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篇名叫《草原野花》的文章。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情不自禁地融入书中的情节,并陷入了沉思。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它充分体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愿望和对生命的热爱。文章写的是作者来到广阔的草原,看到了草原上美丽的野花,就随手摘了一朵,却无意中看到它的生命一点儿一  相似文献   

2.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燃尽自己,照亮他人。在春风吹拂的日子里,我常常想,雷锋不正是老师,正是红烛吗?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要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一篇或长或短的文章:《怎样做人》。在这个永恒的命题面前,雷锋是一切人的老师。红烛从点燃到燃尽,它自己无所求,只管用生命的火焰照亮人们。  相似文献   

3.
<正>一部作品就象一个人,是有生命的。当作家们将其塑造打磨出来之后,它便有了灵魂,有了情感,有了思想,它便鲜活了起来。因此说,一首好的诗歌,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的作品,必须是鲜活的,生动的。一、文章用什么吸引人作为有生命的文学作品,凭什么令人手不释卷,流连忘返?是因为他有魅力,是这种魅力感染着读者,进而让读者在这种魅力的牵引下得到感动,升华灵魂。文章的魅力就是文章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乡村是什么?只有离开乡村的人知道。乡村是宽阔的麦地、金黄的菜花、纯净的蓝天、暖和的油土、充满芬芳的虫鸣,这一切把淳朴的生命染满真情,把乡村孩子成长的历史拉成鸟飞的弧线,或者就是彩虹,就是缠绵的天幕里一串涌动的音符,在记忆深处回环又回环。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一、课题质疑,抓住桥字突破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题眼,可以把它  相似文献   

6.
白菜花,一簇簇金黄色的有着四个瓣的细小的花,清香四溢,沁人肺腑厨房的窗台上,正盛开着一株白菜花。一尺有余,生机勃勃。一株大白菜在即将结束它的生命时,以根的形式引发了我的好奇  相似文献   

7.
乡村是什么?只有离开乡村的人知道。乡村是宽阔的麦地、金黄的菜花、纯净的蓝天、暖和的油土、充满芬芳的虫鸣,这一切把淳朴的生命染满真情,把乡村孩子成长的历史拉成鸟飞的弧线,或者就是彩虹,就是缠绵的天幕里一串涌动的音符,在记忆深处回环又回环。  相似文献   

8.
陆峥峥 《语文天地》2012,(18):13-14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散步》,是一篇质朴清新的散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朴实,立意深刻,尤其是在情理交融这一点上,达到了"情不醉人人自醉"的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被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深深感动。它以理服人,高声唱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赞歌;它以德动人,高歌了中年人的责任感;它以情感人,尽情颂扬了对生命的关爱。阅读这篇文章,如同一次情感的洗礼。针对如此精美的文章,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生机勃勃的意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小谢同学以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满怀善意的心灵,发现了一项帽子的不同用处。它不再是普通的遮阳挡雨的工具,而是一个承载生命,孕育生命,慰藉生命的神圣之地。  相似文献   

10.
《热爱生命》节选自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同名小说。无疑,这是一曲以生命为主题的悲壮颂歌,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解读成是一篇关于生命的小说。人类生命的伟大和顽强,在这个文本里达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1.
土地的自白     
这是一篇特别的环保主题文章:小作者大胆设想,把自己想像为一块饱受摧残、历经沧桑的土地,赋予土地以人的情感。在大地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的当下,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发出呼吁:请珍惜这片的土地吧,就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  相似文献   

12.
老鼠坐牢了     
我喜欢范本然在这篇作文里面使用的笔调:冷静,黑色幽默。明明挺搞笑,却又让人笑不出声来。老鼠作为小偷固然可恶,但若把它当做大自然中的一条生命,不免让人同情它的坎坷。用鲁迅老先生的话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相似文献   

13.
<正>没有想到,自己一篇二十年几前的文章会掀起轩然大波;我也没有想到,它竟波及国内几大有影响力的网站,引起了陶研界数个QQ群的热烈讨论。这是一场思辨,一堂追求真知、学做真人的生活教育,一场尊重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真是印证了生活(命)教育,随时、随事、随人、随处、随地。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份量很重的文章,不是因为篇幅长,而是它那沉甸甸的思考、沉甸甸的感情及沉甸甸的语言,它带给人的是心灵的震荡、思想的启迪,它给学生的应是思想的冲击、情感的洗礼、哲理的升华。刘锡庆先生在《中国当代散文欣赏》中谈到,“从‘情感——性灵——心灵——生命体验’这不同的层面,散文已超越了‘实’生活而进入了写‘虚’的精神的‘内宇宙’”。“散文中的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也就和作者生命中的‘独特性’息息相关。它可遇而不可求。”“这个层面作者做的是生命运动。”“《我与地坛》即是一篇很优秀的…  相似文献   

15.
做人的质量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总编辑艾丰写的这篇近似“说教”的文章,让人感受到一丝惬意的凉爽和清新。这是读书人在饱览群书后所悟出的做人的道理,这是一个中老年知识分子在经历人间沧桑后所得出的处世哲学,它把有些人穷其生命也难以看透的东西深入浅出地讲出来了。今天,当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模糊了众多参加者的形象也模糊了他们做人的标准之时,读读此文,也许能使这些人从纷繁的尘梦中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16.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在这篇大文章中,毛泽东的贡献是基础性的。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为它确定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精彩的篇章。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题目下,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实践发展的主题是一以贯之的,理论创新的思路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7.
人到老年,特别需要关爱生命,这是合乎逻辑的。因而对老年教育的生命诉求,应该按其特定内涵予以强调。这不是为老年教育"正名"所能解决的,关键是要通过对老年教育办学宗旨的再认识,以充分体现老年人的生命诉求。本文针对上海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室主任高峰发表的《对老年生命教育的思考》一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也是一篇较为偏颇的文章;最后就老年生命与老年教育两者关系作了辩证的概述,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案例】支玉恒《母爱如斯》教学片段师:你们看这篇文章.是一个记叙性的文章吗?生:是。师:它既没有具体的事,也没有具体的人,你说它是一篇什么文章呀?它是一篇散文,一篇特殊的散文,它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母亲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嘛?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会读书的人能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我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用语两次邂逅并对之产生兴趣,都与同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关。第一次是本县的一位名师借我班学生上这一篇课文,我参与听课。开课不久老师便抛出这句话,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张娟 《现代教学》2007,(4):26-26
【事件回放】 《古道》是一篇我在课外看到的文章,故事虽短小,却通篇散发着人性美,这一点也符合正提倡的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所以,我决定把它推荐给我的学生。我想,他们一定和我一样会被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