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可以解释许多传统语法所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而口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行为和跨文化活动,它具有很多独特性质,其中口译的即时性决定了译员必须在短时间内把源语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语言信息,由此也给译员带来了重重困难。为便于口译者尽可能快捷、准确、完整的将词汇信息转达给受话方,本文以“范畴与原型”为理论依据,提出“放宽语义范畴,扩大对应幅度和容限”的口译选词策略策略,以实现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的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2.
译前准备既是口译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译员必备的基本功。口译译前准备不仅包括短期准备还包括长期准备。根据Daniel Gile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从洞悉汉英语言差异、掌握口译基本技能、扩展百科(认知)知识、关注非语言手段四个方面,介绍口译学习中学生应该做好哪些译前准备,为口译学生成为一名合格译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佳 《华章》2011,(10)
口译的特性决定了译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源语言对目的语的转换.本文从分析口译工作中出现的语言类和非语言类问题着手,针对译前准备和口译过程两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证语类是口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类,也是口译工作语言的典型话语结构之一,其特点是结构清晰,转折明确,逻辑严谨。掌握论证语类讲话的口译可以有效帮助译员提高理解、记忆和逻辑性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口译的质量。论证语类讲话的成功口译过程呈现了听辨、分析、推理、综合、理解的思维线路。除了遵循科学的思维程序,论证语类讲话的成功口译还取决于译员大脑中储存的语言知识和认知知识、笔记与记忆,信息重组与译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听与理解以及理解与说的关系,论述了口译中理解的思维过程。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在理解过程中译员在听辨的基础上把握言语信息的意义,从而传达讲话人的思想,并完成口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6.
口译预测是口译中用来缓解译员短时记忆的负担并且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策略,一般可以分成语言内预测和语言外预测。译员可以根据词语的固定搭配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预测,也可以通过积累语言外知识和充分地译前准备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听与理解以及理解与说的关系,论述了口译中理解的思维过程。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在理解过程中译员在听辨的基础上把握言语信息的意义,从而传达讲话人的思想,并完成口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口译过程的研究比较普遍的是把口译分成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这样的口译过程分段,不利于译员对口译的认识与把握。意义建构理论下的口译过程研究,从口译过程的本质出发,将口译过程分成意义建构与意义制造两个阶段。意义是口译的核心。传统的口译理解与表达同样离不开意义,理解是对意义的理解,表达是对意义的表达。口译新的分段认为口译首先是译员在原语语言的激发下,结合情境和个人阅历进行的意义建构,然后再从目的语听众的角度出发结合情境及听者的阅历使用语言进行意义激发与制造。  相似文献   

9.
张碧芳 《考试周刊》2008,(21):65-66
口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动态的跨文化传播过程.涉及源语发言人、译员和译语听众三方,听众是口译信息传播的终端接受者.然而长期以来对口译听众的研究甚少,在听众的认知图式和背景文化及语言文化知识对口译的影响方面进行的研究更少.本文试图借助图式理论探讨听众认知图式对口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释意理论指出,口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或意义,而意义是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相结合的产物。口译领导人讲话时,译员要抓住源语的核心意思,通过逻辑推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忠实、准确地对原意进行完整转达。  相似文献   

11.
英语口译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锦霞  王芸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56-58,66
口译是一种通过听取和解析源语所表达的信息随即将其转译为目标语的语言符号,进而达到传递信息之目的的言语交际活动。口译的过程是一个在瞬间完成的活动。它涉及到语言输入、处理和输出3个环节。在口译译员的培养中,课堂教学的重点既要注重语言基础和技能的培养,更应注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有关临场实用技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口译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本文从背景、语言、生理、心理、现场这五个方面讨论了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外交口译有别于其他领域里的翻译,其即时性、动态性、交际性和政治敏感性都比较强,是最为复杂的翻译活动之一。外交口译在语言、情感、文化、逻辑、和政治五个因素方面存在释义性,在翻译活动中正确地处理好上述五个因素,使译文达到"等效",也就是在翻译交际活动中,原语发言者的发言在听众或读者中产生同源语发言者所要表达的一致或者相同的效果。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释义理论"对口译的标准给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诠释。本文旨在运用释义理论的"三角模型"理论对外交口译中一些口译实例或材料进行分析评述,证明口译的释意性。同时帮助译员更有效地传达原语信息,将语言和文化等信息更生动地展现给受众。  相似文献   

14.
程辉 《考试周刊》2011,(59):36-37
鉴于语言迁移的性质和特点,口译会凸显迁移的负面影响。在翻译时将原文中的语言组合形式直接迁移到译文中,会造成译文的冗余性表达;译员需要时刻调整源语发言中的冗余信息,以满足信息接收者(听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邹丽 《考试周刊》2014,(63):12-13
会议口译作为一项独立性、不可预测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它包括的不仅仅是对信息进行接受、解读、传达等口译现场性环节,译前准备作为口译现场外的一部分,在口译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以往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是口译技巧,但是若要取得会议口译的成功,则译前准备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译前短期准备工作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大层面,从双语思考、术语准备、对发言人和服务对象的语言背景了解等语言层面,以及背景知识的准备、文具的准备和设备的检查、团队合作和临场心理准备等非语言层面,阐述了如何进行短期译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基础,结合口译实例分析语域的三个方面即语场、语旨和语式对口译中译前准备的重要作用。语域理论对口译员译前指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口译的任务即对语篇从各个角度进行译前预测,在语域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译前准备有助于口译员更好地明晰口译任务,进而高质量地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17.
口译是一项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要求译员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流利的双语表达能力和娴熟的口译技巧。Michael Lewis“词汇法”理论认为,词块是语言使用者内化知识的基础。培养口译中的“词块”意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英语表达的准确度与流利度。  相似文献   

18.
路玮 《现代英语》2023,(14):87-91
作为口译产品中的一种特殊表征,副语言的存在影响口译质量,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口译策略。文章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比分析学生译员与教师译员英译汉视译产品中的副语言信息,包括语速、填充词与段首停顿三个指标。研究发现,学生译员段落语速与平均语速差距大于教师译员的表现;资深译员倾向于使用策略性填充词“呢”,且在段首停顿中更多采用补充性衔接的停顿方式。  相似文献   

19.
释意理论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释意派理论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一是提高译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二是改善口译的效果.口译的释意训练方法包括原语分析归纳、译入语表述、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等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20.
对“忠实”作为口译标准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理想口译的内涵,指出译员在口译中既要充当语言媒介或桥梁,又必须扮演好口译者本身的角色;这就要求译员有时必须完全“忠实”地口译,有时则不完全“忠实”地口译,有时甚至完全不“忠实”地口译;“忠实”对于口译只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