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2):F0002-F0002
正2014年3月26日,"学人文库"第二辑发行仪式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李星院长、钟正平院长、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社那大庆社长及陕西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宁夏大学、宁夏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
如果想胜利     
<正> 不知从何日起,开口就是“8”成了一种“时尚”,理由是:“8”就是“发”! 荒唐! 且不说此说不合逻辑全无证据,事实也远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郭红侠 《安徽教育》2009,(11):27-28
<正>一、什么是语用失误"我们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根据说话者语用失误的特点,Thomas把语用  相似文献   

4.
<正>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是初中几何重要定理之一.利用此定理,证明顺次联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约定为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这类问题对不少同学来说,容易出错.原因有二,一是不会运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二是判断"中点四边形"是何形状的特殊四边形,需要哪些条件不清楚.本文总结四种类型如下,供  相似文献   

5.
<正>"讥世卿"之说首见于《公羊传》隐公三年:"《经》:‘夏,四月,辛卯,尹氏卒。’《传》:‘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何休注曰:"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卿大夫任重职大,不当世,为其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中出现了一些以"七巧板"为背景的题目,这类题目操作性强、趣味性浓,能很好体现新课标"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得"的全新理念.下面就列举出近年的中考试题,仅供参考.一、网格中的七巧板例1小明用七巧板(如图1)为狗年拼成了一只小狗.  相似文献   

7.
难忘的军训     
<正>在军训那天,我穿上了迷彩服,踏上军鞋戴上军帽,可真像个小军人呢!开始军训了,指导员叔叔让我们排好队,对我们说:"今天你们先和队长学习敬礼。"敬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伙伴们都学得很认真。后来我们又练习"立正"  相似文献   

8.
<正>在近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有一类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命题者认为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边边角)的两个三角形一定不全等.笔者认为,在特定的"如图"条件下,时常可以把"边边角"转化为"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等来判定三角形全等.现举例加以剖析,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正>小威是我们班的佼佼者,老师眼中的红人。他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心目中的"靠山"。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认为,我的"靠山"靠不住。  相似文献   

10.
学界颇为重视戴震<诗经>学名物训诂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关涉其义理观的三个重要成果:1.定"思无邪"为说<诗>宗旨,强调"姑以",结合其"一诗数用"说,可见选取该宗旨说<诗>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考虑;2.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四始"、"正变"新说,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理依据;3.将二<雅>作出不同于前人,亦不合"什"...  相似文献   

11.
宋人冯山,字允南,蜀地著名文士,在巴蜀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其生年失载,甚憾。笔者据《全宋诗》冯山诗作《丁卯除夜》推断其生年当为1031年(宋仁宗天圣九年)。  相似文献   

12.
《何其芳全集》之外,有佚诗《梦歌》和《招》,佚文《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和《曾经是地主的农民》。这些散佚诗文,对全面评价何其芳的文学创作活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人调笑转踏词,含7个构成部分,其中“口号”、“诗”、“放队”(遣队)等,多为作者创作的诗歌,它们有的被《全宋诗》收录,有的未被收录。本文从《乐府雅词》、《永乐大典》以及宋人别集等文献中辑得晁补之、毛滂等人诗作共81首,作为对《全宋诗》的补遗。  相似文献   

14.
池州地方文献中辑得《全宋诗》失收的诗作51首、佚句2则,涉及作者40人,其中有22人不见《全宋诗》。辑得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诸名家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就日本古文献《邻交征书》中所收宋代诗作,对《全宋诗》予以校核,所补计十首。复参考相关文献,尽量勾稽逸诗作者之生平事略,冀供宋诗及佛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宋敏求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及藏书家,一生交友广泛,交游的对象大都是当时的宦学名流或文苑俊才。这些交游无疑会对他自身的仕进、对宋代的政治、文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何景明曾在《杂言十首》中谓:"经亡而骚作,骚亡而赋作,赋亡而诗作。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他的这种"文体代变"的文学观念虽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萌芽,却有些过于绝对,言于轻率。对当代学者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和阮忠《唐宋诗风流别史》这两部著作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两位学者在诗歌研究上的差异,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宋代诗歌的独特地位和魅力,对宋代诗歌作出更加公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唐诗、宋词虽有时代和体裁之别,但亦可视为两种文学传统。辛弃疾以其大气浑成的创作,全面突破了自《花间》以来形成的宋词创作和审美传统,将宋词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辛词的成功在于对唐诗传统的继承,不管是词人的个性抱负、词作的抒情风格还是艺术特征都表现出对唐诗尤其是盛唐气象的祖祧,而后人对辛词的喜爱也多多少少都带着点英雄主义的浪漫怀想。  相似文献   

19.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是集学者、才人于一身,融古今中外为一体而又兼善各类著述体裁的一代宗师。钱先生师友中交游最密、酬唱最多的学者皆学宋,濡染相熏,使他偏嗜宋诗。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谈艺录》,就有相当篇幅论述宋代诗人及作品,提出许多超越前贤的创见。而《槐聚诗存》的特色和风格更是与宋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钱先生以其诗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从艺术价值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宋诗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筛选,编辑成《宋诗选注》,使钱学的思想精髓呈现给读者。由此可见,钱先生对于宋诗的掌握与喜爱以及对于宋诗独特风格和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