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谈现代垒球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垒球是智慧与技术融合的项目,垒球训练的历史从垒球竞赛出现后就已经开始了。现代垒球训练到今天已经发展了50余年。50年来,垒球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游戏性到注重技战术与力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技术到强调体能和专项能力的并重发展.简单的说,垒球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于垒球项目的本质的认识紧密联系。随着人们对于垒球运动本质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垒球训练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我们垒球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当具备更为深刻的和科学的观念,对垒球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和分析世界垒球发展趋势,对于今后更好的把握训练的方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理素质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贯穿于整个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基本分为:初期准备与心理过程培养阶段;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提高阶段;综合体能巩固与专项发展阶段;完善比赛方略与临场指挥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实施过程中,采取系统化和科学化训练方法,是实现成绩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最后比赛阶段.心理训练和实地模拟是整个过程的关键阶段,直接关系运动员最佳成绩的巩固与发挥。两者齐头并进,方显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3.
现代游泳训练到今天已经发展了100余年。100年来,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当具备科学的观念,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这一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俊仁训练实践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搜集、整理有关马家军的宣传、报道资料的基础上,对马俊仁的训练实践从管理科学、训练科学、思维科学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思考。认为:1.马俊仁的科学管理体现在:其解决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目标一致性问题;建立了对内“开放型”,对外“封闭型”的管理模式;运动队内部项目、年龄结构的科学、合理等。2.马俊仁运动训练实践的大胆创新在于:马俊仁对疲劳的创新认识和对运动负荷极限、对运动负荷节奏理论及竞技状态理论的突破,以及其选材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现代游泳训练已发展了100余年。100余年来,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训练数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简单地说,游泳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游泳项目本质的认识紧密联系。随着对游泳运动本质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游泳训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应具备更深刻的科学观念,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建立在科学思维基础上。因此,研究和分析世界游泳训练发展趋势,对于更好地把握训练方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期训练理论自20世纪初由莫乐菲和托夫提出“阶段训练分期思想”开始,经过了20-60拉乌尔和毕卡拉“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发展,在50年代至70年代由众多的学者分别提出了各自较完整的周期理论,例如:马特维耶夫/凯晨舍夫/哈雷/博帕姆等,到了今天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对训练周期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周期理论正逐渐得到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周期训练理论、板块训练和小周期训练理论,超量恢复和适应理论,“三从一大”原则,力量训练思路,协调能力的归属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重视训练强度,在小周期和板块训练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传统周期训练理论;明确适应理论与超量恢复的不同层次性,进一步研究两者所反映的机体的生理变化;合理解读“三从一大”原则,科学指导运动训练;转变传统力量训练观念,引进新的力量训练思维,积极发展专项力量;正确定位协调能力的归属。通过综合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8.
再议“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揭示了新时期“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深刻内涵,即克服一切困难和敢于突破难点是训练的根本;高标准训练和管理是训练的关键;科学的大负荷训练是保证。提出创新、“以人为本”、深入了解运动专项特点和规律、加强运动队组织文化建设、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等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06,27(4):1-9
茅鹏.1932年2月6日生,男,江苏张家港人。1949年南通中学高中毕业,入团、入党,参加革命。历任:团区委副书记,团省委、省体委干事,省体育干部训练班支书、代主任,南京体育学院院党委委员,运动系负责人,体操班主任,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主要事迹:在训练第一线任职期间,所带运动队均获好成绩。有专著《运动训练新思路》、《成绩窍门何处寻》、《为何难圆足球梦》等;是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集《新中国体育运动50年》的4个撰稿人之一。著有论文《训练探索半世纪记》、《与时俱进呼唤训练改革》、《一元训练理论》、《一元理论与训练实践》、《挡住体育强国建设的认识障碍》、《备战北京奥运会不可无视的经验教训》、《论崔文华现象》、《为何铿锵不再》、《“官路子”与核心竞争力》等上百篇。 训练理论研究的原创论点:指出体育运动水平逼近极限观是不符事实的,当代体育运动水平在不断进步着,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训练方法的改进;认为“体能”与“技术”二元的国际传统训练理论是错误的,创“体能”与“技术”一元的训练理论;认为把“超量恢复”作为训练进步的根本原理——这样的线性观念是以偏概全的,由此引发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不妥的,指出训练进退的根本原理是生命有序状态的调整发展,由此引发的训练掌控原则是“到位”;发现运动能力的存在乃非恒常的,指出“体力波”是运动能力的存在形式,是训练工作的基本对待单元;发现生命运动是训练工作的根本载体,指出相对应地存在着“运动训练全周期”,其认识与掌控,无论对于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认为对于适龄运动员来说,“进步原则”是设计与评估训练工作的根本原则。其所著《身体素质论应当否定》1964年刚发表即遭大批判。