴虚证"高血压病为例,探讨其临床实效性,实验结果表明:1)16周实验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CRP)浓度降低与实验前相比有差异。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变化。2)实验组收缩压较实验前有显著性降低,而舒张压有极其显著性降低。且实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有显著差异,舒张压有极其显著性差异。3)运动后受试者感觉心情愉悦、平衡能力增强、头脑清醒、身体轻松、精力充沛、无不适感等情况,实验组为95.15%,对照组为76.08%,差异显著。受试者自觉失眠、多梦、头晕、耳鸣、乏力、烦燥等不适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实验组为90.33%,对照组为87.53%;实验组在医生指导下减少用药量,感觉轻松自如、精力充沛,自觉症状改善,血压呈下降和稳定状态,实验组无自觉症状者为41.68%,而对照组无自觉症状者为31.83%,有显著差异,表明太极拳运动处方防治高血压病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16周“瑜伽”教学探讨瑜伽运动对聋哑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大一聋哑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测试实验前、实验后身体和心理素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实验组体重和皮褶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围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肺活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心率非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立定跳远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坐位体前屈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记忆力、情绪稳定和意志顽强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环境适应非常显著(P<0.01);实验组记忆力、情绪稳定和意志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环境适应非常显著(P<0.01)。结论:16周瑜伽运动能有效提高聋哑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困境,以微信辅助教学模式在高校网球课程中的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教学实验,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实验组的六边形跳、T型跑、4×10米往返跑、向上抛实心球、反手抛实心球、正手抛实心球、正手达标得分和反手达标得分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具备显著差异,所有项目的成绩P值均小于0.1,结果显著。从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微信辅助运动模式对学生的网球运动技能都有提升作用,但是微信辅助运动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验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高职学生人际信任的效果.方法:以邹平、秦素琼编制的《人际信任问卷》为测量工具,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追踪测设计,在实验组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的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前后测在人际信任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在各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或p<0.01),干预实验结束两个月之后,实验组追踪测与后测在人际信任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改善高职学生人际信任,其效果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职学生体育测试前的心理状态,检验心理暗示对高职学生体育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对高职学生及体育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体育测试前的心理状态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抽取部分学生作为被试进行实验,实验组在体育测试前进行心理暗示,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在体育测试前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实验组体育成绩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控制组无差异显著,心理暗示对高职学生体育测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山东省普通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00 m跑少年男子运动员36名,按条件对等原则分为对照组、一般实验组、强化实验组、超强实验组.对实验各组除日口服同剂量的维生素B1(VB1)外,再增服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Vc),对照组不加服维生素.2周后按竞赛规则要求,分别对四组运动员进行400 m成绩测定,同时测定400 m运动前相对安静、运动后即刻及休息30 min后血乳酸浓度.实验结果提示运动后,强化实验组运动员血乳酸水平和运动成绩与该组实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400 m跑少年运动员短时程(2~3周)日补充Vc300 mg,VB160 mg,可使运动后血乳酸下降明显,运动成绩有所提高,恢复过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运动干预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运动项目干预对学生健康人格影响的差异性。方法:以某市普通高中在校生为测试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篮球、健美操进行干预实验。采用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被测学生进行人格状况测量。结果:①两组学生的倾向性 (E)、神经质 (N)、精神质 (P)三个维度的后测表现均优于前测,且具有显著性差异。②E维度的后测得分,篮球组优于健美操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 N 维度和 P维度上,两组的后测得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运动干预对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积极影响效果明显;且在 E、N、P三个维度上都有显著作用。②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对个体人格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篮球对 E维度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而对 N 维度和 P维度的影响效果与健美操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对具备较高运动技能的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心理适应训练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法,将36位15~17岁具有较强运动技能的足球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8人。对照组的训练按普遍使用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实验组则使用笔者研制的在不同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下的心理适应训练方法。结论: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的心理适应是提高15~17岁有较高运动技能的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素养的重要因素,将确保改善足球运动员对外部不良因素刺激的应激反应稳定性,集中注意力完成足球运动技术动作,并在与对手对抗时,保持与同伴的运动协同性,等等。评估足球运动员心理适应水平的标准是:足球运动员比赛活动模拟的一致程度,完成训练任务的效果,评价自身临赛状态的准确性,在低紧张程度情况下完成动作的积极性指标。制定的具有较高运动技能的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训练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探寻有益于网球反手技术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网球正反手核心技术的均衡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球正反手技术教学顺序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大学体育网球选修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先学习正手技术的对照组还是后学习正手技术实验组,统计学意义上两组正手的成绩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先学习双手反手技术后学习正手技术的实验组双手反手的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建议:大学体育网球选修教学中,尝试采用先学习双手反手技术再学习正手技术的逆向创新思维网球教学方法,反手技术与正手技术教学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且正反手击球技术是一个连续学习的过程,要不断的重复练习。  相似文献   

14.
探寻有益于网球反手技术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网球正反手核心技术的均衡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球正反手技术教学顺序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大学体育网球选修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先学习正手技术的对照组还是后学习正手技术实验组,统计学意义上两组正手的成绩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先学习双手反手技术后学习正手技术的实验组双手反手的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建议:大学体育网球选修教学中,尝试采用先学习双手反手技术再学习正手技术的逆向创新思维网球教学方法,反手技术与正手技术教学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且正反手击球技术是一个连续学习的过程,要不断的重复练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TBL)教学模式在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6级临床本科1、2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各45名,以《预防医学》课程为例,抽签法分为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理论成绩、操作能力及总体成绩优良率。结果:实验组学生教学满意度、理论成绩、操作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成绩优良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预防医学专业采取TBL教学模式进行《预防医学》教学,可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与总体成绩优良率,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体育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调研了我校开设太极柔力球课程的教学效果。测量结果显示,受试者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均高于实验前及对照组,且呈显著性差异;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表示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对身心健康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参加足球运动和跑步运动大学生的五项健康体适能指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跑步练习后台阶试验指数显著提高,并高于对照组和足球练习组;足球练习后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跑步练习组;另外,足球练习后每分钟俯卧撑次数显著高于练习前。这提示不同运动项目对提高健康体适能各指标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对英语专业本科生阅读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普遍缺乏元认知策略意识,元认知策略在阅读中使用的频率较低。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与英语阅读成绩呈正相关,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的英语阅读成绩与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上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足球课教学探讨及调查问卷分析,从体育教学的三个组成部分;运动情感培养、运动机能感觉培养、运动技能培养来分析在不同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足球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对学生的体育情感培养及技能培养方面强于对照组。在基本技术的培养上对照组强于实验组,在对抗技术应用方面实验组强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分组的实验方法,将32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保证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对实验组采用单腿负重半蹲练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负重半蹲练习,经过为期一年的试验发现:在短期试验中(半年)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试验组的训练手段能够有效增强下肢稳定性和促进一般力量向专项力量转化。同时也发现在实验结束时(一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差异逐渐趋平并消失,原因尚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