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本文在分析新农村建设呼吁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对加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进行了分析思考,同时结合广西新农村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创新职能指数和创新区位熵研究方法,利用苏南5市统计年鉴制造业经济数据和中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苏南制造业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007、2010和2013年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体系与分工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职能经历2007年的创新极化和2010年的创新扩散效应后,逐渐形成以苏州为中心,南京、无锡为副中心的三级塔形结构。苏南创新中心南京不断向外分化制造业创新职能,苏南城市制造业各部门创新分工明显。针对以上研究规律,提出将苏州打造成区域综合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优化苏南制造业创新分工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管理职能的发挥。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的特殊阶段,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是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政府与企业、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发挥政府的作用来弥补转型经济内在的体制缺陷,从而缓和与减轻双轨制给经济生活带来的矛盾和摩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除了一般职能之外,政府还应该担负起某些特定的职能,以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关系变动的客观需要。一、依据职能实现制度创新在转型经济中,人们对新制度的需求往往要超过其供给,大规模的制度供给不足便成为常态。因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就必须有一系列的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来弥补持续的制度供给不足。由于制度必须通过政府来制订和推行,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体,所以转型期政府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其重要职能加以完善。 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世界银行在其《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认为,政府必须做好以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中的职能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  冯国安 《科研管理》2005,26(1):24-28
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职能的分工导因于市场交易效率的改进与固定学习费用的增加。职能分工经济来源于企业对重复的固定学习费用的节约。当今全球技术创新中新趋势的出现与市场交易效率的改进导致创新职能分工不断深化,使得以技术导入为基础的创新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5.
所谓政府管理创新,是指由于行政任务、行政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行政职能、行政方式、行政作风、行政法规、行政体制等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各大区域板块都在寻找适合自身特征的产业发展道路,使产业组织形式适合时代要求,使产业发展相关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实现产业创新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之初试论企业管理职能。分析了企业管理职能在企业活动中的地位、性质和内在关系。指出了要使我国企业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必须使中国的管理思想和西方的管理理论相结合,并不断地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完善和发展企业管理职能内容,企业才能不断地戗新,对推动企业体制和机制改革戗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府管理创新,关键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抓好四个环节:一.坚决实行政企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中,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的当务之急。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双轮驱动下,企业创新质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焦点。在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众多因素中,CEO职能经历丰富度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融合高阶理论、管家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收集整理了2010—2017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CEO个体职能经历数据,对CEO职能经历丰富度与企业创新质量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实证检验,对CEO职能经历作用于企业创新质量的内在传导机理进行深度解析。研究结果表明:CEO职能经历丰富度与企业创新质量显著正相关;职能经历丰富度高的CEO以降低融资约束、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为传导中介,推动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本文拓展了创新质量的前因研究,丰富了高阶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实践,为高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新经济的创新特征,分别从会计职能、会计假设、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信息、会计手段、 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新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区域科技管理兼具了社会管理的共同职能以及科技生产活动的独特职能,其目标是要提升促进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能力、体现区域的特色、促进相对优势行业的发展、满足国家整体创新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管理在科技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监督管理和评价以及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等方面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协同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失灵或者政府失灵的问题,区域政府需做好服务者、规制者和统筹者,强化稳定引领、分类统筹和多元协同等职能创新。  相似文献   

11.
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不同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它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创新系统,也不同于各行政区域自身建设的区域创新系统。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具有区别于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特征,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相应的动力支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构建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些地区已形成了以创新为推动力的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大量文献的梳理,从创新主体的地位及其彼此间相互联系的空间层面对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以期对我国培育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引入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的概念,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超边际分析,能够证明两个地区不同的交易效率演进路径是形成地区间人均真实收入差距发展变化的主要根源。因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改善中西部地区制度创新和商业交易环境,对于缩小我国区域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通过构建区域人力资本的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人力资本进行整体评价,并考察区域人力资本与创新效率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仍处于不均衡状态;创新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仍需进一步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的聚集程度与创新效率的高低呈现空间分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区域经济日益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和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搜集中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用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内生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量化角度,惯性对创新活动确有巨大影响,这说明创新活动与地区的文化积累有很大关系,为打造创新文化以增强创新能力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数是区域创新活动的一个显著因素,应扩大高技术产业人员的就业规模;专利的弹性系数比高技术就业人员数的弹性系数高,说明专利存量是我国取得新专利的重要来源,应强化企业的自主研发和专利保护,以形成知识积淀和专有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战略为契机,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是在“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构造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权重,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9个军工上市企业2007-2017年的整合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军民融合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军民融合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但邻近地区间军民融合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应存在“空间竞争性”。(2)区域禀赋差异下,军民融合对创新绩效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在强军民融合区域深化军民融合能有效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区域禀赋差异影响军民融合的空间溢出效应发挥,促使强军民融合区域间更易通过“强强联合”实现整体创新绩效提升,而弱军民融合区域难以通过军民融合撬动空间创新绩效提升。因此,本文提出通过深化“放管服”,保障政策精准性,推进军民融合,提升区域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途径。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陕西省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陕西省各市创新环境呈现出“中部凸起,两极塌陷”的空间极化现象;2)陕西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并具有较为严重失衡的态势;3)陕西省绝大部分城市的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高,且创新环境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从而致使协调发展度的整体偏低;4)陕西省创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类型可划分为3个大类5个亚类,且全省协调类型状态较差;5)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同类型区应结合“区情”进行区域创新环境的更新或营造,促进区域创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韩军  孔令丞 《科研管理》2022,43(7):115-123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任务更加艰巨。基于该背景下,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与调整质量的双重视角下检验产业结构调整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并阐述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绩效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绩效不仅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分地区检验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绩效影响对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进一步通过门槛模型检验,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绩效提升前期存在具有累积效果“S”型特征,只有产业结构存量达到存量跨过门槛值,才能有效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