上述其所原创之训练原理,尽管受到部分学者和教练的支持,但迄今在中国体坛仍受抑;然而半世纪来,却受到国际体坛训练实践发展走势的印证和支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竞技体育多年训练探索的经验概括和理论升华,是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反映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对运动项目制胜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出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内涵的不同理解。从难、从严围绕从实战需要出发展开,从实战需要出发的难,越难越有价值,从实战需要出发的严,越严效果越好;从实战需要出发,就是认清项目本质特征和制胜规律,反映在专项训练与比赛的一致性上;大运动量训练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可持续进行的,可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要求优化调整负荷结构,统筹处理训练要素,结合实战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使运动员机体受到的总刺激达到“大运动量”,大而科学有度。正确理解和深化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认识,才能避免“时间战”和“消耗战”,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训练学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训练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叶的原东德。它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1)准备和形成时期;2)快速发展时期;3)变革时期。目前领导训练学发展潮流的仍然是德国和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是当前训练学的2个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闫琪 《体育科研》2011,32(5):37-39
体能训练已经成为目前国内体育科研的热点研究领域,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众多运动科学专家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国内体能训练发展现状、美国体能协会对体能教练的基本要求以及部分省市体育科研所发展体能训练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分析,论述了各省市体育科研所开展体能训练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借鉴运动训练领域的经典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对校园铁人三项运动的专项特征与实践训练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发展校园铁人三项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校园铁三运动在竞技能力的长期训练导向上需实现“子项能力为基础,综合实力为导向,系统整合为目标”的整合化培育标准;在竞技能力发展内容上应遵循“体能为主导,技能是关键,心智作保障”的发展原则;在运动训练的组织方法上应满足“以有序的分项交替训练防疲劳,以科学的多项组合训练促提升”的可持续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训练演变的历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在古代,运动训练与医学初步联烟;(2)在近代,运动训练向科学训练过程;(3)在现代,科学在运动训练中大量运用,科学训练不断发展。历史证明,科学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以科学技术理论为依据,进行运动训练手段、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由某一不科领域的专家或教练唢动用科学技术理论具体实施。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训练模式。凭经验摸索或通过模仿别人的方法进行训练的作法已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5.
陈泷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7):614-615
田径运动的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如何根据中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并不太容易把握。通过分析影响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因素,提出如何制定出较为合理的田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波  种静萍  蔡士凯 《体育与科学》2005,26(4):65-67,64
本文回顾了中外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历程,列举了目前业界关于有关重点理论的不同意见,展望了未来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刘万廷 《冰雪运动》2007,29(5):6-10
现代竞技运动水平高度发展和日益激烈的角逐对运动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就必须充分发展参加专项竞技所需要的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都需要经过长时间、有计划的训练才有可能实现,科学地制定运动员多年周期训练计划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总结训练实践经验和心得,提出速度滑冰周期训练计划结构与安排,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以利于速滑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保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小平 《体育科研》2005,26(6):47-54
尽快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性和实效性是训练科学化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科学辅助支持,对训练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实现科学化训练的主要任务,二者必须兼顾和并重。  相似文献   

19.
对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监控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学习加拿大魁北克省体育科研专家Guy Thibauh博士的间歇性训练监控模式,进一步思考我国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监控模式,认为监控模式是科学化训练制胜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的科学化程度。提出科学化训练的任务是根据科研成果与科学依据对运动训练相关因素加以合理有效地整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认识与思考科学化训练的制胜规律,使运动员的相关能力按照可监控与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训练是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内核。科学训练是运动训练追求的一种理想模式,是运动训练的最高境界,有赖于各环节各因素的整合。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和深化对"科学训练"的认识,才能避免"时间战"和"消耗战",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进而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